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癇丸

定癇丸,中醫方劑名。為祛痰劑,具有滌痰熄風,開竅安神之功效。主治風痰蘊熱之癇病。忽然發作,眩仆倒地,目睛上視,口吐白沫,喉中痰鳴,叫喊作聲,甚或手足抽搐,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滑略數。亦可用於癲狂。臨床常用於治療癲癇病發作期屬風痰蘊熱者。

基本介紹

  • 功用:滌痰熄風,開竅安神
  • 主治:風痰蘊熱之癇病
  • 分類:祛痰劑-治風化痰劑
  • 出處:《醫學心悟》
歌訣,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禁忌,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定癇二茯貝天麻,丹麥陳蒲遠半夏,膽星全蠍蠶琥珀,竹瀝薑汁草硃砂。

組成

明天麻、川貝母、半夏、茯苓、茯神、膽南星、石菖蒲、全蠍、僵蠶、真琥珀、陳皮、遠志、丹參、麥冬、辰砂。

用量

明天麻、川貝母、半夏(薑汁炒)、茯苓(蒸)、茯神(去木,蒸)各30g,膽南星(九制者)、石菖蒲(杵碎,取粉)、全蠍(去尾,甘草水洗)、僵蠶(甘草水洗,去咀,炒)、真琥珀(腐煮,燈草研)各15g,陳皮(洗,去白)、遠志(去心,甘草水泡)各21g,丹參(酒蒸)、麥冬(去心)各60g,辰砂(細研,水飛)9g。

用法

用竹瀝一小碗,薑汁一杯,再用甘草四兩煮膏,和藥為丸,如彈子大,辰砂為衣,每服一丸。現代用法:共為細末,用甘草120g煮膏,加竹瀝汁100ml與生薑汁50ml為丸,每次9g;亦可作湯劑,加甘草水煎,去渣,人竹瀝、薑汁、琥珀、硃砂沖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滌痰熄風,開竅安神。

主治

風痰蘊熱之癇病。忽然發作,眩仆倒地,目睛上視,口吐白沫,喉中痰鳴,叫喊作聲,甚或手足抽搐,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滑略數。亦可用於癲狂。

方義

本方證由風痰蘊熱,上蒙腦竅所致。每因驚恐恚怒,氣機逆亂,陽亢化風,觸動積痰,痰隨風動,上蒙腦竅而卒然眩仆倒地;肝風內動,故見目睛上視,甚或手足抽搐;痰涎壅盛則口吐白沫,喉中痰鳴;舌脈為風痰蘊熱之象。急當滌痰熄風,開竅安神為治。方中竹瀝、貝母、膽南星苦涼性降,清熱化痰,其中竹瀝尚能鎮驚利竅,貝母功擅開郁散結,膽南星兼具熄風解痙;半夏、陳皮、茯苓相合,溫燥化痰,理氣和中,是取二陳湯之義;全蠍、僵蠶、天麻功專平肝熄風而止痙。以上為本方滌痰熄風的主要組成部分。又伍石菖蒲、遠志、茯神祛痰開竅,寧心安神;丹參、麥冬偏涼清心,麥冬甘潤又能養陰潤燥,合貝母可防半夏、陳皮、全蠍、僵蠶辛烈傷陰;琥珀、硃砂鎮心安神;甘草調和諸藥。加入薑汁者,意在溫開以助化痰利竅,並防竹瀝、膽星、貝母寒涼有礙濕痰之消散。

配伍特點

諸藥相配,寒熱兼進,潤燥得宜,共奏滌痰熄風,開竅安神之功。

運用

本方為治風痰蘊熱癇病發作的常用方。臨床套用以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滑略數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對久病頻發者,須調補正氣,於“方內加人參三錢尤佳”。原書在定癇丸之後,附有河車丸一方,並日:“既愈之後,則用河車丸以斷其根。”

禁忌

因本方著重滌痰熄風先治其標,一俟癇病緩解,則須化痰熄風與培本扶正兼顧,並應注意飲食,調攝精神,以收全功。

重要文獻摘要

原書主治 《醫學心悟》卷4:“癇者,忽然發作,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則瘛瘲抽搐,目斜口喎,痰涎直流,叫喊作畜聲,醫家聽其五聲,分為五臟。如犬吠者,肺也;羊嘶者,肝也;馬鳴者,心也;牛吼者,脾也;豬叫者,腎也。雖有五臟之殊,而為痰涎則一,定癇丸主之。既愈之後,則用河車丸以斷其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