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定持法師(1922---1999),俗姓陳,名金藏,廣東省南澳縣人。民國十年(一九二二年)辛酉歲十二月初五日,出生於廣東省南澳島澳前鄉鹽埋尾漁家,是島上唯一武進士、清代乾隆年間陳定舉之後裔。定持法師才華卓越,善於講經,化度無數;他擅詩詞書法,有詩集《行腳吟》行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詩僧。又擅長岐黃之術,行醫濟世,多有奇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定持法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22
個人簡介,早期經歷,童年小事,上海深造,五次囚禁,晚年疾病,法師詩作,
個人簡介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十六歲時,在南澳屏山岩落髮出家。十八歲在南京寶華山受具足戒。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定持行腳參訪,曾歷參江南名剎,繼而負岌山東青島,入湛山寺佛教學院受學。1951年,定持法師在廣東省汕頭市居士林講經,後來任廣東省潮州開元寺監院、住持。1980年落實宗教政策,定持法師重回寺院,恢復僧裝,發願復興祖庭,募集巨資重修廣東省南澳島屏山岩黃檗祖庭。以後歷任省佛協第二屆副會長(1986年9月26日)、第五屆中國佛協常務理事(1987年2月23日)、廣 東省政協委員(1988年)、汕頭市政協常委(1988年)、中國佛協咨議委員(1993年10月21日)、 省佛協名譽會長(1991年12月21日),曾受聘為浙江省奉化。
早期經歷
縣雪竇寺方丈(1988年8月1日)、潮州開元寺方丈(1988年9月23日)、香港大嶼山蓮池寺方丈(1991年元旦)、首屆陸豐市清雲山 定光寺方丈(1995年8月31日),還被聘為《廣東佛教》顧問(1988年5月1日)、嶺東佛學院顧 問(1991年)。出訪過新加坡(1987年10月7日至12月7日)、法國(1989年2月22日至3月5日)、泰國(1993年3 月12日至4月14日,其中訪緬甸1天),多次去香港,講經中外。任汕頭市佛協會長期間,主持重建市佛協三層大樓、舉辦僧伽培訓班、組織編成《汕頭市佛 教志》。另外,募資重建了竹林精舍,購置了日光精舍,化緣一千萬元重建了南澳島屏山岩 (包括亭、廊、塔、石觀音巨像)、雄鎮關黃檗潮汕祖庭。還多次捐款救災、建校、助刊等, 長期行醫濟世,定持法師才華卓越,善於講經,化度無數;他擅詩詞書法,有詩集《行腳吟》行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又擅長岐黃之術,行醫濟世,多有奇效。半個多世紀以來,青燈古佛,孜孜不倦;晨鐘暮鼓,參透人生;博聞廣記,多才多藝,釋儒知識淵深,善於講經、楷書、詩聯、中醫、舞太極劍,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童年小事
漁家之子有善根
