基本介紹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簡介,來歷,歷史沿革,唐代,宋代,元代,明末清初,民國時期,解放後,建築景觀,整體結構,羅漢堂結構,內部設定,羅漢堂,山門,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殿,寶光寺舍利塔,藏經樓,念佛堂,題詠集注,方丈,交通信息,
簡介
寶光寺位於成都北郊18公里處新都縣城。從成都出發,沿川陝路前行十六公里,約半小時的路程,便可見一座紅牆環繞,佛塔凌空,竹樹掩映的高大古廟,這就是遠近聞名的新都寶光寺。寶光寺占地面積120多
畝,建築面積2萬餘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蔥蘢,五殿十六院層層遞進。它規模宏大,藏經豐富,僧徒眾多,是清朝以來中國南方“四大佛教叢林”之一,四川著名禪寺。
寶光寺相傳始建於東漢,但無信史可考。隋代名“大石寺”,寺中的塔叫“福感塔”。公元880年,唐代黃巢起義軍攻破了長安。次年,唐僖宗逃到四川,在寺內修建行宮,並命悟達國師重修廟宇,唐僖宗晚上看見寺中福感塔下發出寶光,便改寺名為“寶光寺”。
但從這裡已經保存了中國早期佛寺“寺塔一體、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看來,這座寺院最遲建於隋代,當時是否叫寶光寺尚無法稽考。但從1996年5月在寺內出土的唐代《施衣功德碑》最新資料表明,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這裡已經叫寶光寺了。寺中的佛塔,名稱寶光塔。四川省新都是鑲嵌在成都平原上的一顆明珠,距成都市區18公里,為古蜀國三都之一。寶光寺坐落於新都縣內,是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南方“四大佛教叢林”之一,是公認的成都地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收藏文物最豐富的一座佛教寺廟,每年前往遊覽、朝拜者在百萬人次以上。寶光寺始建於東漢,歷經戰火,幾度重修,終成時下的規模。相傳唐僖宗因黃巢起義逃亡到四川,在夜間看見寺內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隨後挖出一內藏13顆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為"寶光寺",將舍利子置於塔下,改塔名為"無垢淨觀舍利寶塔",又稱寶光塔。寶光塔微向西斜,素有"東方斜塔"之稱。相傳古時地震,寶塔搖搖欲墜,佛教徒冒生命危險前來保護,感動了天帝,派來四位與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個用力過猛,塔就從此向西傾斜了。
來歷
相傳寶光寺始建於東漢。根據終南山道定量律師撰《集神漩塔寺三寶感通錄》記:隋代,蜀王楊秀在此掘地,得大石,知詵禪師遂於石上建九級森林塔。是時,每有旱澇,官民於此禮拜祈雨,軋有靈應,故寺名"在石",塔名"福感"。唐末黃巢起義時,僖宗奔蜀,於寺建行宮駐蹲。僖宗夜見霞光出地,召隨駕高僧知玄問法。玄謂地下必有舍利。帝命掘之,果得一石函,內藏舍利十三粒,晶瑩明澈。僖宗遂敕玄監修磚塔十三級,取"無垢舍利塔",賜寺名"寶光"。寺內寶物:寶光寺舍利銅鼎千佛碑陶塔、龍虎瓶均窯瓶 鸚鵡圖五馬圖徐悲鴻《奔馬》圖等珍貴文物。
歷史沿革
唐代
唐中和三年(883)三月初八日,僖宗幸蜀已近三年。據說這天晚上,他在行宮悶悶不樂,夜不成眠,便到寺中散步。忽然,他見寶光塔廢墟上霞光迸射,便驚惶失措地問悟達國師是怎么回事?悟達回答說:“此乃舍利放光,為祥瑞之兆,今黃巢已平,陛下可回長安了”。僖宗大喜,叫人挖掘,果然在塔宮內發現石函,函內有佛舍利十三粒,晶明瑩徹,光彩照人。於是,僖宗命悟達國師重修寶塔,擴建佛寺。寶塔取名為無垢淨光寶塔,佛寺仍名寶光寺。當時寺內有僧眾一千餘人,“蜀中之梵宮佛院未有盛於此者”。因此,悟達國師被尊為寶光寺唐代的開山祖師。
宋代
