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寺,始建於唐朝、重建於明朝,毀於抗戰中侵華日軍的炮火。寺址位於宜昌東山之巔、今宜昌革命烈士紀念碑處,是夷陵八景“東山圖畫”的主要景觀,是消失了七十餘年的宜昌文化地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宜昌東山寺
- 始建於:唐朝
- 重建於:明朝
- 屬於:寺廟
簡介
歷史
明朝夷陵(宜昌)出了兩位與東山有關的大官,一位是在朝廷任工部尚書的劉一儒,一位是在朝廷任吏部左侍郎的王篆。兩人家均在夷陵城裡,前者在鎖堂街(後名爾雅街),後者在天官牌坊街(今名民主路),分別是因劉一儒清政廉潔鎖堂故事和王篆得“鐵御史”之稱受人崇敬稱其為“天官”立有牌坊而得名。劉一儒在世時,於東山山腳下修建有一座能聚會和食宿的“東山草堂”,方便到東山遊玩的客人。王篆在世時,不僅為修繕東山寺寫有記,並在發源於東山寺左側的綠蘿溪經會南湖之水流入長江處修有一座石橋,後人取名為天官橋,以示紀念。這兩位與明朝名臣張居正結為姻親和好友的高官逝世後,均葬於故里東山之上。雖頗有規模的這兩座墓至上世紀50年代已不復存,但他們膾炙人口的美談流傳至今。 到了近代,東山寺的香火更旺。到民國時期,東山山林破壞嚴重,山坡荒蕪,墳塋成片,“東山圖畫”不再現。1936年年初,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宜昌行轅成立不久,規劃建設宜昌“東山公園”。園內保留了東山寺、昭忠祠、東山草堂等。東山寺和東山草堂後毀於侵華日軍的炮火。 上世紀70年代初,在東山寺原址為犧牲的烈士建成“解放宜昌紀念碑”(宜昌革命英雄紀念碑)及陵園。
地圖信息
地址:宜昌市夷陵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