1921年1月25日(農曆十二月初五日)定持法師出生於南澳島雲澳區澳前鄉鹽埕尾一戶漁家, 是島上唯一武進士,清乾隆年間陳定舉之後裔。俗姓陳,名金藏,輩序號著名。金藏幼有善根。自小喜素惡葷,食葷常嘔吐,母親把腥藏在飯里也嗅得出來。在澳前鄉國小 三年級讀書時,書包里藏有從街上所買、高約15公分的瓷佛,常撫摸之。回到家裡,常身披 被單作“袈裟”,裝扮成小和尚,手持木槌以皮枕頭、大螺殼當“木魚”敲打。鄰居們笑言 :“這是和尚鬼再世”。父母說:“咱是漁家,應學討海,你敲木魚,是在敲走魚!”每天 走過木橋到隔澗的中柱鄉振雲國小讀高小時,常在下午放學後,跑去老園鄉迎雲庵或雲蓋寺 ,聽僧尼念經、做晚課。有一天,島上西天嶺屏山岩住持釋怡深師(1872—1939,麓仔圍人) ,到中柱鄉放焰口,有鄰居阿伯介紹他與之認識。大師慈悲,微笑著,摸其頭說:“阿彌陀佛,你從小好佛,善哉,善哉。找機會去我屏山岩拜佛吧!”不久,他果然尾隨其轎後登岩。父母獲悉後,雇轎夫曾國把他帶回。1931年農曆7月15日,怡深師來中柱鄉天后宮“普渡”,夜間掛單于世德堂。小金藏央求師 說:“請收我為徒吧,我要出家。”師說:“聽說你父母不準,我們作朋友往來就可。”爾後,怡深師每年農曆七月來協義善社誦經,主持放焰口佛事,他便常去會面。
上海深造
16歲虛歲(1936)時,即母故越夏的一個清晨,他這位高小一年級學生,不讓漁父知道,隨鄉人柯溪、黃枝一起向北翻山越嶺,步行往四公里遠的疊石岩。半途至水磨坑邊時,不慎跌落到深潭中,幸被發覺救起。先到疊石岩,再向北取道屏山岩,拜見怡深師,懇求收留。師深 為感動,遂收為徒孫,取外字定持,法名心傳,禮釋純鑒和尚(1898—1961),饒平縣人,常 往饒平長寧庵)為剃度師父,成為疊石岩開山祖仁智大師子孫、黃檗流派法脈。漁父聞訊, 趕到山岩,要帶子回家。定持一聽犬吠,便躲進入山林。父見兒志在佛門,只能作罷。自此,他奔波於屏山岩與饒平長寧庵之間,跟隨師父、師公念經學佛,練拳習醫,臨摹字貼。18虛歲(1938)時,定持師與潮陽縣北山岩釋道明師,同到南京寶華山隆昌寺受戒,妙柔大和 尚為得戒師。第二年,移住鎮江金山的江天寺學禪,拜首座釋遐明為第一位善知識。
1940年,住蘇州靈岩山寺,學淨土宗,做妙真方丈(約1883—1967,湖北人)侍者一年。拜靈岩山寺首座瞭然法師為第二位善知識(直到1953年4月,正式傳定持法師為第57世曹洞正宗, 法名日光)。1941年,由瞭然首座保送,入青島湛山寺佛教學校讀書,學天台宗。該校是釋亻炎虛法師(? —1963)創建,同學有妙湛(1910—1996,生前任廈門南普陀方丈)法師等。了公保送他去讀書,有段小風波。當時靈岩山寺僧人很多是江西人,了公也是江西人。江西籍四名青年僧人眼紅,質問了公:“你不栽培家鄉人,偏偏賞識廣東佬,是何用意?”了公面帶笑容,手捻佛珠說:“培養人才要看對象,定持才華出眾,將來會當法師。”臨別,了公對他諄諄勉勵 ,贈衣送藥。定持師萬分感動,勤學苦練,抱病上課,成績後來居上,未負了公一片厚愛之 心。五年後畢業,即1946年,在全校報考五人中,僅他被錄取到剛成立於上海圓明講堂的楞嚴專 宗學院(相當於大專)就讀,深造佛學。在校期間,既當學僧,兼做中國一代高僧、講堂住持 圓瑛大師(新中國佛協首任會長)的文書。因有這段因緣,大師於1947年應請撰下以“屏山” 為冠首妙聯:“屏藩毓秀圍青嶂,山水鐘靈通碧岩”(今已由定師重書刻於岩門聯)。三年後 即1949年約7月畢業考時,成績在全班四十人中獨占鰲頭。同學有明?(今中國佛協副會長) 、白聖(後為台灣佛教會長,1904——1989)等。
1949年約10月,應請到潮州開元寺當法師,與慧原法師輪流講經。
五次囚禁
五囚能醫傳奇聞
法師一生,受過五次囚禁。
1950年3月,他和汕頭市區竹林精舍鄭參廣同在南澳島,在後江碼頭準備坐船回汕頭時,因 逢海島剛解放(2月23日子夜)而軍事戒嚴,故與隨行鄭參廣和送行的釋長慶(1933—,今任汕頭鷗汀準清庵住持)都被視為敵嫌而受拘留,囚於縣公安局看守所。釋長慶是縣城人, 親友出面證實她是貧苦出身的好人,便只禁七天就釋放。法師幸得一獄友出去後,去汕向釋 蓮舟(即定會,1904—1996)法師告急,再向駐潮汕解放軍某部領導人王慰農(1904—?, 澄海縣人,出家外字純潔,返俗參加革命。後任解放軍南京某部領導人)陳情,遂與鄭參廣獲釋,受囚共三個月。獄中作《圜中記》詩四首。
