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
正統七年(1442),朱權自建生墳,屢往遊覽。墓前原有南極長生宮,前有南極殿,左有泰元殿和沖霄樓,右有旋璣殿和
凌江樓。宮前有醉仙亭和一對6.9米高的八棱形
華表,上刻道家符篆。
宮後墓室隱於山中。墓室系採用青磚砌成卷拱結構,全長31.7米,寬21.45米,高4.5米,分前室、次前室、中室和後室四部分。前室用自來石頂住,二門無自來石。中室之後,有券門通後室。後牆正中有一壁龕,兩旁用
紅石作八稜柱,柱下有礎,礎上有正心坊,坊上有斗拱,以支持出檐。
由於
朱權晚年學道,道冠道袍入殮,口含一枚金錢,體壓大小金錢二行,每行六枚。其他隨葬品,有金、銀、銅、錫、玉、瓷等器物,有些珍品已由故宮博物院收藏,余者藏省博物館內。
朱家村
寧王
朱權墓附近
璜源朱家自然村為寧王朱權後裔於清初在些聚集而成,也成為清一代守墓者.寧王朱權墓附近百米內,還有寧靖王
朱奠培和寧康王
朱覲鈞墓葬。
朱權明太祖
朱元璋共生有26個兒子,寧王朱權是第十七子。
焦竑《獻征錄》記:朱權“生而神姿秀朗,白皙,美須髯,慧心天悟。始能言,自稱大明奇士,好學博古,諸書無所不窺”,朱元璋“獨鐘愛之”。
1448年,明寧王朱權死後,清初明寧王朱權後裔在祖陵附近定居形成村落,守護著寧王墓,並繁衍生息,形成了墓地旁邊的一個村莊,即現在江西省
新建縣石埠鄉璜源村。1992年寧王朱權後裔聚於江西省南昌新建縣石埠鄉璜沅
朱家自然村修輯宗譜,時隔20年即2012年開春,寧王朱權後人商議並邀約全國寧王后裔參與修譜。 這個
老村盤,蘊藏著一個寧王家族三百多年的繁衍進程,等候世人的發掘。該村寧王
朱權後裔於1958年考古者發掘寧王
朱權墓進,向考古者獻出了寧王家族修編《朱氏八支宗譜》,現藏於
江西省博物館。《朱氏八支宗譜》為歷史學者研究
朱明後裔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同時也為1958年國家考古者提供了寧王朱權墓附近的寧王家族墓詳盡的資料。
朱氏宗祠的附近,是一坍塌的殘牆,呈攀爬狀,牆上鑲嵌一門框;右邊空地上,躺著不少錯落有致的長石,長石旁,立有一堵破敗的青磚圍牆,與有門框的殘牆成“八”字,這就是現存最原始的村盤
王府大門遺址。
被“王府”哺育大的新
璜源村,現有1000多人、農田400多畝、青山500多畝。1958年,較為完好的
朱權墓被發掘,並成江西省首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守墓的本身成為一種文化,文化遺產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的,都是稀缺不可再生的,破壞它,就是破壞文明的見證。 曾參與發掘朱權墓的“中國農業考古第一人”、中國政協委員、江西省社科院
陳文華教授曾有構想,對寧王墓稍加修整,恢復南極
長生殿等建築,對守墓人後裔進一步發掘,並修建明王府莊園,陳列寧王墓文物以及朱權字畫,這將是一條極好的“寧王
旅遊線路”。
墓主介紹
朱權是明太祖
朱元璋第十七子,生於
洪武十一年(1378),十三歲封藩於大寧,世稱寧王。永樂元年(1403)改封南昌。他神姿秀朗,慧心聰悟,於書無所不讀,一生致力於研讀著述,並多有成就。
洪武二十六年(1393),16歲的
朱權奉命進駐藩國
大寧府。《明史》載,大寧“東連遼左,西接宣府”,是軍事“巨鎮”。在大寧期間,朱權不但參加了針對元蒙殘餘勢力所展開的軍事行動,而且“儉約制國,辟圃種樹,廣令衛士疆理荒野,藝植土物之宜,國用饒裕”,使得大寧成為明朝北疆的重要屏障之一。
洪武三十一年(1398),
朱元璋病逝,皇孫
朱允 即位,即建文帝。由於大批藩王控制著地方的軍政大權,建文帝時時感到來自皇叔們的威脅,於是採納了大臣
齊泰、
黃子澄等人的建議,開始逐步削藩。作為強藩之首的燕王
朱棣是削藩的主要目標。朱棣“素有謀略,極富野心”。建文元年(1399)朱棣以誅齊、黃“靖難”為名,舉兵反叛。建文四年(1402)朱棣攻陷都城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稱帝。
永樂元年(1403)十月,
朱權開始在緱嶺東麓修建道宮兩年後道宮建成,內供南極仙翁和
老子、
莊子及鶴、鹿偶像。此宮因獲成祖恩準敕封,故建得頗為堂皇富麗。宮門前有朱棣的親筆御玉“南極長生宮”匾額。朱權居室前門額大書“神隱”二字。面對不平與屈辱,朱權借“刊著”、“求道”來發泄。
朱權一生的論著可以以封居南昌為界分為兩個時期。前期作為位尊權重的皇子,以研究歷史上的政權更迭為主題,總結經驗及教訓以維護明王朝的統治;後期,緣於對現實的怨望,朱權不再研究歷史,完全脫離政治。1403年,在昌北的西山遐嶺峰巔構築了學道的精廬,多與文人學士往來,寄情於刊著與仙道。1408年,撰寫了《神隱志》進呈朱棣。《
太和正音譜》、《瓊林雅韻》、《
神奇秘譜》等是這一時期朱權純學術論著的代表。朱棣死後,仁宗
朱高熾繼位,朱權不做他想,沉醉
清虛,悉心茶道,並著成了一卷對中國茶文化貢獻頗深的《茶譜》。
朱權是明代道教學者、戲曲理論家、劇作家。善古琴。字癯仙,號涵虛子、丹丘先生。自號南極遐齡老人、大明奇士。與四十三代天師
張宇初友善,拜之為師,研習道典,弘揚道教義理。隱逸學道,托志沖舉。生平好宏裝風流,群書有秘本,莫不刊布之。著作有《漢唐秘史》等書數十種,自經子、九流、星曆、醫卜、黃老諸術皆具。並編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譜》和北曲譜及評論專者《太和正音譜》。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二種,現存有《大羅天》、《私奔相如》兩種。道教專著有《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八卷,成書於正統九年,收入《續道藏》。其生平作品和論著多表現道教思想。卒謚獻,又稱寧獻王。
寧獻王
朱權所制“中和”琴,是歷史上有所記載的曠世寶琴飛瀑連珠,被稱為明代第一琴。古琴飛瀑連珠為明代四王琴之首,為明寧獻王朱權親制,已有5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