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的認識論(epistemology of experiment)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實驗的認識論
- 外文名:epistemology of experiment
- 所屬學科:自然辯證法
- 公布時間:2003年
實驗的認識論(epistemology of experiment)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
實驗的認識論(epistemology of experiment)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公布時間200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自然辯證法名詞》第一版。1...
科學實驗,是指根據一定目的,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等物質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觀察、研究自然現象及其規律性的社會實踐形式。是獲取經驗事實和檢驗科學假說、理論真理性的重要途徑。它不僅包括儀器、設備、實驗的物質對象,還包括背景知識、理論假設、數據分析、科學解釋,以及實驗者之間的協商、交流和資金的獲取等...
實驗,指的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據科學研究的目的,儘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響,突出主要因素並利用一些專門的儀器設備,而人為地變革、控制或模擬研究對象,使某一些事物(或過程)發生或再現,從而去認識自然現象、自然性質、自然規律。著名實驗 1、相傳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曾經做過比薩斜塔實驗,但後來美國語言與...
他通過兒童心理學把生物學與認識論、邏輯學溝通結合起來,從而將傳統的認識論改造成為一門實證的實驗科學。曾任瑞士心理學會主席、法語國家心理聯合會主席和第十四屆國際心理科學聯盟主席。1966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1969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研究結論 從皮亞傑對認知發展階段的詳細描述中可以得出一些...
認識論標準就是“真與假”的標準,價值標準就是“對與錯”的標準。世界上任何事物可分為事實範疇和價值範疇兩大類,事實認識和價值認識是人類兩種基本的認識,這樣,對於同一個認識,人們可以從認識論和價值論兩個不同角度進行判斷,並得出不同的結論:從認識論的角度判斷一個主觀認識是否與客觀實在相符合,可以用“...
認識論(epistemology)即個體的知識觀,也即個體對知識和知識獲得所持有的信念,主要包括有關知識結構和知識本質的信念和有關知識來源和知識判斷的信念,以及這些信念在個體知識建構和知識獲得過程的調節和影響作用,長久以來一直是哲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在心理學領域中對認識論所進行的研究相對較短,其最早可以追溯到...
基本理念 作者主攻教育基本理論,在個人全面發展理論、教育主體哲學和現代教育概念等問題上的探索,力圖豐富和深化關於教育、社會和人的發展之間關係的理性認識;在教學論、教學認識論、教學實驗論等學科建設上,他主要研究問題而不追求體系,卻自然地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一定的體系。值得教育界人士參考。
《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實踐論》是現代王若水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以認識論為中心的文章的結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不僅是唯物的,而且是辯證的;不僅是辯證唯物論的,而且是歷史唯物論的,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全書介紹了民眾路線與認識論、自覺的能動性、規律、...
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唯物主義認識路線,和從思想、感覺到物的唯心主義認識路線劃清了界限。它是實踐論。在人類認識史上,第一次把科學的實踐觀引入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的來源、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的目的和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它把辯證法套用於認識論,強調人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能動...
分類是對事物的一種分析方法。用不同的標準對實驗進行分類,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實驗進行分析,多角度的分析可以使我們對實驗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入。根據對變數的控制程度以及實驗設計的嚴格程度,可以將實驗分為純實驗(experiment)與準實驗(quasi-experiment and semi-experiment)。純實驗是指實驗研究人員能夠隨機地...
技術認識論 技術認識論(epistemology of technology)是2003年發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公布時間 200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自然辯證法名詞》第一版。
從歷史上考察,按科研選題,通過觀察和實驗感性獲取信息到理性加工信息,以及假說的檢驗和理論的發展順序展開論述。第三部分,改造自然界的方法,包括三章。著重介紹了工程技術方法的特點及發展趨勢,現代工程技術及管理中大量套用的系統工程方法以及模型、模擬方法。第四部分,對科學認識論與方法論的展望。主要體現在最後...
《科學認識論教程》是現代黃興華、李亞寧、彭湘慶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對科學認識論這一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在五卷本的基礎上、為了適應教學需要而組織編寫的。本書首先對科學認識論的對象、性質和特徵做了詳細闡述,認為科學認識是人類認識的特殊形式、高級形式和典型形式。接著用四編十五章的篇幅...
奧斯特實驗的缺點 奧斯特實驗在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1820年奧斯特做此實驗前,人們對電和磁的認識一直是單獨的、孤立的,奧斯特實驗使人們第一次認識到電和磁的聯繫。從教學上講,能否做好奧斯特實驗是學生能否學好電磁學的關鍵。但教材對此實驗的設計效果並不明顯,用導線將電池的正負極直接連線並放在演示磁針的...
《科學認識論》第一卷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一般哲學的高層次研究,以便為研究科學認識論提供·一些必要理論前提。作者認為,不管哲學家對科學認識有多少不同的看法,不論按朋哪一種解釋來理解,科學認識都與通常說的認識論密切相關,它們彼此互相促進。科學認識論是認識論的新標誌。這個命題包含豐富的內容,並且意味深長。...
