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鎮(富陽市永昌鎮)

永昌鎮(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永昌鎮)

富陽市永昌鎮一般指本詞條

永昌鎮,與臨安區板橋鎮接壤,距杭州市區60公里,距富陽城區26公里,14省道橫貫全境,與23、05省道相鄰,交通便捷。

居民點主要分布在永昌溪兩岸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另一部分居民點靠近春建鄉的鎮域東北角。轄區行政村5個,村民小組138個,總戶數3559戶,總人數11930人(2017年),非農業人口37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昌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浙江杭州
  • 電話區號:0571
  • 地理位置:杭州市富陽區西北部
  • 面積:49.54平方公里
  • 人口:11930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杭州蕭山機場
  • 火車站:杭州城站 、杭州東站
  • 車牌代碼:浙A
概況,沿革,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社會事業,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竹林,主要經濟,城鎮建設,修復水庫,民風民俗,地理位置,

概況

富陽市轄鎮。位於市境西部。轄5個行政村。

沿革

民國年間為新登縣依嶺鄉,建國後置永何、昌齡、青何3鄉,1956年3鄉合併為永昌鄉。1958年併入新登公社,屬桐廬縣。1960年分置永昌公社,1961年劃屬富陽縣,1984年改永昌鄉。1996年,面積47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永昌、何雲、永橋、唐昌、依洛、樂和、青山、青何、龍峰、民政、長盤11個行政村。
2005年末,面積49.54平方千米,人口1.08萬人,鎮政府駐永昌村,轄永昌、何雲、永橋、唐昌、依洛、樂和、青山、青何、龍峰、民政、長盤11個行政村。
【郵編】311423【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30183105:~210 220長盤村 ~211 121永昌村 ~212 220唐昌村 ~213 220昌嶺村 ~214 220青何村

地理位置

永昌鎮,與臨安市三口鎮接壤,距杭州市區60公里,距富陽城區26公里,14省道橫貫全境,與23、05省道相鄰,交通便捷。居民點主要分布在永昌溪兩岸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另一部分居民點靠近春建鄉的鎮域東北角。轄區行政村5個,村民小組138個,11930人(2017年)。
據民國11年(1922)《新登縣誌》記載:“永昌在縣北,舊名唐昌,宋改今名。”清代轄區為永昌鄉。民國時,轄區為新登月和區依嶺鄉。1950年建政時,為青何鄉、昌嶺鄉和永何鄉,屬新登縣。1956年,三鄉合併為永昌鄉。1958年,屬新登公社永昌管理區。1961年,新登公社撤銷,永昌管理區成立永昌公社。1984年,復稱永昌鄉。1996年,永昌撤鄉建鎮。
本轄區屬典型的江南丘陵,山清水秀,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自然條件較為優越,省道牧松公路貫穿全境,南接320國道2公里,對外交通便捷。

自然環境

永昌鎮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全鎮竹林面積3萬餘畝,食用竹面積8200餘畝,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塑有“竹筍之鄉、生態之鎮”的美譽,其“矮胖鮮筍”食用筍響譽國內外。全鎮工業以造紙化工膠鞋服裝、食品等為支柱產業。全鎮現有各類企業186家,規模企業29家,其中億元企業1家。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1億元;工業總產值10.04億元;農業總產值1.05億元;財政收入3191萬元;人均收入達10300元。企業固定資產投入8000萬元;實到內資500萬元,實到外資50萬美元,自營出口768萬美元。
永昌鎮永昌鎮

社會事業

永昌鎮的社會事業發展得到長足的進步,長2.5公里的新街已全面建成,集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街道亮燈、綠化、美化工程全面完成,垃圾箱、衛生公廁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正常運作。在軟體上,已形成了中心鎮各村共建、共享、共管的管理機制。中心鎮人口規模已達5000餘人,其中外來人員近千人。作為邊陲小鎮,無論從硬體設施建設還是軟體體制改革上,已遠遠領先於周邊鄉鎮。永昌鎮共有國小1 所,幼稚園 1所,在校小學生673人,入學率100%;在園幼兒220人。醫院(衛生院)1家,衛生室6個,社會福利性敬老院1個。初級衛生保健普及率100%。自來水普及率98.3%。各行政村相繼建成了健身點(宛)、籃球場、桌球室等體育設施。永昌鎮文體氛圍濃厚,民間文體活動非常活躍,永昌的龍燈、梅花鑼鼓遠近聞名。永昌鎮先後榮譽浙江省體育強鎮、浙江省生態鎮、浙江省平安農機示範鎮、浙江省級教育強鎮、杭州市衛生鎮、杭州市衛生強鎮、杭州市生態鎮、杭州市教育強鎮、杭州市“東海明珠工程”、杭州市文明鎮等稱號。
永昌鎮永昌鎮
晨鐘暮鼓,日月乾坤,天道酬勤。一萬餘永昌人民在鎮黨委、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萬眾一心,同心同德,為打造“實力永昌、生態永昌、活力永昌、和諧永昌”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改革開放

