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難禪閣

宜春難禪閣

宜春難禪閣位於江西省宜春袁州區(古袁州府的宜春縣)宜春鼓樓步行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宜春難禪閣
  • 地點:江西省宜春
  • 修建年代:1094——1097年
  • 始建人:李沖元先生
  • 建築原名:曹椽
  • 建築特點:廡殿式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歷史人物,

發展歷史

始建於北宋年間(1094——1097年),是時任袁州府司理李沖元的參禪修道之所。難禪閣原名“曹椽”,意思就是刑法部門的房子。為北宋紹聖年間(公元1094——1097年)從包拯的故鄉安徽舒州來的李沖元先生所建,黃庭堅題匾並做《難禪閣銘》。
宜春難禪閣

主要景點

閣樓呈正方形,廡殿式,灰色,素麵瓦,邊長14.2米,重檐,琉璃瓦。抬梁式木結構架。四個柱子圍成一間,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全為木圓柱,雀替、斗拱、駝峰、穿插枋、天花板、藻井等較齊備,還裝點花、鳥、麒麟等花飾,頗為講究。柱礎石質,底座八楞形,上為偏鼓形。雖歷經千年,但主體結構仍保存完好。

歷史人物

李沖元,字元中,號龍眠道人。舒州(令安徽潛山)人。公麟族子。哲宗元祐三年(1088)進士。善論人物,與李公麟、李亮工共號龍眠三友。曾典獄宜春(《山谷集》卷一三《李元中難禪閣銘序》)。此人不僅是一位學識淵博、有治國之才的正儒,而且是位有著菩薩心腸的佛學愛好者。
李仲元主管刑獄工作。他不僅鐵面無私,而且有一顆慈悲和仁愛之心。每當人犯伏罪時李仲元總是覺得不安,認為這是自己教化不夠,他憐憫人犯的疾病困苦,經常給他們以力所能及的治療和救濟。他不厭其煩地對人犯進行教育,使活著的人犯悔過自新,被判死刑的人犯認清自己的罪行,甘心伏法。每當公務之餘,李仲元便在這座新築的樓閣里,自我省視,並為受難的人犯祈禱,在其心無掛礙一切釋然之時,便安然禪定。黃庭堅非常讚賞他的這種工作態度,當李沖元請他為其居室取名時便欣然提筆,寫下了《難禪閣銘》:
龍眠道人李沖元為宜春法曹椽,盡心於犴獄,忠信慈惠。於百度訟者伏辜而即罪,如罪在己。治罪之器,人服而病焉,如傷在巳,其寒飢疴癢,加以保惠教誨。使宥者渙然而悔;杖者自今而悔;流者在塗(途)而悔;死者方來而悔。孔子曰:“子產眾人之母也,而書言不盡其事,未知其能若是乎!”獄事既飭,於是築閣以退,聽已無憾,而後安禪。而乞名於其友山谷道人。山谷曰:“菩薩久習勝妙,禪定於諸三昧。心得自在,哀憫眾生。欲令成熟,舍第一禪樂而生欲界,是名菩薩難禪,可名曰難禪閣。”龍眠曰:“若是,則吾豈能不勉焉!請為我銘之。”山谷曰:“勸己以不倦,勸同事以不倦,勸萬物以不倦,故曰:難爾!夫禪又何難?”銘曰:亘念,現前,常樂我禪,於法不難。生死險地,於物無畏,於法不易,能易能難,則無難易。俎豆鴆毒,使令虎凶。蛻乎其無功,淡乎其無味。至道之極,不出於聖人。萬物之俎,不歸於天。後百世而見堯舜,忘義忘年,不動不禪,坐無生禪。
現代譯文
龍眠道人李沖元當任宜春縣的司法官,盡心辦案,對各種案件都宅心仁厚又忠心誠信。被告認罪後再加以定罪,就好象罪在自己。治罪的刑具,犯人戴上後總感於心不忍,好象被傷害的是自己。憐憫犯人的饑寒痛癢,加以保護和勸教,所以能使獲得寬大的如釋重負而接受教訓,受刑杖的杖後悔改,被流放的路上悔改,處死刑的來生悔改。孔子說:“子產仁慈如百姓母親。”但古書上卻無詳細記載。案件整治後,築閣以供退居,憑內心無憾而安於禪說,請朋友山谷道人為其居室取名,
山谷說:“菩薩久習殊勝妙法,能禪定在各種法門中,使心神安穩自在,但有哀憐群生被煩惱纏縛;想使他們佛果成熟,擺脫煩惱,於是捨棄成佛的第一安樂,而繼續生活在欲界眾生中,以便教化眾生成佛,可名為‘菩薩難禪’,則你的禪閣可以取名為‘難禪閣’。”李沖元說:“真象你說的,那我豈能不努力實現?就請你為我的禪閣作篇銘文吧。”山谷說:“能孜孜不倦地勉勵自己,孜孜不倦地勉勵同事,孜孜不倦一促進萬物成說,所以稱之為難,不是習禪本身有什麼困難。”銘文曰:一念系前,定中常樂,於佛法不難。處生殺險地,面對各種事物的干擾無畏懼,要堅守佛法卻不容易。然而,能處易如難處難如易,這就沒有難易區別,俎豆代表禮治、鴆毒代表刑罰,二者結合能令凶虎般的人馴服,然而這是世俗之法。佛法貴無為,舍俎豆求其無功,淡鴆毒求其無味,無功無味則一切功為在其中。終極的真理不出於儒家聖人,萬物的主宰,也不歸於天意,若能以佛法化人,雖百世皆有堯舜之治,忘懷義利,不計歲月,一心無動,不禪亦禪,是謂坐“無生禪”。無生則無不生,萬法平沉,實相如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