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引黃灌區農業產業化的意見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引黃灌區農業產業化的意見》是一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相關部門於1997年8月27日發布,並於發布當天正式實施的地方性法律法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引黃灌區農業產業化的意見
  • 發布單位:82802
  • 發布文號:寧政發[1997]78號
  • 發布日期:1997-08-27
  • 生效日期:1997-08-27
  •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簡介,具體內容,

簡介

【發布單位】82802
【發布文號】寧政發[1997]78號
【發布日期】1997-08-27
【生效日期】1997-08-27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

具體內容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引黃灌區農業產業化的意見
(1997年8月27日寧政發〔1997〕78號)
各行署,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自治區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加快引黃灌區建設步伐,把引黃灌區建設成為國家級“兩高一優”大農業示範區,實現農村小康目標,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建立和完善農村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農業產業化。
一、推行農業產業化是加快引黃灌區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
農業產業化是在農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實現農業第二次飛躍的根本出路。它的基本內涵是指,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農村經濟效益為中心,按照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形式,最佳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對區域性主導產業實行專業性生產、系列化加工、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逐步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農工商、內外貿一體化的生產經營體系,使農業走上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我調節的良性軌道。推行農業產業化的過程,就是市場農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是客觀經濟規律決定的。
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和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引黃灌區的農業經營體制正向著貿工農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形成了市場聯接型、龍頭帶動型、流通帶動型、技貿結合型等各具特點、形式多樣的產業化類型,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主導產品基本實現了一體化經營。貿工農一體化的起步和發展,促進了資源的合理配置,加速了經濟總量增長,加快了市場主體發育,提高了農戶的生產組織化程度,推動了農業科技進步,穩定地增加了農民收入。1996年與1990年相比,灌區農村社會總產值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翻了一番,農產品綜合商品率增長了十多個百分點,科技對農業的貢獻份額增長了十個百分點,農村小康建設綜合評分為80分。實踐證明,實行農業產業化,有利於引導農民走向市場,解決小生產和大市場的矛盾;有利於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實現小康目標;有利於把改革和發展統一起來,是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有效形式;有利於農科教相結合,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渡;有利於工農、城鄉一體化格局的形成。通過農業產業化推進農業現代化,是一條已被已開發國家和發達地區的實踐證明了的成功之路,也是引黃灌區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農村生產力再取得大發展的希望所在。
現在,加速推進引黃灌區農業產業化建設的條件已經具備:一是農業資源豐富,農產品品質優良,農業生產水平和農產品商品率較高;二是主導產業逐步形成,區域特色日趨明顯,商品基地初具規模,一批骨幹龍頭項目已開始發揮作用,銀北的糧食,銀川的菜、魚,銀南的奶、果、蠶,農墾的糖、酒,都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優勢產業;三是現代農業的基本要素正在加速積累,農業和農村經濟開始發生質的變化。在農機動力、農村用電、施用化肥、畝資金投入水平等方面,引黃灌區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有的已經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四是引黃灌區已進入了項目建設的軌道。大多縣市分別被國家列為商品糧縣、黃牛大縣、“兩高一優”農業示範區等,為推行農業產業化、發展高效農業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證;五是農業開發的潛力很大,沿黃河大示範區建設已經拉開帷幕,新世紀初,引黃灌區將成為全國大型灌區之一。
按產業化發展農業,符合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具有方向性、戰略性。各級黨委、政府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重大意義,堅定不移地走農業產業化道路,不斷完善政策,強化措施,把農業和農村經濟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總體目標與基本思路
