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宗室、覺羅玉牒
- 纂修次數:28次
- 重修期間:十年
- 簡稱:玉牒、族譜
清代皇族族譜稱玉牒。每十年重修一次,自順治十八年(1661)至清亡後的1921年,共纂修28次。黃色封面為宗室玉牒,記載皇帝的直系子孫;紅色封面為覺羅玉牒,記載皇帝的...
詳細信息 覺羅玉牒 清代皇族族譜稱玉牒。每十年重修一次,自順治十八年(1661)至清亡後的1921年,共纂修28次。黃色封面為宗室玉牒,記載皇帝的直系子孫;紅色封面為...
清代玉牒從順治十七年至民國十年,先後修纂了28次。清代皇族按血緣遠近分為本支“宗室”(俗稱“黃帶子”)和旁支“覺羅”(俗稱“紅帶子”)。當時規定,凡皇帝家族...
《清玉牒》分為帝系、宗室、覺羅三個系統,其中帝系、宗室玉牒封面及包裝用明黃綾子,覺羅玉牒用紅綾。《清玉牒》首修於順治十八年(1661),定製嗣後每十年編修...
宗室系黃帶子,覺羅系紅帶子,由此以示區別。宗室被革退者系紅帶子,位列皇族家譜《玉牒》之末。例如,簽署《中英南京條約》的中方代表之一伊里布就是原為宗室,後被...
《星源集慶》冊為直系皇室冊,甲、乙、丙、丁冊為宗室冊,戊、己、庚冊為覺羅冊。《愛新覺羅宗譜》原稱《清玉牒》。清初沿襲明制於順治九年(1652年)設宗人府,...
宗室(滿語:穆麟德(讀uksun))又名黃帶子,是清朝皇族的一種。皇太極在位時規定以清顯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孫為“宗室”,其餘伯叔兄弟旁支子孫稱“覺羅”。宗室系黃...
《大清滿籍系錄》中的記載,清朝宗室中人與民間女子私生子,皆不許入皇家玉牒,...既太祖之父的叔伯兄弟及其子孫和肇祖以後諸祖子孫,止稱覺羅,有子女亦報宗人府,...
檔冊名。清代皇族戶口冊籍之一。清制,凡皇族, 以支系之遠近而區分宗室與覺羅。顯祖宣皇帝以後之本支為宗室,其伯叔兄弟之支係為覺羅。...
雍正十一年修“玉牒”:“第六子弘曕,雍正十一年癸丑六月十一日亥時,謙嬪劉氏出。”乾隆三年二月,四十二歲正當壯年的允禮遽爾病逝,果親王爵位懸虛,乾隆命王公大臣...
“宗人府”,官署名,是中國明清時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務的機構。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冊,按時編纂玉牒,記錄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時間、婚嫁、諡號、安葬的事。...
清代玉牒以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為本支,稱為宗室,入於黃冊;以塔克世的叔伯兄弟為旁支,稱為覺羅,入於紅冊。玉牒以帝系、列祖子孫、列祖女孫三個系統記載皇族繁衍...
道光三年賞戴花翎;六年八月(1826)襲睿親王;七年擔任正白旗總族長;後擔任鑲白旗漢軍都統、正紅旗蒙古都統等職,管理過左右兩翼宗學,做過玉牒館總裁、鑲黃旗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