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憑岩並示三台詩社諸子》是近現代尤翔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寄憑岩並示三台詩社諸子
- 作者:尤翔
- 創作年代:近現代
- 作品體裁:詩
《寄憑岩並示三台詩社諸子》是近現代尤翔創作的一首詩
《寄憑岩並示三台詩社諸子》是近現代尤翔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憶王孫·別南社諸子》是清末近現代初許南英創作的一首詞 。作品原文 離筵祖道別王孫,後會何時不可憑!舟子鳴鉦報展輪,最銷魂,燈下猶看舊酒痕 ! 作者簡介 許南英(1855~1917) ,字子蘊,號蘊白、允白,自號窺園主人、留髮頭陀、龍馬書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清台灣府人。早年成立「聞 學舍」,...
《庚午仲夏重遊祥雲岩示印期印超印致諸子》是明代何南鳳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再上峨峰石上眠,青霄皓月枕頭邊。風生兩腋寧知暑,勢近三台可問天。一道泉聲真不俗,千年樹色總成仙。叮嚀從者非容易,信宿煙霞是勝緣。作者簡介 何南鳳(一五八七—一六五一),字道見。興寧人。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
1908年夏,李季子與冷圃諸子在梅城創辦務本學校(即梅州中學前身),培養了熊銳、彭精一等優秀學生。後來李季子又擔任桂里國小校長。1910年,曾伯諤出錢,在梅城上市禾好塘開辦梅州高等國小,由李季子首任校長。李季子主張的教育方針是:“學之為物,可以立身,可以持世,可以救國,可以平天下。”他為梅州的教育事業...
以至諸子百家之書,亦莫不然。”在他看來,治音韻為通經的關鍵,知音才能通經,通經才能明道,明道才能救世。故他以闡幽扶微之心,抱明道救世之志,發明古音,考正古韻,開闢了清代學者以音明經,通經明道,明道救世的學術路線。其後,乾嘉學者皆推崇顧氏的音韻學成就,並把由音韻以通訓詁、就古音以求古義作為他們...
大概參加詩社的是五個人,就稱“五子”,是六個人,就稱“六子”。《五子詩》的排列次序,顯然是按年齡排列。大約諸子結社之初,大家還都比較謙虛,還能“相序以齒”,謝榛正好以年長居首。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吳國倫(1525-1593)加入了詩社,於是才有“七子”之名,稱“七子社”。由於謝榛在詩壇上早已享有...
馬敘倫題語:“顯詔先生寄示法制山水畫冊第一集,囑為題記,倫未嘗學,似不當妄置一辭,然以見屬之諄,又不能不置一辭。竊謂無論何種藝術,必須有古人,復有自己,便成一家。蓋有古人則有規矩,有自己則有性靈。先生所作,似能融會雲林、老蓮,而自遣筆墨,又不為二家所局,未審有當萬一否?廿四年夏...
隆慶元年(1567年),趙用賢入鷲峰詩社。隆慶二年(1568年),趙用賢繼娶廣東鹽課司提舉陳文周次女。九月,父親去世,趙用賢守孝。隆慶四年(1570年)冬,趙用賢離家赴試。臨行前,嫡母蕭氏涕泣勉勵,竟成永訣。隆慶五年二月七日(1571年3月2日),趙用賢在京會試。二月二十六日(3月21日),取中式舉人鄧以贊等四百...
一、初,寒生邀四五子舉銘社,諸事於丁亥八月五日畢矣。時元牧之領社長,墨滌生有七律“千古文章未有涯,學操詩賦沐清華。翻尋古道追梅鶴,待探驪珠摘浪花。詩國開觥酬我輩,騷壇銘竹待君槎。古風更勵松風志,無限河山渙紫霞。”後諸子皆有和詩。錄於下:寒學 偕來詩酒渡生涯,但惜逸情追月華。流水只...
或許徐燦也沒有想到,一直要等到陳之遴已卒,諸子皆沒,以流人身分在荒寒的塞外生活了十二個年頭後,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扶柩以還。此十二年中,她已歷盡了人間的苦難,嘗夠了人生的辛酸。從徐燦的另一些詩作,還可以看出,鄉思、歸夢始終在折磨她。她失去了現在,看不到未來,就只有以回憶過去來填補空虛的...