宋代,中國佛教禪宗臨濟宗第十一代祖師佛果克勤(宋高宗賜號圓悟國師)開法於成都昭覺寺。大觀三年(1109)又住持寶光寺,並拓展寺廟規模,請宋徽宗敕賜寶光寺名大覺寺。據清道光碑刻《寶光禪院創建重修端末記》稱:“宋圓悟禪師修持說法,接眾數千”。使此寺進入了宋代的極盛時期。
元代
元代,寺廟一度殘破。明初,石子美等人捐資培修,復名寶光寺。永樂十一年(1413),心空和尚在寺內建造尊勝陀羅尼咒石經幢,後來寺廟毀於火災。明正德年間(1506棗1521),寶光寺經當朝首輔大學士楊廷和與翰林院修撰、新都狀元楊升庵父子二人捐修,殿宇備極宏麗。
明末清初
寶光寺在明末清初的戰亂中遭到毀損。清康熙九年(1670),四川梁山縣雙桂堂破山和尚派他的弟子笑宗印密禪師來到寶光寺,新都縣知縣畢成英及地方縉紳的支持下,剪荊伐棘,重興道場,被稱為清代寶光寺中興第一代老和尚。從康熙到光緒的兩百多年間,由於不斷培修擴建,寶光寺一躍而起,與成都文殊院、昭覺寺、草堂寺並列為成都附近的“四大精藍”。與成都文殊院,鎮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並列為長江流域的“四大叢林”,即所謂“上有文殊、寶光,下有金山、高旻”是也。
民國時期
民國年間,寶光寺一直保持了佛教禪宗大叢林的崇高地位。寺內方丈和尚無窮和貫一在國內佛教界頗有影響,而在成都“四大精藍”間,寶光寺尤以執行禪門清規而聞名。當時在掛單僧人中,流傳著這樣順口溜:“要吃喝,到昭覺;要趕場,到草堂;要關豬,到文殊;要坐香,到寶光”。峨眉山僧人,一半以上都是在寶光寺受的戒,因此,寶光寺有“峨半堂”之稱。在寶光寺受戒,參學的僧、尼,不少都學有成就,有的還成為中國佛教界的知名人士。
解放後
解放後,寶光寺受到人民政府的保護。一九五六年,寶光寺被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特別在“文化大革命”中,國內許多寺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但寶光寺的殿堂、佛像、匾聯、書畫等文物古蹟基本無毀損,成為中國結構最典型,保護最完整的一座佛教禪宗叢林。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寶光寺作為全國重點寺廟和著名旅遊點,必將日益發揮巨大的作用。
建築景觀
整體結構
羅漢堂結構
羅漢堂建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內塑佛、菩薩、祖師59尊,羅漢518尊,每尊高約2米,其中還有康熙、乾隆塑像分別一尊。造型優美,彩繪貼金,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它是中國羅漢堂中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泥塑羅漢堂。寶光寺文物眾多,著名的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1540年)的千佛碑;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的施衣功德碑,唐僖宗行宮遺礎,元代金銀粉書《華嚴經》、明永樂年間的“尊勝陀羅尼”石幢,清代《大藏經》、玉佛和石刻舍利塔,以及被稱為“鎮寺三寶”的舍利、貝葉經和銅優曇花等。各殿堂掛金匾176塊,嵌碑刻24通,石柱刻楹聯76副,陳列古代工藝品和名人字畫400餘件,烘託了寶光寺的歷史文化氛圍。
寶光羅漢知多少有人說,寶光寺的羅漢是數不清的。因羅漢堂建築結構奇特,塑像縱橫交錯,道路四通八達,宛若一座迷宮。前來數羅漢的人往往又為千奇百怪的塑像所吸引,邊數邊看,數來數去,結果總不一樣。若要數清羅漢堂共有多少塑像,必須知道它的建築結構。
羅漢堂為抬梁式木石構架的正方形建築,九進九楹,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因內有四個天井,故其平面呈“田”字形。羅漢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狀升起,寬闊的空間矗立著一尊高約六米,有二十八個頭、五十六隻手、一百九十六隻眼的觀音塑像。其他塑像圍繞“田”字,內外四層,中以“十”字相連,使得通道迴環曲折,更覺堂內氣象宏深、變化莫測。但是,塑像的安排很有規律。它以進門的孔雀明王、中央的觀音菩薩,里壁的三身佛為中軸線,左右對稱,前後呼應,內外協調,每層每排均有定數。