1979年,部分生產隊自發試行分田到戶。
永昌鎮永昌鎮
1980年,逐步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1年,興辦永昌膠鞋廠,為當時富陽較大的鄉鎮企業之一。
1982年、1990年,永昌中心國小兩度搬新。
1991年,投資150萬元拓建7.5公里牧松公路永昌段。
1992年,中外合資華昌製衣有限公司成立,此後相繼成立5家合資企業;投資4.5萬元建立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省民政廳在永昌鄉進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
1993年後,農民掌握竹筍反季節培育技術;民政村被任命為富陽市食用筍基地,竹筍成為山村農民經濟支柱。 1996年,撤鄉建鎮。1996~1998年,投資280餘萬元建成長1000米,寬16米的永昌街。
1998年,投資10萬元建成永昌鎮竹筍專業市場;實行殯葬改革,全面推行火化。
民政村有農戶305戶,950人,是富陽市最早種植雷竹的村之一。家家戶戶開發低丘緩坡種植竹林,全村竹林面積40餘公頃,並且採用竹筍反季節栽培新技術,使出筍期延長3個月、竹筍出產率及質量大大提高,全村收入超過180萬元,僅此一項戶均年收入6000元。1996年,村被富陽市人民政府命名為竹筍基地。

經濟發展

永昌工農並舉,經濟較為發達。工業以造紙、化工、服裝、食品四大產業為支柱。全鎮現有各類企業186家,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有10家,產值在500萬元以上有20家。農戶走出傳統的糧食生產為主的發展模式,形成“一特多品”的產業格局。憑藉獨特的自然條件,培育出優質的食用筍,倍受滬、杭、蘇等人民青睞。隨著1998年成立的全市唯一的竹筍市場──青何竹筍市場和杭州富麗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的崛起,促進了永昌鎮竹筍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竹筍業已成為全鎮一大特色產業。
永昌鎮永昌鎮
永昌鎮有造紙、膠鞋、化工、食品加工和板材等塊狀經濟。永昌鎮的工業經濟在保護原生態環境基礎上發展勢頭良好,但從發展現狀來看,由於受土地、環境等要素制約,要大規模招商引資,引進大企業、大項目不實現,只有在現有的工業經濟基礎上,通過技改促投入,挖掘潛力,更新生產工藝和更新設備,擴大原有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生產總量,盤活存量土地,以此推進永昌工業經濟的再發展。永昌鎮著力做好工業小區建設,加大工業小區招商引資力度,並促使已落戶在工業小區內的竹地板、食品加工、膠鞋等企業儘早動工投產。同時,盤活永昌中學現有土地存量,

竹林

永昌鎮現有竹林面積3萬畝,其中毛竹2.2萬畝,食用竹近萬畝。竹產業帶動了該鎮竹材、竹筍、竹筍販銷、筍加工等竹產業鏈,涉及筍農2000餘戶,竹筍加工企業70餘家,年創產值近億元。永昌鎮進一步加大對竹產業扶持力度,鎮財政每年拿出50萬元資金扶持竹產業、食用竹筍加工及竹製品企業發展,並與相關部門積極聯繫進行竹產業開發,進行種竹培育,推廣食用竹新品種,培育高質量的食用竹筍,打響永昌“矮胖鮮筍”品牌。深度開發毛竹筍材兩用林,推進竹製品業加工向精加工轉變,提高竹製品附加值,進一步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提高食品加工的市場競爭力。通過政策扶持和技術扶持,發揮竹產業協會組織作用,實行統一銷售,幫助竹農提高種竹經濟效益。

