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佛殿

密宗佛殿

準格爾召廟密宗佛殿分為前後殿,密宗佛殿前殿供奉的是宗喀巴及他的兩個弟子甲曹傑和克珠傑。

密宗佛殿後殿,供奉的是大日如來佛以及八大菩薩,分別是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普賢菩薩除蓋障菩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密宗佛殿
  • 地理位置:準格爾召
  • 開放時間:08:00-18:00
簡介,結構,景觀,歷史背景,

簡介

準格爾召廟密宗佛殿前殿。供奉的是宗喀巴及他的兩個弟子甲曹傑和克珠傑。宗喀巴本名羅桑扎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是西藏佛學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佛學大師。公元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出生於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地區,因這一地區在吐蕃時期被稱為宗喀,故他被尊稱為宗喀巴。宗喀巴大師7歲出家,學佛9年,16歲赴藏深造,對五論、五明、顯密教造詣很深。當時,藏地僧侶占有大量財富、戒律廢弛、生活奢靡,為重振佛法,宗喀巴整頓紀律,進行宗教改革,創立了格魯派,“格魯”意為善規。在此之前,藏地僧侶們都戴紅色僧帽,公元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他和弟子們改戴黃色僧帽,以示不同,於是格魯派又稱為黃帽派,並且開創了格魯派祖寺--甘丹寺。大師一生著作頗豐,其中以《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最為著名。1419年圓寂,享年63歲。藏曆10月25日是燃燈日,紀念宗喀巴大師弘法護教的巨大貢獻。世人將宗喀巴與甲曹傑、克珠傑稱為“師徒三尊”。甲曹傑(達瑪仁欽,1361—1432),第二任甘丹寺法台、宗喀巴第一大弟子。宗喀巴圓寂後,他繼承了宗喀巴的法位。克珠傑(格勒白桑,1385—1438),被追認為第一世班禪。
密宗佛殿後殿。正中間供奉的是高7米的大日如來佛仿金銅塑像,兩側供奉的是八大菩薩大日如來佛像呈跏跌坐,菩薩像,頭呈髮髻,身著輕衣,手結法界定印,通身金色,非常莊嚴。密宗的本尊是大日如來佛,代表法界體性智慧,他是密宗最高階級的佛,也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為了教化眾生而化變為五方佛。密宗所有佛和菩薩皆自大日如來所出,在金剛界和胎藏界的兩部曼荼羅中,大日如來都是居於中央位置,他統率著全部佛和菩薩,他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大日如來佛像小樣是滿世集團在恢復性建設時由負責人遠赴尼泊爾請回,同比例放大加工而成。
兩側供奉的是八大菩薩。
地藏菩薩受釋迦佛囑託,在釋迦入滅而彌勒尚未降生世間之前這段時期度化眾生,他立誓一定要盡度“六道”輪迴中的眾生,拯救各種苦難,方願升級成佛。唐朝來華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安徽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虛空藏菩薩專主智慧、功德和財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財富如虛空一樣廣闊無邊,並能滿足一切世間持戒如法相求的諸世人的善求善願,使眾生獲得無窮盡利益。觀音菩薩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據說她曾立誓普度眾生,方願成佛。能現33種不同身形,拯救12種大難。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也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觀世音菩薩在印度原為男像,自傳入中國後,逐漸被漢化,大約從南北朝起,他的塑像也由男轉女,成為大受我國俗眾歡迎的女菩薩。浙江普陀山為觀世音菩薩的應化道場。在密宗中,四臂觀音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合稱為密宗三怙主,分別代表大慈悲、大智和大力。彌勒菩薩出身於印度婆羅門,後得釋迦牟尼佛的教化,被授記為下一任佛陀。文殊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為釋迦牟尼佛左脅侍,文殊菩薩的塑像常是頂結五髻,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最大的特點是騎著一頭青獅,表示智慧威猛,應化道場是山西五台山。藏傳佛教格魯派認為宗喀巴大師是文殊菩薩化身。金剛手菩薩因手執金剛杵,常侍衛於佛,故稱之為金剛手菩薩,具有除惡降魔的廣大神力。在西藏地區,也是相當重要的雨神。普賢菩薩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為釋迦牟尼佛的右脅侍。

結構

密宗佛殿前殿。供奉的是宗喀巴及他的兩個弟子甲曹傑和克珠傑。宗喀巴本名羅桑扎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是西藏佛學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佛學大師。
密宗佛殿後殿。正中間供奉的是高7米的大日如來佛仿金銅塑像,兩側供奉的是八大菩薩。大日如來佛像呈跏跌坐,菩薩像,頭呈髮髻,身著輕衣,手結法界定印,通身金色,非常莊嚴。密宗的本尊是大日如來佛,代表法界體性智慧,他是密宗最高階級的佛,也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為了教化眾生而化變為五方佛。

景觀

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他的應化道場為四川峨眉山,坐騎六牙白象。除蓋障菩薩以消除一切蓋障而著稱,能使人重現人性光明,坐禪入定。蓋障即形形色色的煩惱,主要是貪慾、嗔恚、睡眠、掉悔(躁動不安)、懷疑五種障礙。

歷史背景

公元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出生於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地區,因這一地區在吐蕃時期被稱為宗喀,故他被尊稱為宗喀巴。宗喀巴大師7歲出家,學佛9年,16歲赴藏深造,對五論、五明、顯密教造詣很深。當時,藏地僧侶占有大量財富、戒律廢弛、生活奢靡,為重振佛法,宗喀巴整頓紀律,進行宗教改革,創立了格魯派,“格魯”意為善規。在此之前,藏地僧侶們都戴紅色僧帽,公元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他和弟子們改戴黃色僧帽,以示不同,於是格魯派又稱為黃帽派,並且開創了格魯派祖寺--甘丹寺。大師一生著作頗豐,其中以《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最為著名。1419年圓寂,享年63歲。藏曆10月25日是燃燈日,紀念宗喀巴大師弘法護教的巨大貢獻。世人將宗喀巴與甲曹傑、克珠傑稱為“師徒三尊”。甲曹傑(達瑪仁欽,1361—1432),第二任甘丹寺法台、宗喀巴第一大弟子。宗喀巴圓寂後,他繼承了宗喀巴的法位。克珠傑(格勒白桑,1385—1438),被追認為第一世班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