羅漢堂內塑像到底有多少?按照常人習慣,都說是五百尊。但是,當以三身佛左側的“第一阿若橋陳如尊者”數起,由外層到內層,一直數到“第五百願事眾尊者”後,還剩下居於“十”字上的三佛、六菩薩、十八羅漢、五十祖師。故塑像總計為五百七十七尊。
內部設定
羅漢堂
寶光寺羅漢堂的五百羅漢是何處來的呢?相傳,唐代眉州青神縣出了一位高僧羅詎那,俗名羅堯運,他說法的道場在青神中岩。後來他帶了五百弟子從四川到浙江天台山。據說,這五百弟子就是五百羅漢顯化人間的。因此,寶光寺羅漢堂的對聯說:“即此是天台,像顯阿羅五百。”
千姿百態妙趣橫生
羅漢堂塑像,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它首先給人的印象是形態表情富於變化,姿勢動作各不相同。其形態有胖有瘦,有老有幼,有高有矮,有美有醜……其表情或喜笑顏開,或愁容滿面,或慈祥和善,或橫眉瞪眼,或文靜端莊,或勇武剽悍,或憨厚滑稽,或狡黠老練……其姿勢有正襟危坐,合掌參禪者;有翹腿抱膝,怡然自得者;有張口振臂,談笑風生者;有閉目托腮,若有所思者……其動作或持物,或不持物,而所持物件又各有區別:有持數珠、木魚、寶杵、禪杖等法器者,有持缽盂、書卷、拐杖、拂塵等用品者,有玩蝙蝠、蟾蜍、仙鶴、麒麟等靈物者,有捧靈芝、仙桃、佛手、石榴等瑞果者……同時,其衣著的款式、色調、紋飾也各有差別,這些都與人物性格和所處環境巧妙配合,從而使五百多尊塑像造型千姿百態,各有旨趣。
許多塑像,是運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大膽的誇張和豐富的想像創造出來的。其中,有乘孔雀的,有駕虬龍的,有長三個腦袋的,有生五隻眼睛的,有掰開穎殼現臉面的,有扒破肚腹露胎兒的……那引人注目的三位長臂羅漢,更是各有其“特異功能”:妙臂尊者會捉飛鳥,羅喉羅多能摘太陽,法上尊者可撈月亮。這些具有豐富想像力的佛教神話傳說,表現出古代人民無窮的智慧和征服自然的美好願望,也顯露了雕甥家高深的藝術造詣。
人物形象真實細膩
羅漢堂塑像,更多的是運用了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其線條明快自然,造型準確優美,形象真實細膩。塑像比真人略為高大,除一些面部形象作了藝術誇張外,頭、軀幹、四肢(長臂羅漢除外)都符合人體比例,衣紋、肌肉、骨骼也符合解剖結構,看起來自然貼切,給人以美感。塑像中,由於五十位歷代祖師都實有其人,特別是禪宗初祖,南北朝的菩提達摩以後的祖師,他們去時不遠,容貌神情大多栩栩如生,少有佛像的神秘感。有的像,還是按照祖師們生前的真容畫像塑成的,而且毫無避諱地保留了他們的生理缺陷。例如,禪宗臨濟正宗第三十代祖師、明朝的密雲定慧禪師(1565~1641年),晚年面容清癯,鬚髮盡白,但因過去生癩瘡而毛髮脫落,成為禿子,故頂上只有短而稀的幾根頭髮,與那長而密的鬍鬚相映成趣。又如禪宗臨濟正宗第三十七代祖師、清朝寶光寺的第六位方丈月容老和尚(?~1784年),身材矮小,面目浮腫,右眼小而下拉,這樣的相貌在現實生活中是可見到的。由於人物造型真實,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更增加了塑像的藝術效果。
五百羅漢塑像與佛、菩薩塑像相比又是迥然不同的。按小乘佛教的說法,羅漢是人通過修行可以得到的果位,故羅漢像仍然沒有離開人類社會,其面貌形態體現了佛教所流行的廣大區域內的各色人種、各個民族的特點。易見的,有皮膚黝黑、鬚髮捲曲的印度人,有身材高大、廣頤深目的西域人,而更多的是和中國人民的面孔相同或相近的人以及東南亞各國人。1973年,著名英籍女作家韓素音和她的丈夫、印度工程師陸文星來此參觀時,曾指著幾尊羅漢說:“他們真像地道的印度人。”
生活氣息濃郁芬芳羅漢堂塑像,取材於現實生活的生動形象,再現了古代社會的人物風貌,見之似曾相識,倍感親切。現略舉數例:十八羅漢中的半托迦尊者,是位印度高僧。他正與心愛的幼獅玩耍,突然,幼獅好奇地咬住他的左耳環直往下拖。這位慈悲的佛子,雙手托著心愛的小靈獸,痛得嘴歪眼斜,埋下頭來,不知所措。見此情狀,怎不令人失聲發笑!
