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點理論

定點理論指下丘腦中控制體重的一個點,使體重保持在一個範圍內,但這個範圍也不是固定的,當能控制自己的飢餓感擺脫下丘腦控制後,這個定點就不再是定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定點理論
定義,性質,套用,

定義

一種關於厭食症、暴食症的生物化學機制模型,主要涉及下丘腦,因此被叫做定點理論。

性質

該理論認為當下丘腦背側面受到刺激時,個體會產生飢餓感,而當腹側面受到刺激時則會產生飽足感。飢餓和飽足之間的平衡控制著飲食及其它的代謝活動,將體重“定點”。

套用

進食過多會引起熱量消耗和降低飢餓感的新陳代謝活動,進食太少則減少了新陳代謝活動,並使個體產生飢餓感。定點設定理論認為,個體節食時體重的下降會使下丘腦活動降低新陳代謝速率,並增加進食慾望,兩個過程相結合使得減肥比較困難。而成功的節食卻能夠制約這些過程,使時間得以推遲並最終獲得成功。厭食症患者善於控制自己的飢餓感,使得她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控制自己的飲食行為,這樣他們擺脫了下丘腦的控制使得減肥持續進行,而暴食症患者則陷入與這些過程的持續鬥爭,時而成功時而失敗,定點不再是固定的,隨著時間的變化忽高忽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