1931年九月初九重陽節,陳洵與風余諸子登高值風雨,感興而作《宴山亭》,詞曰:閒夢東籬,淒絕素心,瞑色相攜高處。殘照翠微,舊月黃昏,佳約有時風雨。漫惜多陰,知道是、秋光誰主?凝佇,曾舊識江山,看人無語。 還喜身健登臨,且隨分清尊,慰秋良苦。漉巾愛酒,岩幘簪花,商略較誰風度?盡日停雲,休...
並與南園詩社十二子陳子壯、陳子升、歐必元、黎遂球、歐主遇、區懷瑞、區懷年、黃聖年、黃季恆等結交,賦詩彈琴。現藏於廣州美術館的《送黎美周北上諸子詩卷》中便有她題的詩:“春雨潮頭百尺高,錦帆那惜掛江皋。輕輕燕子能相逐,怕見西飛是伯勞。”卷中詩文是陳子壯等南園諸友及一些當時的嶺南文士為黎美...
它是在遠承《詩經》賦頌傳統,近《楚辭》的基礎上,兼收戰國縱橫之文的鋪張恣意之風和先秦諸子作品的相關因素,最后綜合而成的一種新文體。它與漢代的詩文一起,成就了漢代文學的燦爛與輝煌。對聯的創作方法及現場演練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中國北社詩社名譽社長。中國國學協會會員。主要成就 其工作業績與成就被《龍川人物錄》、《中國專家大辭典》第五卷、《中國專家人才庫》第三卷等辭書所錄載。曾出版有詩詞書法專著《梅子集》《無為齋詩草》《鄒國榮書法》等,有大量書法、詩詞作品發表於報刊、雜誌及網路。鄒先生詩詞以七絕和七律見長,風格豪放中見...
伍瑞隆詩、書、畫、酒皆能,他在家鄉小欖開雩溪詩社,擅寫竹枝體,泛詠欖溪本地風土。他寫的竹枝詞通常僅籠統冠“竹枝詞”三字標題,甚至以雜詠題賦冠名,標題前不署地名,其作品在明末清初嶺南竹枝詞中具一定代表性。他著有《懷仙亭草》、《零樂林草》、《臨雲集》、《辟塵集》、《金門草》。《白榆草...
張篤慶(1642-1715),淄川(今山東淄博市淄川區)人,字歷友,號厚齋,紱子。系明崇禎朝內閣首輔張至發曾孫,世居淄川崑崙山麓,故又自號崑崙山人。康熙十七年(1678)薦鴻博,辭不就。康熙二十五年(1686)拔貢。博極群書,年十四作《夢遊西湖賦》,十七與同邑諸公結郢中詩社,弱冠已有古樂府二百首。著作等...
又與范鳳翼、黃立明、薛岡等東林重要人士結詩社於秦淮。涉足文壇及政治活動。1637年 丁丑 崇禎十年 龔賢十九歲。在南京。三月,作《山水圖冊》十二開,布哈拉國立美術館附屬拉布多可沃美術館藏。1638 戊寅 崇禎十一年 逆案阮大鋮居南京,與革職巡撫馬士英同謀起用,南京復社人黃宗羲等作《留都防亂揭》,攻擊阮大鋮...
江蘇鎮江人,詩人,男,本名張涵宇,畢業於上海大學,鎮江多景詩社成員,現任詩昆論壇總版主。著有《閒囈集》。主要活動 2007年1月,創建個人原創詩詞部落格。2008年1月,簽名支持徐晉如、伯昏子起草的《關於傳承歷史文化、反對詩詞聲韻改革的聯合宣言》。2009年11月,獲”愛我中華,愛我鎮江”詩聯大賽優秀作品獎。2013...
成祖說:“公等言即言耳,何懼至是。”過了很久,茹瑺等人才將皇帝割地議和的想法說出來。成祖笑著說:“吾無罪而削為庶人,今救死,何以地為!且皇考封諸子,已各有分地矣。其縛奸臣來,吾即解甲謁孝陵歸籓。”意思是說我無罪而被廢為庶人,現在是起來救死,並不是為了土地。而且皇考分封諸子時,已經都...
