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焦弱侯

《寄焦弱侯》是明代文學家李贄創作的一篇古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寄焦弱侯
  • 作者:李贄
  • 創作年代:明代
  • 出處:《焚書》
  • 作品體裁:古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明春兄可奉差來也,祗是漢陽尚未有憐我者,苟劉公別轉以去,則江上早晚風波又未可知,恐未可取必於此專候兄來矣。
楊復老未知友山入川,有書與之。弟竊觀書中意,大為斯道計慮,故大為弟解紛,此或出自傳聞,當無如是事也。夫耿老何如人哉,身系天下萬世之重,雖萬世後之人有未得所者心且憐之,況如弟者,其鐘愛尤篤至,乃眼前一失所物耳,安得不惻然相攻擊以務反於經常之路乎?謂我不知痛癢則可,若謂耿老烏藥太峻,則謬甚矣!此蓋誤聽風聞,如此間所接三人書稿者。今將三人書稿錄上,便知風聞可笑,大抵如此矣。
夫道本中庸,苟毫釐未妥,便是作怪,作怪即謂之妖。如何心隱本是一個英雄漢子,慧業文人,然所言者皆世俗之所驚,所行者皆愚懵之所怕。一言行即為人驚伯,則其謂之妖,奚曰不宜?若方湛一雖聰明伶利,人物俊俏,能武能文,自足動人,而無實盜名,欲遂以其虛聲鼓賢者使從己,則亦人之妖也,何可怪也!至如弟則任性自是,遺棄事物,好靜惡囂,尤真妖怪之物,只宜居山,不當入城近市者。到城市必致觸物忤人矣。既忤人,又安得不謂之妖人乎!獨一念好賢又根諸性,非近大城郭則不可以得勝己之友,故我以為勝己,人或未然,是以指目為妖,非但耿老有是言也。弟實感此老之鉗錘,而可以為不悅我乎!早晚當過黃安,與共起居數時,庶可以盡此老之益也。
乃者楊復老即以原壤見推,是何下視原壤而厚推不肖也!夫壤,古之狂也,孔子之所許以為善人,而日以中行之極望之者也。故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渠蓋能不踐舊跡者。及至不可得而後思狷者如伯夷等倫,已非夫子之初心矣。故曰:“吾與點也。”點又不可得,乃思“歸與”,以一貫授一唯之參,而中行遂絕望。觀自言回死則亡,未聞有好學者,則參雖一唯,亦不得謂之好學矣。何也?狷者終非狂士比也,雖擇善固執,終不能心齋而坐忘也,以此故未敢以好學許之。若壤,直不入室耳,使其知學,則固顏子等倫也,安可少也?如弟者執迷不反,已非聰明穎悟之夫;性又狷介,不能會於無方之道:真虛生浪死之徒耳。而目我為原壤,則壤之不幸可知也。所賴嚮往真誠,求友專切,平居惟勝己友朋,不如己者不願與處,是以天資雖或魯鈍,而從此真積或可幾於一唯之參。但恐時邁年過,歲月不肯待人云耳!興言至此,殊覺刺心,惟願諸老不以老朽棄我,俱如耿老真切教我,則未死之年,待死之身,或見天日,當世世生生,共為涅勝會,木座上酬樂育深恩,永侍杖屨,不敢自暇矣。非敢為佞!非敢為佞!
弟意在漢陽候兄為多。光山蔡君雖未識荊,但往往聞其好賢樂道,近雖有所聽聞,或恐亦如附上三氏之教言耳。皆以影響為真實,無怪其然也。

作者簡介

李贄(1527年~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原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贅,號宏甫,又號卓吾,又別號溫陵曙上等。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舉人,不應會試。歷任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死在獄中。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