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平縣誌》始修於明成化年間,至民國,先後編纂或增補9次,共出過9個版本。由於年代久遠,武義縣內僅縣誌辦收藏有清乾隆複印本和民國謄印本兩個版本,而縣圖書館尚無一部完整的《宣平縣誌》。對於光緒四年版的《宣平縣誌》,該館之前費盡周折僅收集到了電子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宣平縣誌
- 始修:明成化年間
- 編纂或增補:9次
- 版本:9個版本
《宣平縣誌》始修於明成化年間,至民國,先後編纂或增補9次,共出過9個版本。由於年代久遠,武義縣內僅縣誌辦收藏有清乾隆複印本和民國謄印本兩個版本,而縣圖書館尚無一部完整的《宣平縣誌》。對於光緒四年版的《宣平縣誌》,該館之前費盡周折僅收集到了電子版。
《宣平縣誌》始修於明成化年間,至民國,先後編纂或增補9次,共出過9個版本。由於年代久遠,武義縣內僅縣誌辦收藏有清乾隆複印本和民國謄印本兩個版本,而縣圖書館...
麗水舊稱處州十縣,除了現在的九縣(市、區)外,還有一個宣平縣。1958年,國務院決定撤銷宣平縣建制,將其原轄區的柳城、上坦兩區及直屬鎮共16個鄉鎮併入武義縣,...
松宣古道位於浙江武義縣三港鄉石浦村境內,為舊時宣平南鄉至松陽縣三都鄉的要道,有著千年歷史,其中石浦村至張大山段入選武義縣古代重要遺址。該古道跨越蓮都、...
宣蓮,浙江省武義縣特產,發源地在宣平西聯鄉壺源村,始種於唐朝顯慶年間(656~660),以顆大粒圓、飽滿肉厚、肉酥味美、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而著名。清嘉慶六年...
只好根據民國《宣平縣誌·古蹟》記載,和縣文物館的資料考證,宣陽觀鐘款,即大曆鐘銘文,才清楚如下:維唐大曆十二年歲次丁己正月甲寅朔廿五戊寅宣陽觀奉為國王聖...
清代和民國時期編篡的《宣平縣誌》,記載了台山寺創建與歷史沒革概況,以及重光序言、遊記、詩詞等文篇。 [1] 參考資料 1. 浙中勝地:台山寺 .武義新聞網[引用...
據民國《宣平縣誌》記載,約在公元1100年間,村西有座海拔1041.3米的大山,謂“龍頭眼睛”,山洪瀑發時,把原村沖為廢墟。年久,長出滿地藜草,後人重建村落時,取...
民國《宣平縣誌》載:“三岩在縣東七十里,符岩(天師樓)之左,壁立千仞,山腰有洞,深五丈余,廣亦如之,居民立胡公祀之。”胡公洞又稱紅軍洞。進得洞中,原...
據《宣平縣誌》載,古時此地就有“白象卷鼻、飛鶴下田、天鶴孕胎”等十景。北宋時,梁氏定居後改名“梁村”。梁村唐宋元明屬處州麗水縣;明景泰三年(1452)麗水析...
民國《宣平縣誌》載:“三岩在縣東七十里,符岩(天師樓)之左,壁立千仞,山腰有洞,深五丈余,廣亦如之,居民立胡公祀之。”胡公洞又稱紅軍洞。進得洞中,原...
此外,據民國《宣平縣誌》載:清朝初周處原是麻鋪弄,約在270多年前麻鋪弄一帶畲民遷居到庵前,相繼大坑村的一些畲民也遷到庵前,從此,庵前改為周處。1949年...
有關東西岩的景色描述,在《宣平縣誌》十二卷中有《東西岩賦》,其中寫有“朝步西趨分,又恐數見不鮮,彼三竺兩峰吾生長之所稔兮,無鵲仙都今又列吾幾穿前。...
村委會駐地陶村。陶氏祖先從縉雲縣遷來定居。據《(民國)宣平縣誌》載:環溪栽有桃樹千株,故名陶村。姓氏以陶、祝、鄭三姓為多。也有王、徐等姓。...
清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清光緒《餘杭縣誌》、《臨平記》等500餘種珍貴...《宣平縣誌》存3冊 清光緒刻本。《畿輔水利考》1冊 無著撰人名氏,舊抄本(...
民國《宣平縣誌》載:“三岩在縣東七十里,符岩(天師樓)之左,壁立千仞,山腰有洞,深五丈余,廣亦如之,居民立胡公祀之。”胡公洞又稱紅軍洞。進得洞中,原...
天師殿位於浙江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據《宣平縣誌》 天師殿 和《處州府志》等記載,大唐著名道士葉法善7歲時,從牛頭山之陽卯山遷居牛頭山之東全塘口,從小在...
曳嶺腳村是位於浙江省麗水市區西北方向34公里處的一個自然村。全村現有700餘村民,以蔡姓為主。據《處州府志》及《宣平縣誌》記載,自北宋以來,曳嶺腳村先後出...
華塘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南部,距縣城35公里。據《(民國)宣平縣誌》載:周圍都是山,當中低,象一口塘,元朝叫坳塘。清朝末年,人口增多,改名為華塘。村落...
以明嘉靖《浙江通志》漢獻帝興平二年置最為準確,以後清康熙《浙江通志》、光緒《黃巖縣志》、民國《台州府志》、《麗水縣誌》、《宣平縣誌》皆宗之,余說均非...
有關東西岩的景色描述,在《宣平縣誌》十二卷中有《東西岩賦》,其中寫有“朝步西趨分,又恐數見不鮮,彼三竺兩峰吾生長之所稔兮,無鵲仙都今又列吾幾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