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研究

實地研究

實地研究亦稱“田野研究”。社會科學研究的一種方法。是除實驗研究以外的其他所有在真實環境中進行研究的方法總稱。根據研究目的分為探索性研究假設檢驗研究。前者致力於尋求事物或事件的本質是什麼,探索變數的存在、發現其中的關係;後者致力於預測和檢驗已發現的變數間的關係。主要包括實地調查研究、二手數據研究和案例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實地研究
  • 外文名:Field studies
  • 實質:直接蒐集社會資料
  • 特點田野工作
實地研究的概念,概念,基本特徵,實地研究的主要方法,實地研究的程式,實地研究的特點和局限性,張新平與實地研究,

實地研究的概念

概念

深入到研究現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參與觀察無結構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以定性分析來理解和解釋。

基本特徵

研究者要深入到所研究對象的社會生活環境,且要在其中生活很長一段時間,靠觀察、詢問、感受和領悟去理解所研究對象。

實地研究的主要方法

觀察法、個案研究法和訪問法等,其中以參與觀察法運用最多。

實地研究的程式

主要有:①確定研究目的和研究對象。實地研究基本上是以描述和解釋某一特定文化和生活方式為目的。它的研究對象既可以是土著居民,也可以是現代人群。②取得進入現場的資格。實地研究者面對的往往是具有不同文化傳統、生活方式和語言的人,研究者要進入他們的居住場所或團體,必須具備各種條件。其中包括:通過初步探索了解研究對象的一般狀況,熟悉和掌握他們的語言;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生活規範;尋找能夠幫助研究者參與當地活動的各種社會關係;準備好各種能夠證明自己身份的檔案等。③進入現場並和當地居民建立友好關係。和當地居民建立友誼是實地研究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通常的辦法是藉助已經找到的社會關係,特別是以當地人物為媒介,取得當地居民的信任。其次,要嚴格地遵守當地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使用當地的語言。任何自覺或不自覺地違反當地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的言行,都有可能被視為對當地居民的冒犯。此外,要以適當的方式說明研究目的,使當地居民相信研究者從事的工作不會對他們構成威脅。在適當的時候向當地人提供一些生活或醫療服務,是研究者為建立友誼、改善關係經常採用的方法。④蒐集資料。常用的方法是觀察法訪問法。蒐集資料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做好記錄。經驗表明,記錄時不要使被研究者察覺,以免影響他們的正常行為;要把現場所觀察到的事情客觀地記錄下來,不丟失任何信息。觀察者的分析意見可用一定的符號標示。⑤分析資料。常用的方法是分類方法。分類標準可採用社會學中已有的概念,也可使用被研究者自己確立的概念,還可按照時間順序描述的方法來概括資料。⑥撰寫研究報告。內容包括:關於研究場所的自然特徵和社會特徵;研究時間;研究所採用的具體方法;對研究對象的詳細描述和分析;研究者的意見和見解。在實地研究中,研究者一般應採用中立立場,在被參與團體中充當普通角色,不要捲入被參與團體內部的是非之事。

實地研究的特點和局限性

同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較,實地研究的特點有:①能蒐集到第一手資料,研究正在發生的現象或行為,以及這些現象或行為發生時的特殊環境和氣氛。②它是在一個自然環境里研究人們的行為,較少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③採用參與觀察的方法,研究者更能理解研究對象的真實情感、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比較準確地分析和解釋他們的行為。④對於非語言行為的研究有著特殊的作用。⑤有利於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細緻、縱深的考察,從而發現隱藏在現象背後的事物本質和規律。
局限性主要有:①因參與程度較高,研究者易受同化,所獲資料不免帶有主觀成分。②對於可能影響資料的外部因素難以控制。③難以進行定量研究。實地研究所獲得的資料多且雜,很難系統地進行編碼和分類,無法有效地綜合資料,以驗證同假設有關的結論。

張新平與實地研究

實地研究,最早是由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張新平教授提出來的。2007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張新平教授的力作《 教育管理實踐個案研究:實地研究方式》一書,用活生生的研究案例詮釋了“實地研究”這個新生概念。該書目錄如下:
Ⅰ前言 實地研究:教育管理研究的第三條道路
一、傳統教育管理研究的兩條道路及其優劣
二、作為教育管理研究另類選擇的實地研究
三、對幾個爭議性問題的基本看法
Ⅱ筆墨下的學校管理:對教師眼中學校檔案的實地研究
一、導論
二、一所省重點職業學校:研究對象概況
三、政府“襁褓”下的學校:學校的外部檔案
四、學校的民主管理: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定的檔案
五、先成人,後成才:德育類檔案
六、因材施教中的困惑與探索:學分制檔案
七、結語:關於學校檔案的功能、問題和建議
附錄
Ⅲ 振盪與平衡:對S鄉國小布局調整的實地研究
一、導論
二、農村國小布局調整的背景
三、農村國小布局調整的動力
四、農村國小布局調整的過程
五、農村國小布局調整的結果
六、農村國小布局調整的多維視角
七、結語:對農村國小布局調整的反思
附錄
Ⅳ 名師的制度化及其影響:對H縣中國小名師的實地研究
一、導論
二、從名師到“名師工程”:名師走向制度化
三、“名師工程”的過程研究:名師是怎樣產生的
四、“名師工程”的結果研究:名師是怎樣的群體
五、“名師工程”的功能研究:名師的作用是什麼
六、結語:對“名師工程”的若干建議
附錄
Ⅴ 教育局長的領導有效性:對深圳市NS區教育局局長工作的實地研究
一、導論
二、實地研究過程
三、初識我所研究的人:被“淹沒”了的教育局長
四、走近我所研究的人:守望式的教育局長
五、遠距離審視我所研究的人:有效性視角下的教育局長
六、對話中的互動與啟示:領導及領導有效性
七、結語:對21世紀基層教育行政組織領導未來走向的思考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