五百羅漢中的第九十八位法王菩提,光頭赤腳,放蕩懶散。他僧衣半脫,裸露出肩頭、胸乳和肚臍,右手肘托在踞坐的右膝關節上,正拿著挖耳子掏耳朵。那斂眉眯眼、咧嘴露齒的神態,表現了他那既感疼痛又覺舒服的內心感受。
第一百二十位境界尊者,是位須髯濃密的西域胡僧。他遠離鄉邦,修行獨處,僧衣殘破,無人代勞,只好穿針引線,自己縫補。
第二百零七位無邊身尊者,是位皺紋滿面、生活清苦的老和尚。他將僧衣脫至腰間,露出瘦削的肋骨,右手執搔耙(俗稱“孝順子”),反手摳背。此刻他的面部表情上,正流露出搔癢的快感。
第三百八十八位颯拖怒尊者,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是一位喜愛兒童的長者。六個天真爛漫的小孩,或爬肩頭,或踩腳背,或坐手心,甚至乾出了挖他肚臍、掏他耳朵的惡作劇,而這位長者毫不動怒,任他們嬉戲玩耍……
南北塑師各顯神通
技藝精美的羅漢堂塑像,是中國南、北兩種流派的民間塑師匯聚一堂、分工合作、各顯神通的產物,可謂達到了當時雕塑藝術的高峰。
清道光末年,寶光寺妙勝禪師共聘請了三批塑師:屬於北派的陝西幫、屬於南派的川西幫和川東幫。陝西幫塑的羅漢頭部肥大,肌肉豐滿,造型奇特,別有情趣。川西幫和川東幫風格相近,塑的羅漢頭部適中,表情自然,造型不同於一般的菩薩像,而更多地體現了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性格。川西幫領頭的姓周,他技藝高超,憨厚樸實,將畢生精力都放在塑菩薩和教徒弟上,到了中年尚無子息。
如今,寺內老僧還津津有味地講述他塑完羅漢得貴子的有趣傳說。這裡更值得一提的是川東幫的黎廣修。廣修原名德生,傳說是合州(今重慶市合川縣)人,據今考證是四川德陽市綿竹縣人,少時曾讀詩書,後隨父輩以塑像為業。由於聰明好學,他青壯年時在寶光寺塑羅漢中即大顯身手,成為四川的泥塑名家。他將近六十歲時,應昆明筇竹寺住持、四川僧人夢佛之請,率徒五人前往塑五百羅漢,歷時七年乃成。黎廣修不僅積累了塑羅漢的豐富經驗,而且擅長書法、繪畫,精通詩文、佛理,故塑像得心應手,不落俗套,以生活氣息濃郁而聞名全國。
寶光寺羅漢堂的五百多尊塑像,出自三批塑師之手,觀察其風格,比較其優劣,現今尚能辨別出各家的作品。但總的說來,皆各有所長,達到了異曲同工之妙,不愧是中國清代精美的塑像群之一,一直受到後世的高度評價。
寶光寺收藏的文物很多,有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所雕刻的“千佛碑”;創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的“尊勝幢”;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泰國國王所贈的貝葉經和同年從斯里蘭卡求回的藏於石塔中的4粒舍利子;還有唐伯虎、祝枝山、竹禪和尚、張大千等名家的書畫珍品。2001年06月25日,寶光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山門
天王殿
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佛德和堂建,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月和堂建,中供彌勒佛,兩側供四大天王,殿檐懸"一代禪宗"匾額。殿後因有明代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石刻《尊勝陀羅尼咒》經幢,故此殿又名尊勝殿。
舍利塔
位於天王殿與七佛殿之間。隋代系"木浮圖九級",一殿。此塔建自唐僖宗中和年間,歷千餘年,屢有殘破,屢有培修,現為密檐式十三級四面塔,高約二十公尺,每級四面各嵌佛像三座。塔底護以石,底層正面龕內塑釋迦牟尼座像。龕聊"寺鎮牟尼青色寶,山飛舍利紫霞光",為現代著名高僧太虛大師撰畫。每級翹懸銅質風四個,全塔供銅、石、玉等質料雕鑄造的佛像一百四十尊,舍利子十三粒。塔剎冠以金銅寶頂,映日奪目,是佛教著名聖跡之一。史稱寶光寺中與初祖、清初著名高僧笑宗印密曾賦詩讚塔曰:寶塔凌空利似劍,幾經鏖戰圃周唐。清平天下無能及,留與業作棟樑。"
