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宿城區歷史悠久,據可考文字記載,已有3000多年歷史。始為遠古東夷族首領少昊活動地域。
春秋時為猶國、
鐘吾國一部分,後又相繼為吳、楚國屬地。秦時在此設下相縣,屬泗水郡。
漢魏時屬臨淮郡、下邳郡。
東晉義熙元年(405年)於下相縣東南置宿預縣,治所在猶古城(今洋河鎮古城良罪束社區古黃河北岸)。
南北朝時又多次撤併、復設。
東魏武定八年(550年),廢下相縣,其轄地歸宿預縣。
唐寶應元年(762年),為避代宗
李豫名諱,改宿預縣為
宿遷縣。
唐、宋、元、明、清時,宿遷的境域均有變動,隸屬關係也多次變更,先後屬泗州郡、下邳郡、淮安府、徐州府。
辛亥革命時,廢州府制,宿遷直屬江蘇省公署。
民國十六年(192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宿遷城周邊建立宿遷縣、宿北縣、泗宿縣欠套、睢宿縣和運河特區5個縣級民主政權。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中共泗宿縣委和縣總隊接管宿遷縣城,在縣城及近郊設立宿遷市。道連榜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撤銷泗宿縣和宿遷縣,泗宿縣部分地區和宿遷市並歸宿遷縣,隸屬淮陰地區。
1983年,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宿遷縣屬淮陰市。
1987年12月5日,國務院批准宿遷縣改為宿遷市(縣級),仍屬淮陰市所轄。
1996年9月,地級宿遷市成立,原縣級宿遷市分宿豫縣、宿城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宿城區時轄宿城鎮、井頭鄉、雙莊鄉、支口鄉、果園鄉、原種場。
2000年,撤銷宿城鎮、原種場、果園鄉,設立河濱、幸福、項里、古城4個街道;撤銷雙莊鄉、支口鄉設立雙莊鎮。
2004年,宿豫撤縣建區,其原所轄的耿車、龍河、南蔡、三棵樹、洋北、羅圩、埠子7個鄉鎮和泗陽縣的洋河、倉集、鄭樓、屠園、中揚5個鄉鎮以及泗洪縣的陳集鎮1個鎮劃歸宿城區管轄,同時,宿城區的井頭鄉析出納入宿豫區。
2007年,三棵樹鄉整建置劃入經開區管轄。
2013年,宿遷市將王官集鎮、蔡集鎮由宿豫區劃入宿城區;將南蔡鄉由宿城區劃入經開區。
2017年,撤銷雙莊鎮,設立宿城區雙莊街道、支口街道。
區劃詳情
據《宿遷年鑑2018》、江蘇省人民政府在2017年12月發布的《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宿遷市宿城區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綜合顯示,宿城區轄6個街道、8個鎮、2個鄉和2個鄉鎮級園區。宿城區人民政府駐雙莊街道成子湖路1號。
鄉鎮(街道) | 行政村居數量(個) | 面積(平方千米) | 人口(萬人) | 駐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宿城區地處江蘇省北部,位於東經118°10'07''—118°33'88''、北緯33°47'25''—34°1'16''之間,北和東與宿豫區接壤,南與紙祖蒸奔泗陽、泗洪縣毗鄰、西與徐州市睢寧縣相連,是、魯、豫、皖四頁漿櫃省之通衢,屬於隴海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交叉輻射區,總面積854平方千米(已剔除洋河新區、經開區)。
地形地貌
宿城區處平原地帶,境內地面高程一般在20米左右。
氣候
宿城區屬於暖市海葛記溫帶季風氣候區,光熱資源比較優越,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1℃,年均日照2315小時,太陽總輻射量約為1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數2271小時。無霜期較長,平均為211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中旬初,活動積溫5189℃,全年作物生長期為310.5天。年均降水量為892.3毫米。受季風影響,年際間變化不大,但降水分布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澇、秋冬乾天氣。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宿城礦產資源頗為豐富,非金屬礦臧儲量可觀。已經發現、探明的礦種主要有硒土、瓷土、粘土、黃沙等。
人口
2019年末,宿城區戶籍總人口74.08萬人。其中:男性37.99萬人,女性36.09萬人,男女人口性別比為105(女性為100),常住人口60.53萬人;人口計畫生育率98.2%,人口出生率為10.21‰,人口死亡率為5.54‰,自然增長率為4.67‰。全區城鎮化率64.18%,比去年提高0.5個百分點。
經濟
綜述
2019年,宿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0.09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4.92億元,同比增長2.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0.5億元,同比增長6.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54.67億元,同比增長8.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2986元,同比增長6.8%。