興起了海棠詩社輪流會,美景良辰樂事全。這寶玉女孩兒隊里偏和氣,就是那婢子叢中也耐煩。雖然和眾人情意好,和黛玉相親相敬更相憐。但只是天生左性終難改,一會兒多情一會兒難纏。那黛玉性又孤高面又冷,心又多疑話又尖。背地裡不知流了多少淚,漸漸的形容瘦損病懨懨。寶玉為失了通靈玉,自言自語像是瘋癲。賈母...
清鹹豐年,舉人何湛恩在安局堂創為了應鄉詩社,文人雅士們圍座在一起各抒胸意,暢所欲言,數十年長盛不衰。其中張侍羲創作的《安居逢雨》、《春尚短》最為著名;民國時期南京出土《劉伯溫未卜》碑文,眾多文人無法破解,詩社文人陳玉煌成功破解詩意,大意系中國共產黨必將戰勝蔣家王朝,在當時名操一時,頗具影響...
6.緬懷許公詩詞楹聯(揭陽詩社)7.揭脈名臣擎天傳(許成初)8.許班王詩選 忠國孝母許班王 許國佐(1605~1646年),字欽翼,號班王,舊庵,自署百花堂主,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在城(今榕城)人。國佐性格豪爽,天資聰敏,酷愛詩酒,侍奉雙親至孝。明朝天啟七年(1627)省試考中舉人。崇禎四年(1631)登進士...
《意林》始於公元787年,唐朝封疆大吏馬總集諸子百家精華,編成《意林》6卷,流傳至今。《意林》雜誌秉承前人意趣,取“意林”二字為刊名,“意”就是意境、意韻、意義、意味,意有所得,“林”即智慧之林。即通過很多故事營造生命意境、展現哲思意韻、闡述人生意義、透析生活意味。《意林》以“一則故事,改變...
如今,萬幸於網路時代,全國有數以百萬的傳統詩詞創作者,詩詞社團也數不勝數。但諾大一個高校裡面直到今天才有純粹的傳統詩社成立,也不知是我輩同人的幸運還是不幸。但不管怎樣,能讓一群喜愛詩詞的人在茫茫人世中聚集在一起,能在眼前的苟且之中,崇文尚雅,學點屠龍技藝,也就足夠了。海社諸子重陽聯句 海社...
宣統元年(1909年,己酉),是年呂思勉與陳雨農、王冠時、劉脊生、錢叔陵等第一次結詩社,作詩並互相點評。其時,先生作詩填詞的興致極高,且常有佳作,晚年呂思勉自選詩作,後由家人整理彙編成《誠之詩稿》,油印成冊,分贈各大圖書館及親友。宣統二年(1910年,庚戊),應屠寄館長之聘,在南通國文專修館任教,...
外大父方伯公: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龔大器,字容卿,號春所,官至河南布政使(本文稱方伯,是沿用舊名)。退休後與諸子孫唱和,指為南平(詩社名)社長。跋:文體的一種,寫在書籍或文章的後面。衰颯:衰老。白話譯文 我家住在江邊。江中心被水流衝出一個石洲,長度大約有五六里,遍洲都是五彩的石子.有的像...
哲學篇 易經 五行 八卦 中國古代十大思想家 “形而上”、“形而下” 諸子百家 愛人·兼愛 黃老學派 天人之辯 義利之辯 人定勝天 性善論 性惡論 中庸 奇正相生 莊周夢蝶 玄學 清談 理學 天不變,道亦不變 格物致知 哲學 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 原子論 我思故我在 培根 孟德斯鳩 盧梭 康德 黑格爾 ...
黃景昌 黃景昌 (1261—1336),字清遠,一字明遠,自號田居子。浦江人。人物經歷 四歲入學,十二歲能作詩文。後受業於方鳳、吳思齊、謝翱。博通《五經》和諸子百家之言,尤篤意於《尚書》、《春秋》,孜孜於學,至老不倦。主要貢獻 晚年自述《田間古調辭》九章,酒酣輒取辭擊幾而歌,以寄其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