主要經濟

竹筍種植和販銷為永昌農戶的一項主要經濟收入,年產竹筍1600噸左右。但由於無專業市場,村民只能在馬路邊交易,影響了交通。鎮人民政府根據村民需要,投資8萬元,在青何殿邊興建富陽市唯一的竹筍專業市場,設攤位25個,占地1600平方米。竹筍市場年交易量可達250萬公斤,交易總額1000萬元,最高日交易量達10萬公斤。竹筍主要銷往杭州、蕭山、上海等地,部分遠銷日本。市場吸引了大量外地客商,拓寬了永昌竹筍銷售渠道,打響了永昌竹筍的名聲,推動山村經濟發展。
1998年全鎮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入1200餘萬元,華昌製衣有限公司、華捷製衣有限公司和東亞化工廠三強聯合,投資800萬元,興建永星化工有限公司,生產三聚氫氨;雙飛橡膠廠投資200萬元,生產旭日牌內胎;富春內胎廠投資200萬元進行企業擴建。科技型企業的改擴建增強了鎮經濟發展的後勁。

城鎮建設

撤鄉建鎮以後,鎮委、人民政府把小城鎮建設擺上議事日程,制定規劃,加快實施。3年間投入資金281萬元,完成臨街建築拆遷3800平方米,埋設地下管道2300米,鋪設人行道小方塊1.1萬平方米,栽種綠化樟樹145株。10月底,完成街道路面柏油鋪澆,長1000米、寬27米的永昌新街道建成。
永昌鎮永昌鎮
1998年,動工興建青何完全國小,年底完成教學大樓12個教室、4個辦公室1700平方米。全部工程在1999年4月底前完工。青何完全國小建造計畫投資85萬元,這是繼1996年建造昌嶺完全國小,1997年興建永昌中學學生宿舍樓後的又一大興教工程,3項工程累計投資195萬餘元,改善了全鎮的教育教學環境。
昌嶺公路依嶺段嶺高路滑,給依洛、樂和兩村人民的生活、生產帶來極大的不便,鎮委、人民政府把改造昌嶺公路依嶺段作為為民辦實事、做好事的重要內容。在富陽區人大等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籌集資金25萬元,完成依嶺段880米路面水泥鋪澆。

修復水庫

花塘塢水庫是何雲村農用灌溉和居民飲用水的主要水源。因年久失修,庫底淤積,壩體滲漏,急需修建。在富陽市水電局的大力支持下,於1998年11月中旬動工修建。經清淤、固壩,將水庫壩高從原來的10.5米提高到15.5米,整個工程投入資金120萬元,工程在1999年3月底完工。修建後庫容量增至30萬立方米,比原來增加3倍,受益農田面積80公頃,增益46.67公頃;並為村居民提供生活用水。
與鞏固體育強鎮、生態鎮等創建相結合。永昌鎮先後通過了體育強鎮、衛生鎮、生態鎮等一系列的創建,鎮黨委、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措施來鞏固這些創建成果,各整治村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來改善本村的一些文化、體育等設施,重點整治村青山十分注重基層文化硬體設施建設,通過多方籌資正在建設籃球場、休閒健身場地等活動場所,並計畫對各場地進行水泥硬化,為村民們強身健體提供了場地。已經順利通過驗收的一般整治村樂和村也正在著手建造籃球場、休閒場地等。
以杭州市實施“交通西進”、“旅遊西進”戰略和富陽市融入大都市、打造“山水文化名市,人居休閒勝地”名片為契機,永昌鎮充分發揮山水優勢和生態優勢,逐步推進以休閒旅遊、觀光人居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服務行業建設。接軌大都市,讓城裡人願意來、走得進、留得住,有消費,最終促進永昌經濟發展。

民風民俗

消逝的習俗——踩高蹺、抬架
建國前,每逢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第二年元宵,永昌、永橋、何雲等村就會舉行盛大的鬧元宵活動,其中高蹺和抬架活動別具一格,深受人們喜愛。踩高蹺,一般高3米左右,20歲左右的青年男子雙腳綁在高蹺上,扮演各種人物形象,表演各種動作,或四人拋鋼叉,或雙人表演對打,有時可由多人表演一段古裝戲劇,深受人們喜愛。抬架,一般為3層高7米左右,底層為2平方米一大台板,由8人抬著,板底固定伸出長2米和4米左右鐵桿各兩根代表二層、三層。每根鐵桿藏於台上所立10餘歲童男、童女衣袖之內作擎舉狀,演員或站台上或綁紮於桿底。常表演的節目有《白蛇傳》、《王三姐拋繡球》等節目中分解成的多個片斷,由童男、童女扮演各個角色,每表演完一個片斷,改換一次服裝,接著表演下一個片斷。架台3層增加了表演的立體效果。

地理位置

永昌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