《教育認識論》是200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馥茗。本書旨在闡明對教育工作的確實認識,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陳述,避免只限於空談理論。內容簡介 本書以教育理論為出發點,注重實際套用,能夠給讀者以務實有效的指導與借鑑。側重於實踐的道理和原則;在實踐方面,以原理、原則為本,貫穿到套用上。
實驗成果 孟德爾研究過的第一個性狀是豌豆成熟種子的圓滿與皺縮。這兩種表型的遺傳是由一對等位基因R、r決定的,符合分離定律。在孟德爾時代,人們對基因的認識僅此而已。20世紀末,現代遺傳學對基因本質的研究已從DNA分子水平上闡明了皺縮基因的結構和功能。20世紀80年代的研究發現,豌豆的成熟種子野生型RR與突變型rr...
學習理論簡稱“學習論”,是說明人和動物學習的性質、過程和影響學習的因素的各種學說。心理學家從不同的觀點,採用不同的方法,根據不同的實驗資料,提出了許多學習的理論。一般分為兩大理論體系:刺激-反應(S-R)理論和認知理論。刺激-反應理論又稱聯想主義(或行為主義),是繼承英國聯想心理學派的一種理論體系...
基本認識 名稱釋義 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之後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即第一次刺激能緩解第二次的小刺激。實驗證明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一個人右手舉著300克的砝碼,這時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碼,他並不會覺得有多少差別,直到左手砝碼的重量加至306克時...
認知一致論的第二種解釋是認知--感情的一致論。這一說法的基本假設是,我們的信念或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我們的感情偏愛所決定的。羅森伯格曾進行一項實驗,證明了在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態度中,感情的改變能引起隨後的態度改變。認知一致論的第三種變式是認知失調論它的基本涵義是:態度如果與外現行為不一致時,...
這和我國古代哲學家王守仁的看法異曲同工:“你未看到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如果世界的存在狀態和人們的觀察狀態有關,那我們顯然不可能認識一個本身都不客觀存在的事物。物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延遲實驗”,讓光子通過兩條可能的路徑,具體...
人物與實驗 托爾曼介紹 【從行為主義出發,走向了認知主義。】位置學習實驗 【白鼠有三條通向食物箱的途徑,途徑一最短,途徑二次之,途徑三最長。在準備實驗中,讓白鼠熟悉有三條途徑可通向食物箱。當途徑一被阻塞點甲阻塞時,白鼠就在途徑二與途徑三中選擇較短的途徑。但當途徑二也被阻塞時,白鼠只好走途徑三...
1) 皮亞傑的理論對於發展心理學而言,是一場革命,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把認識論從傳統哲學中解放出來,並採用跨學科的途徑加以研究,正如美國心理學會稱譽“皮亞傑是使認識論成為一門與哲學分開並與所有人類科學都有關係的科學”,堪稱“發展心理學中的培根”,似乎並不為過。2) 在其理論中體現了豐富的辯證法和系統...
二次大戰之前,幾乎所有的心理學的研究都局限於實驗室,行為主義的研究範式霸占了學習領域。當時對於學習的研究,僅僅涉及到動物和人的外部行為,很少涉及到人的內部心理歷程。然而,二次大戰中湧現的大量實際問題對之提出了挑戰,戰爭對人的認知與決策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二次大戰之後,資訊時代,以及今天的知識...
如果沒有足夠的中介理論,如關於x射線、原子、量子假設、經典理論、光譜學、相對論、能量守恆與動量守恆定律等理論知識以及x射線管、檢測器等儀器的知識,不僅那些數據、曲線、光譜(陰影)沒有意義,而且研究對象的存在都難以感知到。因此,(2)科學事實本質上是一種解釋,只有有了一種解釋後,實驗記錄才能真正作為...
科學方法是人類所有認識方法中比較高級、比較複雜的一種方法。它具有以下特點:(1)鮮明的主體性,科學方法體現了科學認識主體的主動性、創造性以及具有明顯的目的性;(2)充分的合乎規律性,以合乎理論規律為主體的科學知識程式化;(3)高度的保真性,以觀察和實驗以及他們與數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對研究對象進行量的...
第三節 觀察實驗中的認識論問題 第七章 整理科學事實的方法 節 分析與綜合 第二節 歸納與演繹 第三節 比較、分類、類比 第四節 數學方法 第八章 科學假說和科學理論 節 科學假說 第二節 科學理論 第九章 技術認識與方法論 節 技術認識及其基本特點 第二節 技術認識模式 第三節 技術方法 第四篇 科學技術...
總之物理學是概括規律性的總結,是概括經驗科學性的理論認識。研究方法 對於物理學理論和實驗來說,物理量的定義和測量的假設選擇,理論的數學展開,理論與實驗的比較是與實驗定律一致,是物理學理論的唯一目標。人們能通過這樣的結合解決問題,就是預言指導科學實踐這不是大唯物主義思想,其實是物理學理論的目的和結構...
伽利略方法的特點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進行歸納和數學的演繹。他與培根同時,都很重視歸納法,但培根輕視演繹法,而伽利略則將歸納法與演繹法同時並舉。歸納法與數學演繹法的分歧,在哲學認識論上表現為經驗論與唯理論之爭。經驗論認為哲學的研究方法只是以實驗、觀察為基礎的歸納法,知識只限於感官經驗中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