七佛殿
大雄殿
高五丈,廣五楹,面積七百平方米,清笑宗印密初建,乾隆年間恢章和尚改建,道光年間妙勝和尚重建。全殿用四十二根石柱支撐,雄偉壯嚴。殿中供奉釋迦牟尼佛。
寶光寺舍利塔
兩旁立迦葉、阿難尊者,雕塑工藝美輪美奐。殿懸一副膾炙人品聊云:"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藏經樓
全寺最大的一座殿堂,高17米、寬40米、深18米,全是石柱支撐,為該寺傑出建築之一,清道光年間妙勝和尚修建。上為藏經樓,貯有敦煌藏經四十三冊,房山石經二十二冊,北藏經和頻伽藏經各一部,共七百二十八函,七千二百八十卷。殿中供千手觀世音菩薩像。四壁有諸天畫像,畫工精細,充分體現了清代藝術風格。藏經樓樓下為說法堂,乃歷代方丈說法處。
念佛堂
位於寺院東側自南向北的極樂堂後面,堂高10米,寬九楹,清同治年間真印和尚建。堂中有石舍利塔一座,高約5.5米,直徑2米,由三塊巨石鏤空雕成,呈六方宮殿式。塔內精細地雕刻有以釋迦牟尼佛的故事為中心的各式各樣人物、花卉和飛禽走獸,六根石上盤以飛龍,造形生動。整個石塔玲瓏剔透,是寺內藝術價值較高的雕刻之一,相傳為清代三個名工歷時三年刻成。歷代住持皆以此作淨土宗道場。
題詠集注
任職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的馮玉祥將軍,一九三八年底,因國民黨軍政中心轉移到重慶,他也從武漢溯長江而上,到了四川。他在川八年,奔走呼號,竭力鼓動民族志氣,宣傳抗日救亡。他不僅是一位愛國將領,還是一位愛國詩人。
一九四一年三月十九日,馮玉祥將軍來到新都,先遊覽了西蜀名園升庵桂湖後,又乘興遊覽了佛教古剎寶光寺。他沒有驚動新都縣地方官員,寶光寺的方丈和尚又不在,知客師只好到西方丈請已退院二十多年的無窮老和尚到東方丈客堂作陪。馮將軍見是一位老態龍鐘的長者,即風趣的問:“你是廟子的老方丈嗎?怎么還沒有成佛呢?”無窮答道:“老僧罪孳深重,成佛的時間還早啊!”這位禪學精深的老和尚,因一九一九年寶光寺東廊失火,他披起大紅袈裟爬上殿頂禳災呼救,吼啞了嗓門,說起話來非常吃力,故而交談不多喝了一陣清茶,便陪同馮將軍到寺內各殿堂參觀。
馮將軍先走進說法堂,觀賞了左右兩壁“九八加一老比丘”竹禪作的“九分禪字”和“捧沙獻佛”巨幅字畫,雙摺轉身到念佛堂觀看“構造精美顏色華麗”的石舍利塔,再到極樂堂觀看“來至緬甸、晶瑩光彩”的白玉佛像,然後到羅漢堂觀看“各有神采、蔚為巨觀”的五百羅漢塑像。馮將軍游完了殿堂,又繞過彎曲的紅牆和幽深的竹林,來到後園觀看寺中勝跡紫霞山。紫霞山上有許多大楠樹,“高者六七丈,葉茂根本固;樹頭最特別,各不相連屬;此株與彼株,分得清清楚。”馮將軍對寶光寺的建築布局、佛教藝術和美景奇觀讚賞不已,印象極深,並寫詩作文記敘了這次的遊覽經過和感受。
馮將軍一生共寫了一千四百多首詩,因為他是當兵出身,便自稱這些詩為“丘八詩”。一九三八年三月,周恩來同志邀請馮將軍以“丘八詩人”的資格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並選任為總會理事。馮將軍的詩感情真摯,樸素無華,通俗易懂,粗獷豪放,體現了他的愛國愛民思想和軍人性格。他在《寶光寺》詩的開頭寫道:
寶光寺,在新都,廟子大,柱子粗。
僅用十二個字就勾勒出寶光寺的初步輪廓。此寺占地九萬平方米,共用了大石柱四百多根;殿堂宏闊壯觀,其中羅漢堂塑有五百多尊羅漢象。羅漢,根據小乘佛教的教義,是指斷絕了一切嗜欲、解脫了煩惱、受人敬仰崇拜的聖人。羅漢堂內,卻把清朝康熙、乾隆等皇帝加在羅漢行列中。
作為反封建的鬥士、民主革命的先鋒、馮將軍在詩中鮮明地指出:羅漢到是何人封,並有皇帝加當中;封建臭味全未改,革命先烈多英雄。馮將軍從黃花岡的革命先烈,又聯想到蘆溝橋的抗日烽火,他以充滿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激情的詩句,動員和尚也要發揚大無畏精打退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尚須知大無畏,第一先把倭打退;我想和尚應奮起,救國救人為最急。
