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非功利性

審美非功利性是審美中不帶主觀的物質實用功利目的的性質。是審美與人的價值關係的體現。法國狄德羅認為審美是為了愉快而不注意事物的用途,如果把實用當作是美的唯一基礎,則一切裝飾就都變成可笑而多餘的。英國哈奇生認為審美僅憑視聽感官只能獲得生理的快感,只有憑“內在感官”即心靈才能從藝術、自然中獲得美感,而這種美感既不取決於對象,又與“效用”無關。

德國康德進一步認為審美鑑賞判斷不是對客觀事物的知識判斷、道德判斷,而是主觀的不藉助概念的純粹的觀照、靜觀和自由的情感判斷。獲得的不是感官的道德的快適,而是主觀上合目的性的滿足和自由的愉快,它不涉及感官上的物質欲求、實用目的的利害關係,如果審美夾雜著利害感,就會產生偏愛而不是純粹的欣賞判斷,也就不自由,由此人們的審美才具有共通感。此後義大利克羅齊、美國桑塔亞那以及許多現代美學家都認為審美不帶直接的實用功利目的,審美具有非功利性,有的甚至完全排斥審美的功利性。審美是人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的生命活動、精神活動,它不是為了實現狹隘的直接的物質實用功利目的,但它又與人的生存、發展和人性的完善有著內在的必然的聯繫,只有當事物對人有益無害,對人有肯定的精神價值,能給人以理智的啟迪、美的享受和能喚起人的精神愉悅,才能引起人的美感。在審美的非物質功利性後面依然客觀存在著廣義的精神的功利性,是主觀非功利性與客觀功利性的統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