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永嘉王博士》是北宋詩人沈括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寄永嘉王博士
- 作者:沈括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寄永嘉王博士》是北宋詩人沈括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寄永嘉王博士》是北宋詩人沈括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十萬櫜鞬臨易水,五營旗鼓出中山。去年今日西岑別,回首吳山。1作者簡介沈括,宋杭州錢塘人,字存中。沈遘從弟。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熙寧中,參與王安石變法。提舉司天監...
《寄龍君善博士》是明代詩人王世貞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作品原文 空自三才絕,時違不得驕。官仍廣文冷,地覺永嘉遙。所至寬游目,何妨且折腰。黃柑三百顆,好趁越江潮。作者簡介 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太倉(今屬江蘇蘇州)人。嘉靖丁未年(1547)中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
自艱難以來,庶事草創,而原廟神遊,猶寄永嘉,四孟薦享,旋即便朝設位,未副廣孝之意。望命有司擇地,仿景靈宮舊規以建新廟,迎還列聖粹容,庶幾四孟躬行獻禮,用慰祖宗在天之靈。”事下禮官。至是權禮部侍郎王賞等,乞體仿溫州見今安奉殿宇,令本府同修內司隨宜修蓋。其後創於新莊橋之西,以劉光世...
別毛永嘉 204 蕭繹 206 望江中月影詩 206 王褒 208 詠月贈人 208 渡河北 209 庾信 211 烏夜啼 211 舟中望月 213 擬詠懷 214 其一 214 其四 215 其七 217 其十一 218 其十八 220 其二十六 221 寄王琳 222 和侃法師(選二首) 223 重別周尚書(選一首) 224 秋夜望單飛雁 225 江總 226 閨怨篇 226...
自艱難以來,庶事草創,而原廟神遊,猶寄永嘉,四孟薦享,旋即便朝設位,未副廣孝之意。望命有司擇地,仿景靈宮舊規以建新廟,迎還列聖粹容,庶幾四孟躬行獻禮,用慰祖宗在天之靈。”事下禮官。至是權禮部侍郎王賞等,乞體仿溫州見今安奉殿宇,令本府同修內司隨宜修蓋。其後創於新莊橋之西,以劉光世...
文林,字宗儒,世稱交木先生。長洲人。成化壬辰進士,授為永嘉知縣,改博平,後升任南京太僕寺丞,遷知溫州府。為政斐然。有《文溫州集》《琅琊漫鈔》等。伯父 文徵靜,讀書善筆札,生平氣義自勝,不為貴勢拙折,喜好交詩友書畫。父親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
劉梁劍,男,1975年1月生,浙江永嘉人,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系主任。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1997.9-2006.6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學習,從本科至博士研究生,獲中國哲學博士學位。工作經歷 2006.7-2009.12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講師。2010.1-2016....
送舍弟(諸謝偏推永嘉守) 送上官侍御赴黔中(莫向黔中路)送評事十九叔入秦(白露沾蕙草)送裴員外往江南(公務江南遠)送裴宣城上元所居(水流過海稀) 送裴五歸京口(君罷江西日)送馬將軍奏事畢歸滑州使幕(吳門別後蹈滄州)送陸士倫宰義興(陽羨蘭陵近)送陸澧還吳中(瓜步寒潮送客)送盧員外往饒州...
[元]字宗海,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幼力學有令譽。泰定元年(一三二四)選國子助教。詩律、書楷,嚴縝有法而慎懿不矜。楷書宗歐陽詢。《魯子惲墓誌、書史會要》薛懷 [清]字季思、小鳳,號竹居老人,江蘇桃源(今泗陽)人,居山陽(今淮安)。邊壽民甥。工書、畫,花卉小品,清遠絕俗。畫用鉤勒再以...
