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板橋鎮市舶司,是在山東膠州雲溪河發現的北宋古膠州市舶司的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密州板橋鎮市舶司
- 出土地點:山東膠州雲溪河
- 所屬年代:北宋
在青島數千年的海洋文明歷史中,北宋時期的板橋鎮市舶司(海關)以及當時繁榮的海上對外貿易,堪稱為青島古代海洋文明的輝煌時期。當時千船萬帆雲集膠州灣,在膠州灣北岸的板橋鎮碼頭上進出口貨物堆積如山,市舶司衙門前外國客商進進出出,酒肆、旅店和集市人來人往,市聲不斷,熱鬧非凡……
■范鍔上書朝廷在板橋鎮設立市舶司
據文獻記載:唐高祖武德六年,唐高祖李淵決定在密州的膠州灣北岸設板橋鎮。自此,板橋鎮一躍而成為膠州灣一帶的行政、軍事和經濟的中心。今天的膠州市區便是當年板橋鎮的所在地。
北宋初年,極為重視海外貿易的宋王朝沿襲唐代的做法,在長江以南大的通商口岸廣州、泉州、明州(今寧波)和杭州先後設立市舶司,負責掌管海外貿易。
當時,密州板橋鎮(今膠州市)是長江以北的主要沿海口岸,與朝鮮半島的高麗國和日本的互市貿易極為活躍。由於獲利豐厚,各階層的人士競相投身海外貿易之中,這些人士中有官僚、富豪大族、一般商人、船戶、衙役、胥吏和讀書人等。當時的中國北方口岸迫切需要設立一處市舶司來管理與高麗、日本等國的海上貿易活動。
宋神宗元豐六年,時任知密州(是密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的范鍔上書奏請朝廷希望儘快在地理位置優越且貿易量大的板橋鎮設立市舶司。范鍔的奏請引起了宋神宗的重視,隨即將范鍔的奏章批轉給負責這一事務的都轉運司長官吳居厚。吳居厚認為,范鍔的奏請切實可行,並且建議在第二年農曆的七月初三開始實行。但是,由於一些大臣對在板橋鎮設立市舶司有不同的意見,最後朝廷採取了一項折中的措施:在板橋鎮設立規格低於市舶司的“榷易務”暫行管理。
板橋鎮設立榷易務後,難以有效地行使“招徠島夷”互市貿易的職能。范鍔對此很著急,多方做工作。到宋哲宗元祐三年,已經升任為金部員外郎(宋代的金部負責全國庫藏錢帛出納賬籍的審核,以及頒布有關度量衡的政令。金部員外郎是金部的次官,屬中央政府的要職)的范鍔,約請了京東路轉運司的官員專程到密州板橋鎮進行實地考察。然後,他再次奏請朝廷在板橋鎮設立市舶司。宋哲宗很快便議決了范鍔的奏請,並於同年農曆三月在板橋鎮正式設立了市舶司。
■外國商船必須向市舶司報告,並按進口貨物總價值的10%繳納關稅
板橋鎮市舶司是北宋在沿海口岸設立的5個市舶司之一,也是當時中國北方唯一設立市舶司的大口岸。它主要負責山東半島和蘇北諸口岸與高麗、日本等國的海上貿易事宜。
按當時對外貿易的規定,凡是本國商船放洋貿易的必須事先向市舶司申請、具保,獲得憑券後,才可以放行出海;外國商船到達口岸後,必須向市舶司報告,接受例行檢查,並按進口貨物總價值的10%繳納關稅(宋代的名稱是“抽解”)。凡屬朝廷明文規定禁止在國內市場公開交易的貨物,全部由市舶司負責收購(宋代稱之為“博買”)。然後由市舶司將所收的抽解和所博買的進口貨物登記後上繳朝廷。外國官方向北宋朝廷進獻的貢物,雖然不屬於抽解和博買的範圍,但是要由市舶司負責登記造冊。
板橋鎮設立市舶司後,由於負責中國北方所有口岸進出口貿易的管理事宜,使板橋鎮容納來此地辦理進出口手續的中外籍人員成倍增加;膠州灣海面上的船隻進進出出,呈現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為了配合板橋鎮市舶司的日常管理,北宋朝廷還將膠西縣設在板橋鎮。
■板橋鎮及膠西縣城裡和城外,蓋起了一些豪華的高麗亭館
到了北宋和遼國對峙時期,中國東北及華北的大部分地區成為遼國的天下。位於山東半島北部的登州、萊州等港口由於與北方的遼國隔海相望,為此北宋朝廷下令嚴禁商貿船隻進出登州、萊州等山東半島北部的口岸,改在板橋鎮口岸直接進出口。至此,板橋鎮口岸成為山東半島通高麗、日本的唯一大港,板橋鎮及其膠州灣也空前繁忙起來。這一時期,密州板橋鎮口岸碼頭開始大規模擴建,膠州灣內高麗船、日本船、蕃舶以及中國南北方的商船雲集,千帆競發;板橋鎮裡紅男綠女摩肩擦身,操著北方官話、吳儂軟語和高麗話、日本話以及南洋諸香國語言的人們頻繁進出酒肆、勾欄(娛樂場所)、店鋪、街巷。板橋鎮及膠西縣出現了歷史上最繁華的局面。
當時的板橋鎮及膠西縣城裡和城外,蓋起了一些豪華的高麗亭館(高麗國商賈、僧侶、留學生等下榻休息處,也接待他國的商客等),其豪華的程度遠在一般驛館之上。據朝鮮金庠基《麗宋貿易小考》中統計,百餘年間高麗國遣宋使團總計57次,來板橋鎮的高麗商賈、僧侶、水手等不下10萬人,這是繼唐代與新羅商貿文化交流之後的又一次高潮。此期間也是膠州灣海洋文明的輝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