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和合譯本

官話和合譯本

聖經中文白話文譯本。後易名為《國語和合本》。以1885年出版的《英文修訂譯本》為藍本譯出。翻譯過程中,委員會首先指定各譯者負責某些經卷,各自完成初稿後再交由其他譯者閱讀並提出修改建議,初譯者依據建議斟酌修改後呈委員會通過,方成定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官話和合譯本
  • 外文名:Union Mandarin Version
  • 別名:國語和合本
出版背景,出版時間,影響貢獻,

出版背景

1890年,上海歐美傳教士大會討論翻譯和合中文聖經譯本問題,決定分別翻譯深文理(文言文)、淺文理、官話(白話文)3種和合標準譯本,以適應不同教育程度者的需要,實現“聖經唯一,譯本則三"的目標。其中《官話和合譯本》由狄考文、倪維思、白漢理( Henry Blodget)、富善(Chauncey Goodrich)、文書田(George Owen,又譯“歐文”)、海格思(J.R. Hykes)、布藍菲(T. Bramfitt)、鮑康寧(F.W. Baller)、鹿依士(Spencer Lewis)、克拉克(S.R. Carke)等人翻譯。其中狄考文屬美國長老會,為該譯本委員會會長,1863-1908年來華;富善屬美國公理會,在狄考文去世後繼任會長,於1865年來華;鮑康寧屬內地會,1873年來華;文書田屬英國倫敦會,1866年來華。

出版時間

《新約》完成於1904年,1907年出版;《舊約》1919年出版。譯事前後歷時28年(1891-1919),譯委會5人中只有富善看到完整譯本。在官話新舊約全部譯成之前,其他各卷譯成後即行出版,《使徒行傳》在上海由大英聖書公會、美華聖經會、蘇格蘭聖經會出版;1900年出版《馬可福音》和《約翰福音》;1903年出版《羅馬書》、《哥林多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1904年出版《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書》、《希伯來書》;1905年出版《提摩太前書》、《提多書》、《腓利門書》、《雅各書》、《彼得書》、《約翰書》、《猶大書》和《啟示錄》;1907年出版《新約全書》;在1919年前,出版摩西五經、《約伯記》、《詩篇》。譯本分“神”和“上帝”兩個版本發行。譯文基本實現“文字通暢,忠於原文,為大眾所認同”的目標,為中國教會開拓了白話文譯經的新紀元。

影響貢獻

“五四”時期,該譯本對白話文運動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多年來在中國各地廣為流傳。迄今仍是大陸及台港地區教會通用版本,也是西方傳教士對中國譯經作出的最後和最重要的貢獻。1989年,在南京印行簡體字橫排本,至1994年發行量逾1000萬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