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疫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
中文名稱 | 寒疫 |
英文名稱 | cold pestilence |
定 義 | 感受寒邪癘氣,以頭痛,身痛,寒熱無汗,狀如傷寒等為主要表現的疫病。 |
套用學科 | 中醫內科婦科兒科(一級學科),內科(二級學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寒疫
- 外文名:cold pestilence
- 所屬學科:中醫藥學
- 公布年度:2010年
寒疫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
中文名稱 | 寒疫 |
英文名稱 | cold pestilence |
定 義 | 感受寒邪癘氣,以頭痛,身痛,寒熱無汗,狀如傷寒等為主要表現的疫病。 |
套用學科 | 中醫內科婦科兒科(一級學科),內科(二級學科) |
寒疫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感受寒邪癘氣,以頭痛,身痛,寒熱無汗,狀如傷寒等為主要表現的疫病。出處《中醫藥學名詞》。...
時行寒疫,病名,因感受暴寒而發的疫病。《外台秘要》卷三:“從春分以後至秋分節前,天有暴寒者,皆為時行寒疫也。一名時行傷寒。”證見頭痛,身疼、寒熱無汗,或作嘔逆,脈浮緊。治宜辛溫解表,用蘇羌飲加神曲、豆卷等...
寒濕疫,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首次提出並確定的中醫病名。概要 寒濕疫屬於中醫疫病範疇,是包含“穢濕”的一類特殊寒疫。中醫對寒濕疫尚無系統的理法方藥論述,相關的治法方藥和理論描述散見於歷代...
《傷寒論·傷寒例》引載“陰陽大論”等相關內容,論述外感熱病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臨床表現、病因病機、治療原則等,將外感熱病劃分為傷寒、溫病、暑病、冬溫、寒疫、溫瘧、風溫、溫毒、溫疫等。吳氏所論外感熱病包括風溫、疫癘、...
卷二論述汗、吐、下、溫、灸等治法,將《傷寒論》有關條文及湯方按治法歸類加以論述,並補充了後世許多效驗方劑;卷三論述與傷寒有關的臨床病證如結胸、痞氣、陰陽毒、狐惑、百合、勞復等;卷四論暑病、時行、寒疫、斑痘等;卷五...
氣分寒指寒疫之病,在於氣分,也可叫陽衰衛陷。寒本傷營,營傷而束其衛氣,是以病在氣分。肺藏衛氣,而陽明為氣化之原。胃以陽土而含陰氣,胃陰一降,則清涼而化肺金。寒疫之病,非第在肺,而實連於陽明,胃陽不虛,足以...
一 中醫疫病臨床第一書——《傷寒卒病論》論治寒疫 二 李東垣論治雜疫 三 《溫疫論》論治濕熱疫 四 《疫疹一得》論治燥熱疫 五 楊栗山《傷寒瘟疫條辨》六 戴天章《瘟疫明辨》附錄一:論治2003年“非典”寒疫病 附錄二:2003...
《傷寒瘟疫抉要》是清代蔡貽績撰著的一部溫病類中醫著作,刊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內容簡介 為《醫學四要》之一。書分傷寒、溫疫兩大門。其脈證方治俱詳於各門病證之下,治溫疫方詳加注釋,註解多遵吳又可之說。另將寒疫、溫疫...
附錄: 寒疫、時疫論 暑暍 濕痹 風濕 頭中寒濕 濕熱 濕溫 風寒濕雜合病 附錄: 霧露論 卷八陽明經症 陽明經脈 潮熱譫狂 潮熱 熱入血室 譫語 鄭聲 頭痛 頭眩 郁冒 卷九 直視 嘔 吐 噦 乾...
一、中醫疫病臨床第一書——《傷寒雜病論》論治寒疫 二、李東垣論治雜疫 三、《瘟疫論》論治濕熱疫 四、《疫疹一得》論治燥熱疫 五、楊栗山《傷寒瘟疫條辨》 六、戴天章《瘟疫明辨》 附錄 疫病論治實例 一、論治 3 年“非典...
溫病乃冬時伏氣隨時行溫熱而發,所發之因或感非時暴寒,或因饑飽勞役,亦由房室作力,各隨其經證而治之。另對傷風、寒疫、時行及風溫、溫瘧、溫疫、溫毒、陽毒、陰毒、中暑、濕病等證治亦由詳細論述。對於傷寒舌苔闡述了白苔、...
平人之氣,營陰在內,衛陽在外,寒傷營血,閉其皮毛,衛氣陷於營陰之內,營陰閉藏,則生表寒。其陽盛者,三陰髒氣從陽而化熱,其陰盛者,三陽經氣從陰而化寒。陽盛則衛氣外發而汗出,陰盛則衛氣內陷而人亡。故寒疫之病...
《溫疫編訣》是清代何其偉編,嚴鈺峰注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成書於清鹹豐十年(1860),不分卷。內容簡介 本書以七言歌訣形式先述溫疫因證脈治,再列冬溫、溫毒發斑、風溫、溫病、溫瘧、溫疫、濕溫、熱病,中暑、陰毒寒疫、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