2019年,宿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79元,同比增長8.9%。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77元,同比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51元,同比增長8.8%。城鄉收入差距逐漸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88:1。2019年,宿城區城鎮居民人均消費19196元,同比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11844元,同比增長8.1%。
第一產業
2019年,宿城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7億元,同比增長5.3%(現價)。其中,農業22.47億元,林業1.08億元,牧業7.16億元,漁業8.70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2.29億元,占比分別為53.8%、2.6%、17.2%、20.9%和5.5%。實現農業增加值26.4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
糧食生產
2019年,宿城區糧食播種面積77.37萬畝,較上年增加0.06萬畝,增長0.08%;糧食單產為459.1公斤/畝,比去年增加10.9公斤/畝,增長2.4%,創建區以來單產最高水平;糧食總產35.52萬噸,較上年增加0.87萬噸,增長2.5%。
蔬菜生產
2019年,宿城區全年完成蔬果種植面積10.99萬畝,同比增長1.9%。
林業生產
2019年,宿城區全年新建成片林0.361萬畝,農田林網1.46萬畝。全區共打造10個省級示範村,其中省級綠化示範村5個,省級“三化”示範村5個。林木覆蓋率達29.48%。
畜禽生產
2019年,宿城區全年生豬存欄2.98萬頭,同比下降79.26%;家禽存欄198.7萬羽,同比下降23.81%;牛存欄1.27萬頭,同比下降3.05%;羊存欄0.52萬頭,同比增長8.33%。
漁業生產
2019年,宿城區漁業養殖面積9.4萬畝;全年水產品產量3.09萬噸,同比增長0.6%。
現代農業
2019年,宿城區全年共流轉土地面積6.36萬畝,建成高效農業面積5.1萬畝,其中設施農業面積新增10790畝;完成標準化池塘改造7320畝,新增高效漁業設施面積2450畝,建設長江2號河蟹良種繁育示範基地500畝。新增家庭農場153個,獲批省級示範家庭農場3個、市級9個;創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家,獲批省級示範聯合體1個、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新增3家農業企業在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10個鄉鎮中102個村居達到市級“一村一品一店”標準,達標率82.26%。
第二產業
2019年,宿城區規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84.5億元,同比增長12.3%;實現增加值42.16億元,同比增長10.5%。從6月份開始,產值和增加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7.02億元,同比增長5.9%。
億元企業
2019年,宿城區有42戶企業產值過億,與去年同期相比,淨增11戶。產值過億元企業累計實現產值139.84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75.8%,同比增長9.5%,對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拉動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7.4個百分點。
千百億級產業
2019年,宿城區規上千百億元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54.97億元,同比增長8.6%,占規上工業總產值84.0%。其中,機電裝備實現工業總產值20.4億元,同比增長59.3%;家居製造實現工業總產值13.36億元,同比增長18.7%;新材料實現工業總產值1.58億元,同比增長44.9%;綠色建材實現工業總產值21.18億元,同比增長27.9%;食品飲料實現工業總產值29.96億元,同比下降6.0%;紡織服裝實現工業總產值68.49億元,同比下降0.8%。
建築業
2019年,宿城區列統的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77.20億元,同比下降15.8%,較去年下滑14.6個百分點。其中建築工程產值73.03億元,同比下降16.6%;安裝工程產值2.67億元,同比下降2.9%;其他產值1.5億元,同比增長15.3%。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積506.1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0.1%,其中新開工面積290.1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2.7%。
第三產業
2019年,宿城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2.58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0.2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82億元,同比增長3.9%,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3.8個百分點。
