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江南故人

《寄江南故人》是宋末元初詩人家鉉翁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作於南宋滅亡後,分兩個層次。前兩句是寫宋未亡前,詩人客居臨安,每當聽到杜鵑啼鳴,便想起了家鄉。後兩句寫宋亡後的,自己被俘到了燕京,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及有家不能歸的沉重悲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寄江南故人
  • 作者:家鉉翁
  • 創作年代:宋末元初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寄江南故人
曾向錢塘住,聞鵑憶蜀鄉。
不知今夕夢,到蜀到錢塘?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 向:在。
②錢塘:即臨安,今浙江杭州,是南宋都城。
③鵑:杜鵑。
④蜀:四川。家鉉翁是四川眉山人。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我曾經住在錢塘,每當聽到杜鵑淒切地啼叫,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念遠在四川的家鄉。
如今我被羈押在燕京,不知道今晚夢中,是回到四川,還是回到錢塘?

創作背景

家鉉翁是眉州人,長期在南宋朝廷做官,亡國時已官至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因不署招降檄文而招怨元軍,隨吳堅使元被扣留,但拒不出仕,始終眷念故國,所以元人修的《宋史》也說他“義不二君,辭無詭對”。這首《寄江南故人》,就是羈留燕京時所作。

作品鑑賞

這首小詩作於南宋滅亡後,分兩個層次,成今昔對比。前兩句是寫宋未亡前,因為北方領土先後被金元所占,宋偏安臨安,所以家鉉翁住在臨安,每當聽到杜鵑啼鳴,便想起了家鄉。家鉉翁是四川人,聞鵑事切合自己,用的是四川典故:相傳古代蜀主望帝失國後,他的魂魄化作杜鵑鳥,鳴聲悲哀,常啼至口角流血而止。古人常以杜鵑啼血典來寄託家國滅亡之痛。而杜鵑的叫聲又如同“不如歸去”,家鉉翁“聞鵑憶蜀鄉”,既是對國土淪陷表示憤慨,又寄託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及有家不能歸的沉重悲哀。後兩句寫眼前,南宋已經滅亡,自己被俘到了燕京,這時候恢復失土已成畫餅,不要說北方,就是南方,包括以前所住的南宋都城臨安,也都成了異族統治的天下了。由此,家鉉翁無限悵惘地問:今天晚上做夢,是夢蜀地還是夢臨安呢?言下之意,兩地分別代表家與國,都是那么地使他思戀感傷。
前後二層,後層是前層的延續,前層是為後層預做地步,這就是論詩者所謂的加一倍寫法。詩在謀篇手法上顯然是參考了賈島的《渡桑乾》詩:“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但賈島詩只是抒發久客遠遊的思鄉之情,家鉉翁詩卻表現亡國之恨,更加催人淚下。通過遞進,前面本來是很突出的思鄉之情,忽然又加入了新的內容,更顯得沉痛。家鉉翁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在感慨興亡盛衰的詩中很普遍,典型的可舉虞集的《挽文丞相》詩,末聯說:“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用晉過江諸人新亭灑淚嘆中原淪喪的典故,說那時還有半壁江山,如今連一點殘山剩水也沒有了。這與家鉉翁夢四川、夢錢塘同一機杼。

作者簡介

家鉉翁(約1213~1297年)號則堂,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人。以蔭補官,累官知常州,遷浙東提點刑獄,入為大理少卿。鹹淳八年(1272年),權知紹興府、浙東安撫提舉司事。德祐初,權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遷戶部侍郎,權侍右侍郎,兼樞密都承旨。二年(1276年),賜進士出身,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元兵次近郊,丞相賈餘慶、吳堅檄天下守令以城降,鉉翁獨不署。奉使元營,留館中。宋亡,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年),放還,賜號處士,時年八十二,後數年以壽終。《宋史》有傳。有《則堂集》六卷,《彊村叢書》輯為《則堂詩餘》一卷。詞存三首收於《全宋詞》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