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宜昌府
- 位置:湖北省西部偏南
- 建立時間:雍正13年
- 廢除:1913年
地處湖北省西部偏南。雍正13年(1735年),升彝陵州為宜昌府,改彝陵縣為東湖縣並為宜昌府治所,領東湖、興山、巴東、長陽、長樂5縣及歸州、鶴峰2州,隸屬荊宜...
宜昌,古稱“夷陵”,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上中游分界處,建制歷史逾兩千年。“宜昌”之名始於東晉,市的建制始於解放初,於1992年設立地級市。...
“宜昌古八景”中的單個景點的演變,據文字記載,如三游雨霽、東山圖畫等,從唐朝就開始了,更早的,像黃牛棹歌,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就已有描寫。至於傳說的,像...
《宜昌府志》、《東湖縣誌》洪水記載與黃陵廟古建築保留的遺物、遺蹟和歷史水文碑刻記載也基本吻合。 [1]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1. 黃陵廟 .荊楚網.2011...
宜昌,世界水電之都,中國動力之肺;巴楚文化發源地;湖北省唯一一座文明衛生城市。簡稱宜,位於湖北西部,長江三峽西陵峽東口、長江上、中游分界處。有漢、回等20個...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學是湖北省最早的省級示範學校之一。學校創辦於1910年,始名“宜昌府中學堂”,1954年改名為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學,其間九易其名,6次搬遷。2011...
1911年10月18日晚,宜昌東門口燃起一堆火,革命黨人宣告起義。第二天早晨,宜昌道府衙門懸掛了白旗,知府金世和等官員依次相率投誠。就這樣,義軍不開一槍,被清朝...
湖北宜昌市第一中學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特色鮮明的楚天名校。學校創辦於1910年,始名“宜昌府中學堂”,至1954年改為現名,其間九易其名,6次...
夷陵位於風景秀麗的湖北宜昌長江西陵峽畔,長江中上游的分界處,屬鄂西山區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地扼渝鄂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荊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
西陵區位於長江的西陵峽口,地屬宜昌市,是宜昌市的政治、文化、商貿中心和旅遊服務功能區,總面積8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73萬。西陵區轄6個街道、1個鄉,主要...
伍家崗區是湖北省宜昌市下轄區,位於湖北省西南部,於1986年建制,全區國土面積84.03平方公里。轄4個街道辦事處33個社區居委會和1個鄉16個村委會,2010年末總人口...
喻懷恭,進士出身,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進士,道光二十八年署任湖北宜昌府鶴峰州知州。鹹豐二年因諱匿強姦等案,被湖北巡撫龔裕奏報朝廷,遭撤職並交刑部議...
興山縣,隸屬於湖北省宜昌市。因“環邑皆山,縣治興起於群山之上”而得名,縣域面積2327平方公里。2016年總人口26萬人。縣轄2鄉6鎮、114個村(社區),縣政府駐古...
秭歸縣,隸屬於湖北省宜昌市。位於湖北省西部,東經110°18'~111°0',北緯30°38'~31°11'。東與夷陵區的三斗坪、太平溪、鄧村交界,南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隸屬湖北省宜昌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鄰近長江幹流和湖南省。其境東鄰宜都市和松滋市,南抵湖南省石門縣,西與鶴峯縣、巴東縣接壤,北與長陽土家族...
據《二十四史·三國志》等文獻記載,劉封城系漢末蜀主劉備養子,副軍中郎將劉封,約於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與孟達同任宜都(時至夷陵,今湖北宜昌西北)太守所築...
大家擔心發生意外事件,唐犧支就一邊派人遙探,一面將四十一標秘密布置在荊宜施道行署附近,另派兵一排在宜昌府側,並於各城門要地分派哨兵。各部到達後,即派人...
陳熙晉(1791—1851),原名津,字析木,號西橋,義烏城區湖清門人。官至都勻府、宜昌府知府,人稱“西橋太守”,有政聲且學識淵博,著述宏富,堪稱一代鴻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