檀道鸞,字萬安,高平金鄉(今山東金鄉)人,為國子博士,官至永嘉太守。人物介紹 穆帝 永和元年春帝正月(孫盛魏晉二陽秋、每年受必書某年春帝正月,此既雲“續陽秋”,自從其例)〔庾翼卒。〕何充薦桓溫代之。翼亦嘗薦於成帝,曰:“溫有雄才,勿以常婿畜之。”溫尚明帝女男康長公主。 (檀道鸞《續...
黃之先出於伯翳其後陸終封於黃國以國為姓六十五世老居於固始七十世歇公戰國時仕於楚國封春申君之定候位列首相至漢七十六世霸公仕於淮陽而八十二世香公子瓊公曾孫琬公三代為宰相故於江夏者為著晉永嘉中中洲板蕩衣冠入閩而我黃九十世彥豐為晉安郡守居於候官福唐新美裏黃巷蓋光州在漢屬江夏郡則江夏實吾黃之所...
18 《永嘉行》黃頭鮮卑入洛陽,胡兒執戟升明堂。晉家天子作降虜,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觸,家家雞犬驚上屋。婦人出門隨亂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諸侯自顧土,無人領兵來護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晉語。19 《採蓮曲》秋江岸邊蓮子多,採蓮女兒憑船歌。青房圓實齊戢戢,爭前競折漾微波。
劉博士江丞朱從事同顧不值作詩云爾 擬古三首聯句 行經范僕射故宅 看伏郎新婚 和司馬博士詠雪 往晉陵聯句 答高博士 登禪岡寺望和虞記室 同虞記室登樓望遠歸 與虞記室諸人詠扇 見征人分別 學古三首 學古贈丘永嘉征還 贈王左丞 暮秋答朱記室 寄江州褚咨議 從主移西州寓直齋內霖雨不晴 懷郡中游聚 ...
永嘉張庭芝,號山民。寶?間,遊學於苕,嘗攜吟稿來訪,其《詠影》一篇云:“虛幻已堪笑,一身同去留。自從生便有,直到死方休。出戶相隨月,臨溪不逐流。蒲團趺坐處,回顧失蹤由。”頗有意味。他作亦多可采,?仰二紀,余不能悉記矣。雙溪馮熙之《送別劉篁?栗》詩云:“來似孤雲出岫閒,去如高月耿...
西晉永嘉(307-313)中,西域僧帛屍梨蜜多羅來華,專門從事陀羅尼法門的傳播,據說他本人善持咒術,常誦咒數千言,聲音高暢,顏容不改。他譯有《大灌頂神咒經》十二卷、《大孔雀王神咒經》一卷、《孔雀王雜神咒經》一卷等。自東晉起,對雜密的介紹逐漸增多。孝武帝(373-396在位)時,西域僧曇無蘭譯出《...
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壬寅,謝莊四十二歲。又為吏部尚書,領國子博士。作《宋孝武宣貴妃誄》。謝莊官職升遷見《宋書》本傳。《南史·后妃傳》:“謝莊作哀策文奏之。”《文選》卷五十七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序》:“惟大明六年夏四月壬子,宣貴妃薨。”宋孝武帝大明七年(463)癸卯,謝莊四十三歲。坐選公車...
早年為官於南朝齊,任太學博士、大司馬參軍。因父母喪,幾度去職。喪滿任西中郎參軍、殿中郎、車騎錄事參軍。梁武帝時,任散騎侍郎、中書侍郎,領吳興邑中正,待詔文德殿。公元504年(天監三年),出任永嘉太守,遭彈劾。次年,任中軍將軍王宏咨議參軍,參加北伐,後拜中書郎,遷司徒從事中郎。公元508年(天監七年...
臨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曇隆,還有不少郡二千石官員及大縣的長官,大多被彈劾懲治,由此內廷外府對他都很恭敬。蕭鸞對江淹說:“自劉宋以來,不再有嚴格清明的中丞,你可以算得上僅有的一個。”先見之明 蕭鸞即帝位後,江淹任車騎臨海王長史。不久升任廷尉卿,加封給事中。隨後又遷任冠軍將軍,加輔國...