2019年,宿城區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44049萬美元,同比增長1.66%,其中出口38981萬美元,同比增長10.77%;進口5068萬美元、同比下降37.7%。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43374萬美元,占貨物進出口總額比重98.47%。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267萬美元,占外貿出口總額比重10.95%。
交通運輸
公路
航運
鐵路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宿城區共有普通中學(無高中)18所,招生5878人,在校生15312人,畢業生3850人;職業中學2所,招生1584人,在校生4417人,畢業生1558人;國小18所,招生11761人,在校生67017人,畢業生8105人;幼稚園80所,招生9741人,在校生32592人,畢業生12424人;全區共有教職工數8209人,其中專任教師6440人。
2019年,宿城區創建省、市“優質幼稚園”12所;宿城中專創建成省現代化示範性職業學校、省智慧校園等5大省級品牌項目。
體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宿城區鄉鎮生態體育公園建設全覆蓋。輸送的運動員羅靜、祁蕾在2019年場地腳踏車亞洲錦標賽包攬4枚金牌。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宿遷共獲8枚金牌,其中宿城區運動員獲6枚。省十九屆運動會總成績三縣兩區排名第一。宿遷市五運會,宿城區代表團共獲金牌192.5枚,團體總分4289.2分,位列全市第二。
文化事業
截至2019年末,宿城區共有表演團體3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圖書總藏量70.2萬冊,電影放映單位7個,公共歌舞廳50個,廣播電視站10個,獲市以上評比獲獎文藝作品22個。人均擁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0.4平方米,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率達100%,農村文化惠民活動完成942場。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100%。全年農家書屋組織全民閱讀活動1884場。居民綜合閱讀率達90.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文旅融合,參加蘇州國際旅遊展、海峽兩岸高雄旅展、北方旅遊交易會等展會10餘次。舉辦第三屆蠶桑旅遊文化節、第十屆洋北西瓜文化節、陳集葡萄節等文旅活動。
科技事業
2019年,宿城區認定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98家,列入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企業22家。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4家,24家企業進入公示名單,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49家,三縣兩區中增幅最高,達63%。新增專利授權121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6件。全區有效發明專利20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22件,超過既定目標2.88件。新增註冊商標1462件,全區有效註冊商標5673件。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宿城區區共有衛生機構258個,比上年增長1.9%;衛生技術人員2152人,比上年增長8.5%;執業醫師415人,比上年增長3.5%;助理醫師496人,比上年增長68.7%;註冊護士1241人,比上年增長90.0%;衛生機構床位數1457張,比上年增長1.25%。
社會保障
2019年,宿城區投入21.6萬元,開展結核病篩查947人,完成全年任務數的105.2%。全年共發現轄區活動性結核病人173例,規範診療管理結核病人173例,規範管理率達到100%;區產前篩查率96%,新生兒疾病篩查率99.20%,有效減少了出生缺陷的發生;投入130萬元,為全區35-64歲婦女開展免費宮頸癌、乳腺癌檢查,共檢查15763人,完成任務數的107.23%;按照3萬元/個母嬰室建設標準,在市兒童醫院、區人民醫院、中央商場等17個公共場所建成“愛心母嬰室”。
2019年,宿城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5.98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4.6萬人,工傷保險參保5萬人;全區符合條件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3.74萬人,按100元/人/年標準,總計繳納374萬。
2019年,宿城區舉辦各類招聘活動99場次,進場招聘企業共200多家,達成用工意向1.2萬人。就業技能培訓6479人,城鎮新增就業621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開展各類創業培訓4276人,創辦經濟實體3966人,創業帶動就業17000餘人。
