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水上民俗文化

客家水上民俗文化

客家水上民俗文化是一種農漁民俗文化。東江養育了客家人,也養育了獨特的客家水上民俗文化。客家人是山,是剛性的,而與柔性的水結合,便又多了一種韻味,這種韻味在蘇家圍上就有著最典型的體現。蘇家圍的人、蘇家圍的建築都是客家的,但它面水而築,用東江的一灣碧水點綴了客家原本剛性的建築,使蘇家圍多了幾分秀麗、多了幾分靈氣,從而被人稱為“南國鄉村的畫卷”。蘇家圍的人更是如此,受著綠水翠竹的靈氣,東坡後裔們把客家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出舉人、出官員,成為蘇半縣,成為河源著名的文化之鄉。

大家都認為,客家人是山中之客,住于山里,其實不盡然,有山必有水,我們客家菜系就叫做東江菜,客家人不但與山有關,更與水有緣,並在長期的水上生產生活中形成豐富多彩的客家水上民俗文化,東江則是這客家水上民俗文化的主要發祥地。
更有特色的是生活在水上的客家人,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俗文化。水上的客家人又有兩種,一種打漁為主,一種貨運為生,他們長期生活在水上,形成了共同的生產生活習俗,這種生產生活習俗一些多方面有別於居住在陸上的客家人,如服飾,由於水上生產生活的需要,在夏天,男人多穿短褲,吃也有異於陸上居民,水上人家一般是兩飯一粥,早上吃點粥就出門打漁或河運。水上居民並非每天魚蝦,由於他們不產糧,所以要用魚蝦換米,但水產品的豐富性也是水上客家的一個重要的特點。水上的客家女,比陸上的更多了幾分清純與水靈,而東江上的客家水路歌,又有和客家漁女一樣的清甜,水路歌其實是客家山歌在水上的延伸,但與客家山歌的唱“山”不同,水路歌是唱“水”的, 如 《東江水路歌》里唱的:
霧茫茫,水茫茫,好似銀河從天降。七個仙女來相送,送我倆姐妹來上江,水路山歌代代傳。歌滿河來歌滿田,河源唱到省城轉,都說船家是歌仙 ......
由於長期居住在水上,水上的客家人的生死婚嫁之禮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婚嫁方面,水上客家人就有一種“放年聲”的習俗,男女青年到了成年的歲數時,他(她)們的父母就通過好命人(媒人)和朋友傳達訊息,等到有有意向的對家時,雙方就“放出年聲”了--就是雙方父母互贈一樣東西,並珍藏,然後在一個大朝(十二天)或一個月內家裡沒什麼不吉之事發生,那么這婚事就定下了,隨後是定日子過酒水,雙方達成女方出嫁的條件擇日成親。接親叫做“過艇”,男方接親船在河的要邊,女方送親船則在另一邊,常有一船隊,雙方船緊靠,新娘出艙時女方家人極力阻擋,而“好命人”則硬拉其出,俗稱“搶嫁”,然後由“好命人”牽帶新娘到男方接親船,送新娘的船隊隨後也到男方家吃飯,“家”亦為船,只不過是男方將一批船隻合拼成陣,設宴擺席,婚宴為水上人家最熱鬧的場面。相比之下,水上人家的喪禮與陸上人家的較為相同。水上客家的生育也有自己的特點,因為孩子都是出生在船上,母親在船艙中產下孩子,便放於艙內的木盤上,直至滿月才出艙,小孩子學走路時起,一般不穿衣褲,光身赤腳,每一個小孩都用一個繩子束成一個背掛狀,並被母親放在一個竹筒(也叫蒲筒)背著,以防小孩落入水中。另外還有一些習俗,如過年不到年初九不出船,等等
客家水上民俗文化是一種典型的生態文化。客家是一個生態的民系,在山上如此,在水上也是如此,以東江為例,客家人在漁耕之間,很珍惜養育自己母親河??東江,現在東江畫廊的翠竹長廊就是最好的見證,沿江連綿十餘里的翠竹不但起著保持水土的作用,而且使東江的水變得更加嫵媚。水養育了我們客家人,客家人也深愛著這一江水,水上客家人在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撒一片漁網,飄一曲漁歌,在東江上形成了一種天人合一的水生態畫卷。
總之,客家水上民俗文化是客家文化,特別是河源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