河東三鳳,永嘉學派,正是這兩支薛氏賢達名人所創造的文化輝煌。 [20]薛氏是河東三大家族之一。但其來源眾說紛紜,可以肯定的是其非漢非虜的身份,在北朝備受歧視,因此薛氏極力隱藏自己的出身,編造家世,高攀漢代兗州大族薛氏。根據現有史料可知薛氏來自於巴蜀地區,但其屬於那支少數民族各學者依然莫衷一是。 [59]...
(12)戊子,立皇子子仁為永嘉王,子真為始安王。(12)戊子(初四),孝武帝立皇子劉子仁為永嘉王,劉子真為始安王。(13)九月,甲寅朔,日有食之。(13)九月,甲寅朔(初一),出現日食。(14)沈慶之固讓司空,柳元景固讓開府儀同三司,詔許之;仍命慶之朝會位次司空,俸祿依三司,元景在從公之上。(...
博士(ba shi、中古音bak si):內行人,源於古代的官職“博士”。據介紹,博士這一官職,居此地位的人都知識淵博,該詞傳播到今蒙古一帶後,流變為擁有一技之長的人的別稱。角落卡卡(ge21 lao44 qia53 qia24、古音keok lak ka ka):角落。角落二字疑似古音,“旮旯”是角落的方言的借音後造字。咋(z...
永嘉南遷後,只有國子學,沒有設立辟雍。北齊設立了國子寺,隋朝初年也是如此。到煬帝大業十三年,改為國子監。如今國家富有四海,聲名文物之盛,唯獨缺少辟雍,我懇請將國子監改為辟雍省。祭酒之名,不是學官所應稱呼的。按照《周禮》:‘師氏掌管以義理告誡王,教育國子。’我請求將祭酒改為太師氏,官位為正三品...
吉友(帛屍棃密多羅),西域人,晉永嘉中始止建康建初寺,丞相王導重之。譯出大孔雀王神咒經,孔雀王雜神咒經。為密典東傳之始。僧伽跋澄(眾現)、罽賓人,苻堅建元十七年(381年)入關中,口誦阿毘曇毗婆沙、曇摩難筆受梵文,佛圖羅剎譯為華語,沙門敏智筆受為中文。跋澄又齎婆須密經,趙正復請其與...
其實,“永嘉學派”之集大成者葉適還在我的老家白石書塾教過書。中國的文人學者,有許多都是有地域文化背景的,多少要受地域文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有時還是意義深遠的。實際上,我之所以會成為古典文學研究者,偶然之中也包含著某種必然。當年我考入大學,後來又考上研究生、博士生,這種人生每一步的具體走法,是有...
太康間舉秀才,為太常博士。歷官太子舍人、尚書郎、著作郎。及趙王倫篡位,稱疾而歸。後為齊王同參軍,以功封安昌公。永興末年(305),為中書令。永嘉中,官至太常卿,時洛陽將陷,潘尼攜家還鄉,中途病卒。與叔父潘岳以文學齊名,世稱“兩潘”。原有集十卷,已佚,明人輯有《潘太常集》,其詩今存二十...
良玉幼承祖訓,不自暇逸。佔畢劬余,留意金石。齒稍長,游幕括蒼印石之區,價廉而種夥,得悉採收,而肆意鐫刻。爾時學雖蠠,復識未擴、趣未博也。永嘉葉墨卿鴻翰,以鐵筆名。當時玉適應呂少良別駕聘至甌,與之遇為忘年交,盡發其藏庋而鑽研之。於篆籀之源流、諸家之宗派,稍稍窺見管豹矣。二弟輔臣亦客甌...
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十九年後,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更別出心裁,於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傳冉魏。後冉魏求乞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南朝時,傳國璽歷經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