歷史文化
地方戲曲
宿城方言北片接近山東、南片近於淮泗。因其方言聲腔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戲曲,主要有
淮紅戲以及
琴書、
大鼓、評詞等曲藝品種。
古蹟遺存
宿城區境內有從春秋至明清留下的4座古城遺址、多處秦漢以來的古墓葬群。歷史上地面古建築群星羅棋布,但由於歷經戰亂水患,破壞嚴重,現仍存皇帝敕建、敕封的極樂律院、顯佑伯行宮、孔廟、灶君廟、道生鹼店、耶穌堂、關壩台、通匯橋、通運橋、古下相縣城遺址(鄭樓)、三皇廟碑刻遺址、大王廟、鳳凰墩墓群、前大庵等。
風景名勝
項王故里
項王故里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人文風景旅遊區。項王故里坐落於宿遷市宿城區項里街道,古黃河與大運河之間,徐淮路東側。是為了紀念蓋世英雄項羽於唐宋時修建。
宿北大戰紀念館
宿北大戰紀念館地處宿遷城區幸福路中心廣場北端,是集瞻仰先烈、學習革命歷史與旅遊休憩為一體的旅遊地。始建於1954年春,前身為宿遷市烈士陵園,占地167畝。內有陳毅元帥親筆題名的"宿北大戰馬陵山革命烈士紀念塔”,塔高33.12米,基層坪台占地面積5500平方米,於1963年4月落成。在紀念館東大門的圍牆上,有29尊宿北大戰群英塑雕。
朱瑞將軍紀念館
朱瑞將軍紀念館位於宿遷市宿城區古黃河景觀帶東段,北臨濱河路,東靠振興大道,南依古黃河河道,西眺黃河風景帶主景區,規劃用地7.2萬平方米,主館建築面積8043平方米,建築高度19.4米,地上三層,於2012年7月12日正式進行樁基施工,12月31日完工。
雙塔
雙塔是由九層的九龍塔和七層的七鳳塔構成,兩塔隔水相望,又倒影成雙,嫣然一副古塔嬉水之貌。雙塔取名龍、鳳,一是紀念乾隆皇帝“建高塔、鎮水患”的勤政;二是寓意富貴吉祥,百姓安居樂業。故塔內陳列之物皆為祥龍瑞鳳之物。
中國糧食博物館
中國糧食博物館坐落在宿城區徐淮路東側、運河七號橋南側的宿遷淮海糧食物流園內。展館整體設計視覺獨特、主題鮮明、內涵豐富,以“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為主題,以豐富的實物資料和先進的展示手段向遊客訴說著糧食的古往今來,是國內以糧食為主題的專題性博物館,被國家教育部、糧食局列為全國中小學生愛糧節糧教育實踐基地,也是國家AAA級景區。
印象黃河景區
印象黃河景區東起迎賓大道、西至通湖大道,全程約4公里,占地面積3930畝,其中水域面積1500畝,綠化總面積約161萬平方米,其中喬木(大灌木)栽植約50300株,綠籬約1050萬株,樹種逾百種,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省級旅遊生態示範區、省級濕地公園。
名優特產
水晶山楂糕
宿遷城西北、大運河南岸,支口是全省著名的“山楂鄉”。支口水晶山楂糕色澤紫紅,晶瑩透明,而且粘性強,酸甜適中,甜而不膩,酸而不苦,清涼可口,生津健胃。
車輪餅
車輪餅是江蘇省宿遷地區的特色傳統名點之一,主要原料為麵粉、白糖、青紅絲、生豬板油、冰糖等,產于洋河、埠子鎮一帶。車輪餅為油炸食品,需熱食,色澤金黃,口感細膩。車輪餅雖為美食,但糖份、脂肪較多,不建議作為主食食用,正常一次性食用1—2塊。
黃狗豬頭肉
由民間名師黃德(諢名叫黃小狗)始創,人稱“黃狗”豬頭肉,已有 200 多年歷史。其肉色澤醬赭,香味濃郁,肥肉酥爛,精肉鮮香,味純而正。 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品嘗此肉,大為讚賞。 自乾隆皇帝品嘗後, 黃德將其鍋中剩下肉湯倒入新烹製的豬頭肉湯中,如此每天將肉湯留下一碗摻進新湯,世代相襲,故又有“乾隆老湯”之雅稱。被列入《江蘇名菜譜》。
榮譽稱號
2020年6月,宿城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8月,宿城區獲得江蘇省2019年“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榮譽稱號。
2007年,三棵樹鄉整建置劃入經開區管轄。
2013年,宿遷市將王官集鎮、蔡集鎮由宿豫區劃入宿城區;將南蔡鄉由宿城區劃入經開區。
2017年,撤銷雙莊鎮,設立宿城區雙莊街道、支口街道。
區劃詳情
據《宿遷年鑑2018》、江蘇省人民政府在2017年12月發布的《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宿遷市宿城區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綜合顯示,宿城區轄6個街道、8個鎮、2個鄉和2個鄉鎮級園區。宿城區人民政府駐雙莊街道成子湖路1號。
鄉鎮(街道) | 行政村居數量(個) | 面積(平方千米) | 人口(萬人) | 駐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宿城區地處江蘇省北部,位於東經118°10'07''—118°33'88''、北緯33°47'25''—34°1'16''之間,北和東與宿豫區接壤,南與泗陽、泗洪縣毗鄰、西與徐州市睢寧縣相連,是、魯、豫、皖四省之通衢,屬於隴海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交叉輻射區,總面積854平方千米(已剔除洋河新區、經開區)。
地形地貌
宿城區處平原地帶,境內地面高程一般在20米左右。
氣候
