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簡介
作為藝術運動上的“寫實主義”始自19世界末法國畫家
庫爾貝等人,它的目標就是嚴格地、真實地、客觀地、不加任何修飾地再現現實世界。其基本特徵是反叛傳統的歷史題材、神話與宗教主題以及所謂的英雄史詩,而將目光放在現實的、非理想化的普通生活上。
歷史發展
現實主義美術的代表人物
庫爾貝等人所提倡的現實主義,既反對僵化了的
新古典主義,也反對追求抽象理想的
浪漫主義。他們認為現實生活本身就是最適當的題材來源,無須進行粉飾。
現實主義畫家堅持表現當代生活,並往往以社會底層人物為作品的主人公,滿懷同情地描繪他們的處境。這種美術運動的形成和發展有其歷史原因。
在法國繼1830年革命以後,又掀起了規模更大、波及全歐的1848年革命。這場革命遭到殘酷的鎮壓,“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被踐踏,使人們不再抱有任何浪漫主義的幻想,迫切要求對現實作出客觀的認識。具有批判性質的現實主義,便是這種思想意識在藝術上的反映。
庫爾貝是公認的現實主義美術運動的領袖。繼尚弗勒里於1853年寫作《現實主義》一書後,他不僅在1855年發表的著名的現實主義宣言中提出,藝術應真實地表現當代生活,還宣稱:“現實主義就其本質來說是民主的藝術”。
奧諾雷·杜米埃也為發展現實主義美術作出了重要貢獻。
代表藝術家及作品
| | | |
| | 1870-1873,131.5cmx281cm,現藏於聖彼得堡俄羅斯博物館 | 在寬廣的伏爾加河上,一群拉著重載貨船的縴夫在河岸艱難地行進著。正值夏日的中午,悶熱籠罩著大地,一條陳舊的纜繩把縴夫們連線在一起,他們哼著低沉的號子,默默地向前緩行。殘酷的現實將他們淪為奴隸,其中有破產的農民、退伍軍人、失去信任的神父、流浪漢等。 |
| 居斯塔夫·庫爾貝(法文全名:Jean Desire Gustave Courbet,1819年6月10日—1877年12月31日),法國畫家,19世紀法國現實主義美術代表。代表作品有《帶黑狗的自畫像》《 奧爾南的葬禮》《 畫室》等 。 | 1849-1850,315cmx660cm,現藏於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 | 《奧爾南的葬禮》描繪了作者家鄉為其祖父舉行的葬禮的場景。畫面採用了平鋪直敘的手法,展示了整群人物的肖像,為讀者展現了19世紀上半期法國的民俗及其普通民眾的形象,並刻畫了在特定場合中各階層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心理狀貌。 |
| 讓·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他那純樸親切的藝術語言,尤其被廣大法國農民所喜愛。他出身於一個農民世家,幼年時便顯露出繪畫的天才,受到老師的鼓勵而立志學習繪畫。 | 1857,83.8cmx110cm,現藏於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 | 《拾穗者》描繪了一個農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黃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無際,畫面最前方是三個農婦,在收割後的田地里彎腰撿拾遺留在地上的麥穗,三個農婦在畫面上斜向排開,姿態各異,動作不同。畫面最右邊的婦女,側臉半彎著腰,手裡捏著一束麥子,正仔細巡視那已經拾過一遍的麥地;中間扎紅色頭巾的農婦正快速地拾著,另一隻手握著鼓鼓的袋子,看得出她已經撿了一會兒了,袋子裡小有收穫;扎藍頭巾的婦女像是剛過來,左手握著右手撿來的麥穗,敏捷地把它們放在背後,手裡只有一小撮。她們拾得那么認真、那么仔細,唯恐漏掉一個麥穗。背景是一片收割的田地,廣袤無垠,麥垛堆積如山,一片收割忙碌的景象,一輛載滿麥子的馬車正要趕走,右上方還有一個騎在馬背上同時用手指著那些農夫的人,還有許多農夫正在勞作。 |
| 奧諾雷·杜米埃(Honoré Daumier)(1808年2月26日-1879年2月10日)是法國著名畫家、諷刺漫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是當時最多產的藝術家,也是法國19世紀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諷刺畫大師。 | 1862,65cmx90cm,現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 畫面中的前景中,一位懷抱孩子的年輕母親坐在左邊,一位貧窮的老婦人坐在中部,她那滿是皺紋、歷盡滄桑的面部,似乎總是充滿愁思。杜米埃的這幅油畫素描略施薄彩,頗有版畫趣味,從一個角度反映那個時代的平民的生活,簡練而具深意。 |
藝術風格
“寫實主義”在西語中往往包括兩個含義:①指藝術的創作方法;②指藝術的寫實手法。法國19世紀的現實主義美術中兩者兼而有之。
庫爾貝等人的作品在表現手法上是寫實的,在內容上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
歷史地位
19世紀中葉,法國現實主義美術家們發展了寫實技法,特別是在風景畫中,對表現光線和空間感作了富有成果的探索。他們使上層社會歷來不屑一顧的勞動者在藝術創作中得到了一定的地位。
但在他們的實踐和理論中,也有某些偏激之處。例如,
庫爾貝在反對
學院派繪畫僵化了的表現程式和弄虛作假的陳腐內容時,提出繪畫只應該去畫眼睛直接看到的東西,從而否定了
歷史畫之類的繪畫體裁。但從整體來看,19世紀中葉法國的現實主義美術運動是法國文藝史上光輝的篇章。它對19世紀歐洲各國的文藝運動影響深遠,開闢了民主藝術的新天地。
社會評價
現實主義美術也被稱為批評現實主義美術,在浮躁的歷史背景下,有著較強的獨立性和反思性。19世紀的現實主義美術作品帶有濃烈的現實感,它吸取了古典繪畫的精華,又摒棄了
古典主義,在否決
浪漫主義的同時又與其有一定關聯。所描繪的人物與事件都具有跨時代的價值,真正體現了時代要求,重視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引起了底層人民的劇烈反響。19世紀的法國現實主義不只為法國美術帶來了新的生命力,不斷地啟發著藝術家們的創作,還對西方美術的發展具有極大推動作用,同時對我國當代藝術也有重要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