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徐陵

《寄徐陵》是南北朝詩人庾信旅北時寫給友人徐陵的一首五言詩。全詩通過盼望對方思念,表達詩人思念對方的深沉情感和盼望重聚而又不得見的惆悵心情。

該詩深刻坦誠,質樸有力,角度新穎,別開生面,詞句簡潔,含意雋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寄徐陵
  • 作者:庾信
  • 創作年代:北朝·北周
  • 出處:《庾子山集注》卷四
  • 作品體裁:五言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寄徐陵
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時。
莫待山陽路,空聞吹笛悲。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徐陵:(507—583),字孝穆,南朝梁陳間的詩人、文學家,庾信好友,文學上兩人齊名,並稱“徐庾”。
②故人:舊友,指徐陵。
③平生時:此生,活著的時候。
④“莫待”二句:用向秀事。《晉書·向秀傳》記載,向秀與嵇康、呂安為友,曾一起在山陽(今河南焦作市東南)灌園,嵇、呂死後,向秀回歸途經嵇康在山陽的舊居時,聞“鄰人有吹笛聲,發聲嘹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思舊賦》)雲”。“哀友之不復見,悲己之且偷生”,這就是向秀寫《思舊賦》的主旨。山陽路:經過山陽。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老朋友如果還想念我,趁我活著時快來相見。
不要等到我死去之後,徒然聽笛聲而生悲感。

創作背景

梁元帝承聖三年(554年),庾信奉命出使西魏,抵達長安不久,西魏攻克梁都城江陵,殺蕭繹(即梁元帝);而他被留在長安。至此身居北朝的庾信與南朝友人遙遙相隔。後雖然南北通好,但庾信卻羈留不遣。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也日漸深切,且二人又都是垂暮之人。於是就寫下了這首《寄徐陵》來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小詩的開頭一句“故人倘思我”,表現出兩位文學家之間友好親密的感情。此時庾信北朝徐陵南朝,遙遙相隔,卻思念不已,深厚的友誼無以言表。但是,二人畢竟已是垂暮之人。“及此平生時”一句,則道出了庾信內心的感觸,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年裡和徐陵得以相聚,共敘友情。
下兩句“莫待山陽路,空聞吹笛悲”,作者借用向秀思念友人嵇康,作《思舊賦》的故事,婉曲地表達了內心的擔憂與焦慮。庾信借用這個典故是很有深意的,一方面以向秀、嵇康的“游宴之好”,比照自己與徐陵在梁室昇平時的文學交往和安適的閒散生活;一方面又以向秀、嵇康受司馬氏政權的迫害,或慘死、或偷生的不幸遭遇,暗示自己和徐陵全都處於險惡的政治環境中,早晨是座中客,傍晚就可能成為刀下鬼了;更何況已到垂暮之年,若不及時相見,恐怕也要落得一個“空聞吹笛悲”的結局了。
這首詩語似詼諧曠達,實則襟懷鬱憤,“莫待”二字正隱喻此生相見之難。

名家點評

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錢鐘書贊《寄徐陵》:“鬥巧出奇,調諧對切,為五古之後勁,開五律之先路。”
楊慎論庾信詩:“子山之詩,綺而有質,艷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為老成也。”

作者簡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梁代詩人庾肩吾之子,南北朝時期文學家、辭賦家、詩人。庾信早年出仕於南朝,在梁寫“宮體詩”;入北朝後,生活、思想發生變化,詩歌由冶艷而入剛勁蒼涼,風格為之一新。今存庾信待320多首、文160多篇。代表作有《擬詠懷》27首與《哀江南賦》、《枯樹賦》等駢賦。他是南北朝最後一位優秀作家。把南方詩歌的聲律技巧傳至北方,又摒棄了浮艷文風.吸取北方剛健精神,體現了南北合流趨勢。對後世的各種詩體,如律詩絕句七古等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