宿城區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光熱資源比較優越,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1℃,年均日照2315小時,太陽總輻射量約為1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數2271小時。無霜期較長,平均為211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中旬初,活動積溫5189℃,全年作物生長期為310.5天。年均降水量為892.3毫米。受季風影響,年際間變化不大,但降水分布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澇、秋冬乾天氣。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宿城礦產資源頗為豐富,非金屬礦臧儲量可觀。已經發現、探明的礦種主要有硒土、瓷土、粘土、黃沙等。
人口
2019年末,宿城區戶籍總人口74.08萬人。其中:男性37.99萬人,女性36.09萬人,男女人口性別比為105(女性為100),常住人口60.53萬人;人口計畫生育率98.2%,人口出生率為10.21‰,人口死亡率為5.54‰,自然增長率為4.67‰。全區城鎮化率64.18%,比去年提高0.5個百分點。
經濟
綜述
2019年,宿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0.09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4.92億元,同比增長2.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0.5億元,同比增長6.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54.67億元,同比增長8.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2986元,同比增長6.8%。
2019年,宿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79元,同比增長8.9%。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77元,同比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51元,同比增長8.8%。城鄉收入差距逐漸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88:1。2019年,宿城區城鎮居民人均消費19196元,同比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11844元,同比增長8.1%。
第一產業
2019年,宿城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7億元,同比增長5.3%(現價)。其中,農業22.47億元,林業1.08億元,牧業7.16億元,漁業8.70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2.29億元,占比分別為53.8%、2.6%、17.2%、20.9%和5.5%。實現農業增加值26.4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
糧食生產
2019年,宿城區糧食播種面積77.37萬畝,較上年增加0.06萬畝,增長0.08%;糧食單產為459.1公斤/畝,比去年增加10.9公斤/畝,增長2.4%,創建區以來單產最高水平;糧食總產35.52萬噸,較上年增加0.87萬噸,增長2.5%。
蔬菜生產
2019年,宿城區全年完成蔬果種植面積10.99萬畝,同比增長1.9%。
林業生產
2019年,宿城區全年新建成片林0.361萬畝,農田林網1.46萬畝。全區共打造10個省級示範村,其中省級綠化示範村5個,省級“三化”示範村5個。林木覆蓋率達29.48%。
畜禽生產
2019年,宿城區全年生豬存欄2.98萬頭,同比下降79.26%;家禽存欄198.7萬羽,同比下降23.81%;牛存欄1.27萬頭,同比下降3.05%;羊存欄0.52萬頭,同比增長8.33%。
漁業生產
2019年,宿城區漁業養殖面積9.4萬畝;全年水產品產量3.09萬噸,同比增長0.6%。
現代農業
2019年,宿城區全年共流轉土地面積6.36萬畝,建成高效農業面積5.1萬畝,其中設施農業面積新增10790畝;完成標準化池塘改造7320畝,新增高效漁業設施面積2450畝,建設長江2號河蟹良種繁育示範基地500畝。新增家庭農場153個,獲批省級示範家庭農場3個、市級9個;創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家,獲批省級示範聯合體1個、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新增3家農業企業在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10個鄉鎮中102個村居達到市級“一村一品一店”標準,達標率82.26%。
第二產業
2019年,宿城區規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84.5億元,同比增長12.3%;實現增加值42.16億元,同比增長10.5%。從6月份開始,產值和增加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7.02億元,同比增長5.9%。
億元企業
2019年,宿城區有42戶企業產值過億,與去年同期相比,淨增11戶。產值過億元企業累計實現產值139.84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75.8%,同比增長9.5%,對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拉動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7.4個百分點。