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目標,在今後五年內,引黃灌區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農業效益為中心,按照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方式,最佳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圍繞引黃灌區確定的主導產業,重點在糧食、蔬菜、水產品、畜產品方面,建立起龍頭企業帶動、區域布局合理、科技含量較高、產品競爭優勢明顯、產加銷相互聯接的多種產業化模式的新體制,使農副產品總量大幅度增長,大宗產品產業化經營的銷售量占商品總量的比重達到50%,加入產業化經營的農戶占農戶總數的比重達到50%,產業化經營收入占農業總收入的60%,農產品綜合商品率達到80%。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堅持市場導向、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利益聯接、多元啟動的原則,基本思路是:
支柱產業規模化。把引黃灌區作為一個整體,打破行政性地域分割,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按照市場導向,選擇和培植一些具有增長後勁和規模優勢的主導產業進行重點建設。根據引黃灌區的資源條件和發展潛力,今後一個時期重點是大力發展以下產業,並使其形成規模效應。一是發展以水稻、麥套玉米為主的糧食產業,努力將其建成西北乃至全國的優質商品糧基地。二是發展以正常季節生產與反季節生產結合的蔬菜產業,在保障本區市場和人民民眾需求的前提下,不斷擴大對外輻射能力,爭取將其建成西北地區較大的蔬菜生產基地和集散地。三是發展以養羊、養牛為主的畜牧經濟產業,特別是奶牛養殖及乳製品加工業,使其成為既具有規模優勢和民族特色,又具有競爭實力的致富產業。四是大力發展以精養魚為主,積極增加名優特稀水產品的水產業,充分挖掘引黃灌區水域面積寬廣的潛力,努力使其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水產品生產和集散基地。
特色產品多樣化。以經營大戶帶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為主要形式,大力發展具有獨特的區域優勢和產品優勢,有很強市場競爭力和顯著經濟效益的特色農業,形成若干個特色產業鏈。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民眾對農產品的需求正向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農產品生產必須在新、特上做文章。我區的傳統農業具有很大特色,一些產品在全國享有盛譽。近年來,一些地方率先發展特種作物、特種畜禽、特種蔬菜,體現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要在發展規模化支柱產業的同時,從提高農村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目標出發,緊緊圍繞特色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建成若干個規模不大,但經濟效益顯著的特色產業群體。
三、狠抓農業產業化的關鍵環節
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各級政府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嚴謹的作風,因地制宜,扎紮實實的抓好推行農業產業化過程中的各個關鍵環節。
確立主導產業。以市場為導向,突出區域特色、產品特色,選擇市場容量大、單位產出高、經濟效益好的產業和產品作為開發重點,依託資源形成規模,但要避免產業的趨同性。自治區在引黃灌區按照不同規模和力度建設好以糧食、蔬菜、糖料、水產品、桑蠶、水果、啤酒原料、豬、牛、羊等為主的十大產業。各地要在市場與資源相結合的基礎上,作好主導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建設好1-3個產業,形成對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具有極大帶動作用的支柱產業。
興辦龍頭企業。各地和各有關部門都要改造和興建一批重點企業,形成一批規模大、起點高、具有較強牽動力的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從事農副產品加工、儲藏保鮮、運銷、服務的鄉鎮企業,充分發揮鄉鎮企業在農業產業化中的作用。鼓勵多層次、多成份、多形式地發展龍頭企業,誰的牽動力強,誰就當龍頭。
建設商品基地。要根據區域優勢,堅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規模連片、相對集中的原則。鼓勵打破地域界限建立跨地區的商品基地。基地要與龍頭企業配套建設,形成穩定的產銷關係。以青銅峽、永寧、賀蘭、平羅、靈武、中寧、中衛為重點,建立商品糧生產基地;以平羅、賀蘭、永寧、青銅峽為重點建立甜菜生產基地;以國營農墾農場為重點建立啤酒原料基地;以陶樂、衛寧、賀蘭山東麓三個經果林帶為主建立水果生產基地;以銀川市為中心建立蔬菜基地和水產品基地;以銀南為中心建立桑蠶基地;在整個灌區建立養牛基地。
建立運行機制。要著力建立三個有效機制:一是建立利益分享機制。正確處理龍頭企業與農戶、龍頭企業之間以及龍頭企業與為產業化提供服務單位的經濟利益關係,採取企業、基地、農戶相互參股的形式,企業向基地投資,農民向企業參股,把各個環節的利益更加緊密地聯合在一起,結成利益共同體,相互制約,共同發展。二是建立風險補償機制,產業化組織要建立風險基金,以補償市場波動造成的農戶減收和企業虧損,增強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建立法律保障機制。主要是規範契約簽訂,保證契約的執行。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之間,必須在自願、平等、互利前提下,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經濟契約,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使他們的行為受到法律約束,利益受到法律保護。
完善服務體系。農業產業化要求服務的多元化和社會化,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產前、產中、產後的配套服務。為此,國家經濟技術部門應進一步改進服務手段,強化服務措施,搞好各類專業服務。鄉村集體經濟組織要積極開展社區綜合服務。積極發揮各類專業協會、研究會等民間組織的作用,逐步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經濟技術部門、集體經濟組織和民間服務組織相結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四、積極開拓市場,搞活農產品流通
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市場是產業化成敗的決定因素。推進農業產業化,必須高度重視市場問題,在開拓市場上狠下功夫。
轉變思維方式,牢固樹立市場觀念。要樹立發展依靠市場,效益來自市場的新觀念,切實改變就生產抓生產的習慣作法,把眼光從過去只盯在資源上轉移到市場上,按照市場需求變化,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積極主動開拓市場,既要注重開拓現實市場,擴大產品的市場占有份額,也要注重開拓潛在市場,善於開闢和拓寬銷售渠道,努力挖掘市場需求,引導消費潮流。
依靠優質名牌產品,開拓占領市場。要在市場競爭中爭得主動,占據優勢,必須把創造優質名牌產品作為主攻方向,不論是初級產品還是加工產品,都要拿出具有引黃灌區特色的名牌,靠名牌精品開拓市場、占領市場。自治區將有計畫地實施農產品名牌戰略,依託市場和資源作出規劃,組織實施。
