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何記室》是南朝梁詩人王僧儒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的頭兩句,直抒思君不見的無限惆悵;中間兩句描寫秋天的夜景和因景而增的愁思;末兩句運用神話故事,借羲和駕車去看友人,以消思愁。全詩用典自如,融情入景,情思真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寄何記室
- 創作年代:南朝
- 作品出處:《漢魏六朝詩選》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王僧儒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寄何記室1
思君不得見,望望獨長嗟2。
夜風入寒水,晚露拂秋花。
何由假日御3,暫得寄風車。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2.望望:心中怨望。長嗟:長嘆。
3.假:借。日御:傳說中替太陽駕車的羲和。
白話譯文
我思念您卻不能相見,心中惆悵獨自嗟嘆。
夜風吹動寒冷的池水,晚露拂過秋日的黃花。
怎樣才能將替太陽駕車的羲和借來,暫且請他駕上風車把我帶去見你。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詩的頭兩句,直抒思君不見的無限惆悵。“思君不得見,望望獨長嗟。”詩人十分想念友人何遜,雖望穿秋水,但也沒有機會能夠見面,只有獨自嘆息不已。詩人的這種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生誰也不能避免生離死別之苦,但生離比死別更苦,死別不過一陣痛哭,不會再存重見的希望,而生離卻會因經常盼望而傷悲。正如杜甫在《夢李白》詩中說: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三、四句描寫秋天的夜景和因景而增的愁思。“夜風入寒水,晚露拂秋花。”秋夜裡詩人站在湖邊,寒風吹來,江河之水泛起了涼涼的漣漪,想著秋夜有了露珠,露珠滴下,畏霜的花草也會凋顏變色。這慄冽蕭條的景象,既點明了愁思的時間,又會勾起詩人新的愁思。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才下眉頭,卻又上了心頭。
後兩句運用神話故事,借羲和駕車去看友人,以消思愁。“何由假日御,暫得寄風車。”這兩句詩人有了新奇的想法,想要把羲和請來,乘坐他駕著的風車去看朋友。在“思君不得見,望望獨長嗟”的矛盾無法解決的時候,幻想借羲和駕車,突破現實來達到訪友的目的,以消除愁思。詩中運用這種浪漫主義的寫法,表現了詩人的想像力。
名家點評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韋鳳娟《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 詩歌卷》:詩歌採用融情入景,以景托情的手法,通過對深秋夜景的描繪渲染出寂寞冷清的氣氛,十分感人。末二句詩人突發奇想,幻想乘坐風車去見友人,更是將思友之情的迫切傳寫出來。
作者簡介
王僧儒(465-522),南朝梁文學家。東海郯人。幼時家境貧寒。南齊時官治書侍御史,出為錢塘令。梁時任尚書左丞、御史中丞、尚書吏部郎等職。《南史》本傳謂“其文麗逸,多用新事,人所未見者”。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左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