千百億級產業
2019年,宿城區規上千百億元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54.97億元,同比增長8.6%,占規上工業總產值84.0%。其中,機電裝備實現工業總產值20.4億元,同比增長59.3%;家居製造實現工業總產值13.36億元,同比增長18.7%;新材料實現工業總產值1.58億元,同比增長44.9%;綠色建材實現工業總產值21.18億元,同比增長27.9%;食品飲料實現工業總產值29.96億元,同比下降6.0%;紡織服裝實現工業總產值68.49億元,同比下降0.8%。
建築業
2019年,宿城區列統的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77.20億元,同比下降15.8%,較去年下滑14.6個百分點。其中建築工程產值73.03億元,同比下降16.6%;安裝工程產值2.67億元,同比下降2.9%;其他產值1.5億元,同比增長15.3%。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積506.1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0.1%,其中新開工面積290.1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2.7%。
第三產業
2019年,宿城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2.58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0.2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82億元,同比增長3.9%,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3.8個百分點。
2019年,宿城區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44049萬美元,同比增長1.66%,其中出口38981萬美元,同比增長10.77%;進口5068萬美元、同比下降37.7%。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43374萬美元,占貨物進出口總額比重98.47%。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267萬美元,占外貿出口總額比重10.95%。
交通運輸
公路
航運
鐵路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宿城區共有普通中學(無高中)18所,招生5878人,在校生15312人,畢業生3850人;職業中學2所,招生1584人,在校生4417人,畢業生1558人;國小18所,招生11761人,在校生67017人,畢業生8105人;幼稚園80所,招生9741人,在校生32592人,畢業生12424人;全區共有教職工數8209人,其中專任教師6440人。
2019年,宿城區創建省、市“優質幼稚園”12所;宿城中專創建成省現代化示範性職業學校、省智慧校園等5大省級品牌項目。
體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宿城區鄉鎮生態體育公園建設全覆蓋。輸送的運動員羅靜、祁蕾在2019年場地腳踏車亞洲錦標賽包攬4枚金牌。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宿遷共獲8枚金牌,其中宿城區運動員獲6枚。省十九屆運動會總成績三縣兩區排名第一。宿遷市五運會,宿城區代表團共獲金牌192.5枚,團體總分4289.2分,位列全市第二。
文化事業
截至2019年末,宿城區共有表演團體3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圖書總藏量70.2萬冊,電影放映單位7個,公共歌舞廳50個,廣播電視站10個,獲市以上評比獲獎文藝作品22個。人均擁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0.4平方米,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率達100%,農村文化惠民活動完成942場。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100%。全年農家書屋組織全民閱讀活動1884場。居民綜合閱讀率達90.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文旅融合,參加蘇州國際旅遊展、海峽兩岸高雄旅展、北方旅遊交易會等展會10餘次。舉辦第三屆蠶桑旅遊文化節、第十屆洋北西瓜文化節、陳集葡萄節等文旅活動。
科技事業
2019年,宿城區認定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98家,列入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企業22家。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4家,24家企業進入公示名單,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49家,三縣兩區中增幅最高,達63%。新增專利授權121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6件。全區有效發明專利20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22件,超過既定目標2.88件。新增註冊商標1462件,全區有效註冊商標5673件。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宿城區區共有衛生機構258個,比上年增長1.9%;衛生技術人員2152人,比上年增長8.5%;執業醫師415人,比上年增長3.5%;助理醫師496人,比上年增長68.7%;註冊護士1241人,比上年增長90.0%;衛生機構床位數1457張,比上年增長1.25%。