加強農產品市場建設。在抓好現有市場配套完善與擴大規模的基礎上,抓緊籌建一批貫通城鄉、輻射全區,在西北乃至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建立健全市場信息網路,形成管理規範、科學運作、設施先進、服務優良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增強市場的配套服務功能。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提高農副產品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培育專業銷售隊伍,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積極培育和大力發展各類專業銷售組織和個體販運隊伍,充分發揮他們在溝通信息、協調生產、連線市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對民間銷售組織和農民個體販運大軍,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積極引導,促其發育,在信息、技術、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適當扶持,鼓勵其發展壯大,儘快形成一大批在開拓市場、搞活流通中起骨幹作用的民間銷售組織和農民個體販運隊伍。
高度重視行銷工作,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行銷工作是農產品進入消費市場,實現其價值的關鍵環節。要改變傳統觀念,樹立主動尋找市場、開拓市場的新市場觀念,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加大市場行銷的投入和工作力度,建立專門的行銷機構和行銷隊伍,搞好市場調查和預測,研究制定適應市場變化的行銷策略。改進行銷手段,重視農產品的廣告宣傳、包裝裝潢等工作,提高產品的知名度。
五、推進農業產業化的主要政策措施
逐步改革現行的農業產業管理體制,打破產、加、銷相脫節的格局,按照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建立起貿工農、產加銷、農科教相結合的新體制。自治區有關產業部門,要加快職能轉變步伐,利用部門多年來形成的優勢,組建專業化公司,開展一體化經營。縣一級要按產業組織生產經營活動,建立產業管理目標責任制,實現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個規劃,一套政策,一套實施辦法。逐步改革農業技術人員管理體制,把科技人員組織到各農業產業化體系中,做到用其所長,才有所專,技術與效益掛鈎。
增加對農業產業化項目的資金投入。各級財政、金融部門都要把支持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作為本部門工作的重要內容,制定支持方案,積極安排資金,支持好產業化項目的發展。選擇一批基礎好、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予以扶持,加以改造,幫助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今後五年內,自治區財政和銀行每年將集中安排一部分資金和貸款,用於扶持骨幹龍頭企業建設,帶動主導產業的發展。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要向產業化項目傾斜,重點支持各類農產品基地和龍頭企業建設。各地、各部門的農業項目資金都要注重調整使用結構,向能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要充分挖掘集體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的內部潛力,努力增加其自我投入。
堅持大開放促大發展。鼓勵和支持多種成份創辦龍頭企業,不論是生產、加工、銷售、技術部門,還是國有、集體、個體、聯合體、“三資”企業,只要有開發產品、組織加工、開展服務的能力,都可作為龍頭企業,給予支持。對區內外的大中型企業進入農業領域和直接到農村建立原料基地、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要積極支持,享受優惠政策。進一步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創造條件,組建各類外向型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集團,使其成為連線國內外市場的視窗和載體,帶動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
增強供銷合作社的服務和帶動功能。供銷合作社是農民自願入股、自我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它的性質、宗旨、任務及改革發展的目標,決定了其在農業產業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進一步搞好供銷社的清股擴股,吸收更多的農民入社入股,真正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進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員代表大會和理事會、監事會制度,保證入社農民的合法權益。圍繞當地確定的主導產業或大宗產品,積極興辦各類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流通服務組織,為農戶提供配套服務。
六、切實加強對推進農業產業化工作的組織領導
實行農業產業化是一項涉及面很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參與,多層次展開,多途徑探索,必須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精心組織,加強領導。
首先是要搞好規劃。各地區、各部門要緊緊圍繞自治區確定的主導產業發展方向,抓緊編制各自的產業發展規劃。自治區有關部門要儘快編制全區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總體規劃。規劃的重點在縣市一級。各縣在制定規劃時,要因地制宜,有所創新,各具特色,注重打破行政區域界限,按照供給與需求的經濟範圍進行規劃,防止和減少重複建設,防止由於資源相同而造成產業雷同,每縣重點抓好1-3條能夠帶動農村經濟騰飛的產業龍。
其次是重視抓點示範,典型引路。要層層建立抓點責任制,地縣主要領導和主管領導要確定自己的聯繫點,每人抓一兩個典型,充分發揮典型的示範作用。自治區按照引黃灌區主導產業規劃,著重抓一批農業產業化試點縣,重點對產業化實施中的龍頭、基地、市場等要素和利益分配、經營管理、巨觀調控等機制建設進行試點和研究。
各級領導還要學會用管理工業的方法去組織產業化經營,把主要任務以項目的形式確定下來,分解到部門,抓好落實,用項目化推進產業化。重視對農業產業化政策的研究,結合本地實際,儘快拿出可操作的具體辦法,靠政策驅動,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農口部門要由過去單純的行政主管部門向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部門轉變。有關部門要轉變職能,明確分工,落實責任,主動銜接,協調運作。各級農村工作綜合部門要負責起農業產業化的情況綜合,信息反饋,督促檢查,考核評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