1955年,當選為首屆佛協會副會長,改住國平路11號市佛協會(此前稱居士林)二樓。
1958年,他和市佛協秘書長楊騰初、釋妙秀,按上級通知到武漢市參加中南六省市佛教界領 導人會議,中央統戰部一副部長做報告,說釋虛雲(1840—1959,中國高僧)是“右派”。討論時,定持法師說:“虛雲已百餘歲,說錯話是正常,若劃為右派,在世界上影響不好。”回汕後,同年在號召“大鳴大放”中提出若干善意見解,遂與原嶺東佛教會理事長釋又宗(1904—1970)等潮僧約十人,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皆獲糾正)被戴上“右派”帽子 後,遭一連串精神迫害,每天早晚要口頭報告,三天要寫一《檢討書》,七天要寫一《改造 匯報》,又與釋又宗一起被遣到?石修築普同塔,後到市區針織三廠勞動。在“反右”前,香港大嶼山蓮池寺方丈釋玄行(?—1989)就要他去接班,後聞其“中右” ,深感惋惜,便在1959年密寄人民幣八百元作偷渡費,遂暗中雇俗鄉雲澳公社西畔大隊從賴丕之船,於1964年農曆7月30日夜裡,與所約三友,在汕頭海濱廣場沿岸登船,企圖偷渡。可能被船主告密,上船一會兒,就有公安人員乘船靠近,大喊:“釋定持等人出來!”四人全被扣押,禁在汕頭市公安局看守所。他單人受囚斗室,要他交待“叛國投敵罪”,他如實 說自己是出家人,去香港是進寺當僧人,與世無爭。經五十六天審查,實非反革命,便全部 轉為監外看管。他在囚室,醞釀作成《圜中記之二》詩四首。
1966年夏天起,“文革”極左狂潮襲擊中華大地,“右派和尚”被晉升為“牛鬼蛇神”,頻 遭抄家批鬥凌辱。1967年12月起,與七八十名“牛鬼蛇神”,被紅衛兵囚於至平路中段(今屬昇平區),汕頭地區紡織品批發站隔壁廠房中(他居二樓,住席地而睡)約八個月。後與紡織系統十餘位受害人,轉囚中山一橫桂馥里一座民房樓中(他居二樓)約四個月,最後與“受嫌要犯”四五人囚於花園裡織布二廠樓下車間隔離房中約兩個月。在總共十五個月受 隔離管訓中,全由在家弟子丘林生送監飯。定持法師在這段逆境裡賦《圜中記之三》詩二十首。
晚年疾病
釋定持法師,一九九五年始患糖尿病,一九九八年起又患胃下垂,加上年老體弱醫治無效,於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五日凌晨二十二十五分世緣告盡,在廣東省南澳島古剎屏山岩示寂,世壽七十八,僧臘六十二,戒臘六十。
法師詩作
南華禮祖題壁(四首選三)
負舂行者願無邊,只賺袈裟不賺錢
鏡樹初陳驚俗子,風幡續對動高賢。
聖師已上傳燈錄,慧命猶彰遺教篇。
從此曹溪一滴水,散為四海五湖禪。
獦獠未解作文章,卻預東山選佛場。
青石無心磨慧骨,黃梅有意說金剛。
福田畢竟非餘物,性地終歸放大光。
拜讀壇經四句偈,猶如炎熱飲冰霜。
我是祖師嫡裔孫,天涯瓶缽禮山門。
方期一宿追先覺,敢恃多聞誤後昆。
前度洗毛吝伐髓,此遭喪命不招魂。
寶林恰值空花落,信手拈來奉至尊。
四十歲自題
綸竿在手興偏濃,才說煙波便露蹤。
碧澗垂絲堪釣月,寒潭落瀑勝聞鐘。
金鱗出沒影塵里,白浪翻騰阡陌中。
今古滄桑誰是主,浮沉我亦感魚龍。
感懷
偶稱淨土偶談禪,偶爾書空事筆研。
華發頻添今日白,緇衣未褪昔時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