社會保障
2019年,宿城區投入21.6萬元,開展結核病篩查947人,完成全年任務數的105.2%。全年共發現轄區活動性結核病人173例,規範診療管理結核病人173例,規範管理率達到100%;區產前篩查率96%,新生兒疾病篩查率99.20%,有效減少了出生缺陷的發生;投入130萬元,為全區35-64歲婦女開展免費宮頸癌、乳腺癌檢查,共檢查15763人,完成任務數的107.23%;按照3萬元/個母嬰室建設標準,在市兒童醫院、區人民醫院、中央商場等17個公共場所建成“愛心母嬰室”。
2019年,宿城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5.98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4.6萬人,工傷保險參保5萬人;全區符合條件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3.74萬人,按100元/人/年標準,總計繳納374萬。
2019年,宿城區舉辦各類招聘活動99場次,進場招聘企業共200多家,達成用工意向1.2萬人。就業技能培訓6479人,城鎮新增就業621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開展各類創業培訓4276人,創辦經濟實體3966人,創業帶動就業17000餘人。
歷史文化
地方戲曲
宿城方言北片接近山東、南片近於淮泗。因其方言聲腔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戲曲,主要有
淮紅戲以及
琴書、
大鼓、評詞等曲藝品種。
古蹟遺存
宿城區境內有從春秋至明清留下的4座古城遺址、多處秦漢以來的古墓葬群。歷史上地面古建築群星羅棋布,但由於歷經戰亂水患,破壞嚴重,現仍存皇帝敕建、敕封的極樂律院、顯佑伯行宮、孔廟、灶君廟、道生鹼店、耶穌堂、關壩台、通匯橋、通運橋、古下相縣城遺址(鄭樓)、三皇廟碑刻遺址、大王廟、鳳凰墩墓群、前大庵等。
風景名勝
項王故里
項王故里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人文風景旅遊區。項王故里坐落於宿遷市宿城區項里街道,古黃河與大運河之間,徐淮路東側。是為了紀念蓋世英雄項羽於唐宋時修建。
宿北大戰紀念館
宿北大戰紀念館地處宿遷城區幸福路中心廣場北端,是集瞻仰先烈、學習革命歷史與旅遊休憩為一體的旅遊地。始建於1954年春,前身為宿遷市烈士陵園,占地167畝。內有陳毅元帥親筆題名的"宿北大戰馬陵山革命烈士紀念塔”,塔高33.12米,基層坪台占地面積5500平方米,於1963年4月落成。在紀念館東大門的圍牆上,有29尊宿北大戰群英塑雕。
朱瑞將軍紀念館
朱瑞將軍紀念館位於宿遷市宿城區古黃河景觀帶東段,北臨濱河路,東靠振興大道,南依古黃河河道,西眺黃河風景帶主景區,規劃用地7.2萬平方米,主館建築面積8043平方米,建築高度19.4米,地上三層,於2012年7月12日正式進行樁基施工,12月31日完工。
雙塔
雙塔是由九層的九龍塔和七層的七鳳塔構成,兩塔隔水相望,又倒影成雙,嫣然一副古塔嬉水之貌。雙塔取名龍、鳳,一是紀念乾隆皇帝“建高塔、鎮水患”的勤政;二是寓意富貴吉祥,百姓安居樂業。故塔內陳列之物皆為祥龍瑞鳳之物。
中國糧食博物館
中國糧食博物館坐落在宿城區徐淮路東側、運河七號橋南側的宿遷淮海糧食物流園內。展館整體設計視覺獨特、主題鮮明、內涵豐富,以“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為主題,以豐富的實物資料和先進的展示手段向遊客訴說著糧食的古往今來,是國內以糧食為主題的專題性博物館,被國家教育部、糧食局列為全國中小學生愛糧節糧教育實踐基地,也是國家AAA級景區。
印象黃河景區
印象黃河景區東起迎賓大道、西至通湖大道,全程約4公里,占地面積3930畝,其中水域面積1500畝,綠化總面積約161萬平方米,其中喬木(大灌木)栽植約50300株,綠籬約1050萬株,樹種逾百種,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省級旅遊生態示範區、省級濕地公園。
名優特產
水晶山楂糕
宿遷城西北、大運河南岸,支口是全省著名的“山楂鄉”。支口水晶山楂糕色澤紫紅,晶瑩透明,而且粘性強,酸甜適中,甜而不膩,酸而不苦,清涼可口,生津健胃。
車輪餅
車輪餅是江蘇省宿遷地區的特色傳統名點之一,主要原料為麵粉、白糖、青紅絲、生豬板油、冰糖等,產于洋河、埠子鎮一帶。車輪餅為油炸食品,需熱食,色澤金黃,口感細膩。車輪餅雖為美食,但糖份、脂肪較多,不建議作為主食食用,正常一次性食用1—2塊。
黃狗豬頭肉
由民間名師黃德(諢名叫黃小狗)始創,人稱“黃狗”豬頭肉,已有 200 多年歷史。其肉色澤醬赭,香味濃郁,肥肉酥爛,精肉鮮香,味純而正。 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品嘗此肉,大為讚賞。 自乾隆皇帝品嘗後, 黃德將其鍋中剩下肉湯倒入新烹製的豬頭肉湯中,如此每天將肉湯留下一碗摻進新湯,世代相襲,故又有“乾隆老湯”之雅稱。被列入《江蘇名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