在中華民族抗日救亡高潮的推動下,在馮玉祥將軍抗戰詩歌的激勵下,寶光寺的和尚奮起了。他們積極為抗日募捐籌款,有的還參加了僧伽抗日宣傳隊和救護隊。
方丈
意寂法師俗名傅世立,重慶市開縣人,1963年9月出生。他1985年9月到新都寶光寺出家,在寶光寺兼洛陽白馬寺方丈明高大和尚座下披剃為沙彌,1987年9月又在明高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1990年畢業於四川省佛學院,2001年結業於四川省佛教執事進修班。他從1991年起,歷任寶光寺知客、副寺、監院,委員會成員、副主任,成都市佛協常務理事,四川省佛協常務理事,副秘書長,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市新都區人大常務委員等職。
意寂法師在黨的十六大方針指引下,堅持走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他1999年十月在寶光寺參與接待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2003年3月隨中國佛教代表團赴泰國迎奉佛牙舍利回國。同年10月赴北京參加中國佛教協會成立五十周年紀念活動。他愛國愛教,與時俱進,充分體現了當代年輕佛教徒的優良風範。新都寶光寺是中國著名佛教禪宗叢林,歷代高僧輩出。
意寂法師在寶光寺先後受到明高、遍能、貞意三位大和尚的親切關懷和直接培養,佛教修持和佛學水平不斷提高。從1995年以來,他在省內外的傳戒法會中,多次擔任引禮師。1996年和1997年,兩次出國參加中、日、韓佛教文化友好交流會。1998年至2003年,相繼參加四川省宗教局“四川宗教論壇”的學術討論會,發表了許多學術論文,如《加強青年僧人自身建設,迎接新世紀》、《論佛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論佛教僧團在新世紀的歷史責任》等。2003年3月,寶光寺方丈、管委會主任貞意大和尚圓寂後,意寂法師勇挑寶光寺管理承擔,顯現出非凡的才幹。他團結管委會一班人和廣大僧眾,認真學習貫徹黨在新時期的宗教政策和理論,加強佛教僧團的信仰建設、道風建設、教制建設、人才建設和組織建設,搞好寺院的設施、文物保護,園林綠化等,努力展示寶光寺的佛教文化特色,發揮寶光寺作為新都對外開放視窗的作用。近些年來,對寺內殿堂建築進行全面推修,對一些名木古樹進行搶救保護,將數十萬元的慈善功德款用於希望工程、抗洪救災等社會公益事業。年屆不惑的意寂法師,長期擔任寶光寺執事,積累了豐富的寺院管理經驗。他道風純正,辦事認真,工作能力強,深受全寺僧眾的擁戴,2004年5月被推舉為寶光寺第二十五代方丈大和尚。
交通信息
寶光寺
公交:
1、成都市區乘坐651路公車從五塊石出發直達寶光寺。
2、在成都市區乘坐650-660路公車均可到達新都區範圍,換乘公交X05、X08、X10、X41、X44、X45、X47、K8A均可到達。
2、在成都市區乘坐650-660路公車均可到達新都區範圍,換乘公交X05、X08、X10、X41、X44、X45、X47、K8A均可到達。
自駕:
1、沿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公路行駛10.6公里,進入成渝環線高速,行駛5.7公里,從新都出口上新都大道,行駛至寶光大道中段。
1、沿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公路行駛10.6公里,進入成渝環線高速,行駛5.7公里,從新都出口上新都大道,行駛至寶光大道中段。
2、沿川陝路一路北行,至新都繞城路口左轉,100米後,寶光大道路口再左轉即可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