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河王鄧愈祠》是明末清初詩人蔣薰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寧河王鄧愈祠
- 作者:蔣薰
- 創作年代:明末清初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寧河王鄧愈祠》是明末清初詩人蔣薰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寧河王鄧愈祠》是明末清初詩人蔣薰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將軍麟閣與雲齊,絕塞荒祠落日低。不是捫苔尋斷碣,更無人說鄧征西。1作者簡介蔣薰, 明末清初浙江嘉興人,字丹崖。明崇禎九年舉人,三應會試不中。入清,吏部按籍授縉...
鄧氏家族的祠堂號寧河堂,堂號是從鄧愈的寧河王封號而來。然而,一些鄧氏後裔並不清楚,寧河在何處。去年,鄧氏後裔在和政祭祖後,他們才明白其中的緣由。和政整塊,前涼設為金劍縣,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設定了寧河縣,直到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才撤寧河縣,民國十八年(1929年)這裡再次設縣,定名和政。鄧愈被封...
寧河王(1337年-1377年),即鄧愈,初名友德,字伯顏。虹縣(今安徽泗縣)人。中國明朝開國名將。寧河王16歲隨父兄據臨濠(今鳳陽東)領兵抗元。後率眾加入農民起義軍朱元璋部,任管軍總管。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克太平(今當塗)。次年,破集慶(今南京),取鎮江,屢立戰功,升廣興翼...
第一代:鄧愈,洪武三年(1370年)封衛國公,子孫世襲。洪武十年(1377年)去世,追贈寧河王,諡號“武順”。第二代:鄧鎮,鄧愈之子,洪武十三年(1380年)襲申國公。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牽連被殺。定遠侯世系 第一代:鄧繼坤,嘉靖十一年(1532年)續封定遠侯,予世券。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去世。第二代...
鄧愈(1338年-1378年),原名友德,字伯顏。虹縣龍宿里(今屬泗縣大路口級)人。明朝開國元勛之一。至元三年(1338年)二月十五日出生,幼時聰敏好學,洪武十年(1378年),任征西將軍,平定吐蕃反抗勢力,俘斬萬人,至崑崙山而還,獲馬、牛、羊20餘萬。太祖賜紅蟒暖袍一件、玉帶一圍。十月,抵壽春(今安徽壽縣...
1370年(洪武三年),鄧愈跟隨徐達遠征甘肅,擊敗北元軍隊,招降吐蕃、烏斯藏諸部。晉封為榮祿大夫、右柱國,封衛國公。洪武十年(1377年)十一月初九日,鄧愈病逝於壽春(今安徽壽縣),追封為寧河王,諡號“武順”。信國公湯和 (1326年-1395年)至正十二年(1352年)參加郭子興起義軍,授千戶。在隨朱元璋渡長江...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常遇春先是隨徐達率軍攻占廬州。接著,又與鄧愈會合征服江西的新淦、吉安、贛州、南安等郡縣,嶺南韶州、南雄等地望風降附。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五月,常遇春又奉命與鄧愈率軍攻取湖北的安陸、襄陽;十一月與徐達率軍攻占了泰州。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朱元璋以徐達為大將軍,...
鄧愈(1337—1377年),明朝開國名將。字伯顏,虹(今安徽泗縣)人。封衛國公,追封寧河王。 胡大海(?—1362年)字通甫,濠州虹(今安徽泗縣)人,明朝開國功臣。 韓成(?—1363年),濠州虹縣(今安徽泗縣)人。從明太祖起兵,率先陷陣,攻滁、克泗、破諸山寨,取金陵,屢建大功。
1358年(至正十八年),朱文忠會同鄧愈、胡大海由徽州進入浙江,從元朝軍隊手中奪得建德,升為親軍都指揮,鎮守建德,收降苗帥楊完者的舊部三萬多人。不久,鄧愈移軍江西,朱文忠與胡大海攻占諸暨。張士誠侵擾嚴州,朱文忠率軍於東邊的城門抵禦,另派將領出小北門,抄小路襲擊敵人後路,兩軍夾擊,大破張士誠。過了...
崇禎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補開國名臣贈謚,馮勝獲贈寧陵王,諡號“武壯”。史籍記載 《明史·列傳第十七》人物評價 《明史》:馮勝、傅友德,百戰驍將也。考當日功臣位次,與明太祖褒美之詞,豈在湯和、鄧愈下哉。《劍橋中國明代史》:他被削去兵權,同時又被剝奪了河南的封地。這一調動有效地切斷了他...
洪武二年(1369年)六月四日,功臣廟成,命論次諸功臣之功,以徐達為首,次常遇春,次李文忠,次鄧愈,次湯和,次沐英,次胡大海,次馮國用,次趙德勝,次耿再成,次華高,次丁德興,次俞通海,次張德勝,次吳良,次吳禎,次曹良臣,次康茂才,次吳復,次茅成,次孫興祖,凡二十有一人。於是命死者塑其像於廟...
從大軍破寧國,協助院判鄧愈戍守,於是占領徽州,平定境內。元將楊完者派十萬兵前來進攻,胡大海在城下迎戰,元軍大敗而逃。和鄧愈、李文忠自昱嶺關一直攻打到建德。在淳安打敗元軍,攻克建德。再次打敗了楊完者,降服了溪洞兵三萬人。晉升為樞密院判官。攻克蘭溪,從取婺州,晉升為樞密院事。功勳卓著 攻下諸暨...
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率燕山六衛的軍隊跟隨徐達出塞作戰,兵至三不剌川,遭遇元軍,雙方交戰,孫興祖力戰而死,時年三十五歲,朱元璋為之惋惜,親往北平祭奠,贈推忠宣力效節功臣、龍虎上將軍、北平等處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追封為燕山侯,謚忠愍,配享通州常遇春祠。九月,因為汪興祖上奏,朱元璋聽到興祖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