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碉樓

客家碉樓

客家碉樓,一種既像碉堡,又像高樓的客家民居特色建築。早期碉樓主要是客家人為防禦土匪騷擾而建,後來,防禦的意義漸弱,逐漸轉變為生活居住用,有的還直接用作商鋪。到了晚期,建碉樓已成為風俗,許多在海外發達的華僑回到故鄉後,為彰顯榮耀,碉樓越建越高,越建越精緻豪華。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客家碉樓的結構造型也逐漸由純客家風格向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演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客家碉樓
  • 建築類型客家民居 
  • 釋義:一種既像碉堡,又像高樓的客家民居特色建築
歷史沿革,建築特色,

歷史沿革

客家人為了生存發展,在清代與民國時期不少人背井離鄉,到東南亞等地謀生,在海外積累了一定資金之後就開始返鄉。面對戰禍與土匪,政府無能,他們只能自保。於是,不少華僑開始出資修建碉樓保護家產。碉樓或全村集資共建,或幾戶出錢修建,或獨家投資建設。

建築特色

華僑長期生活在異域他鄉,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所在國的建築風格特點。回鄉建造碉樓時,也多多少少帶來了異國的建築元素,將其與嶺南建築風格交融在一塊,甚至有不少碉樓還是完全根據華僑從外國帶回的圖紙所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