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碟(皇族族譜)

玉碟(皇族族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玉牒,中國歷代皇族族譜稱為玉牒,唐代已有,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清代玉牒分滿、漢兩種文本,自順治十三年(1656年)題準,每十年編續一次,在清代共編26次,民國後到1921年又修兩次。分帝系,支系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碟
  • 遺產名稱:清代玉牒
  • 形成年代: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1921年
  • 文獻數量:2600餘冊
簡介,清代玉牒,意義,價值,相關文獻,

簡介

宗室(直系)玉碟
中國皇帝的宗譜。清代玉牒記載了自顯宗皇帝塔克世以下子孫名譜,其中有婚嫁、生育、繼嗣、封爵、授職、升遷、降革及死亡,大體以帝係為統,長幼為序,男女各按宗支、房次等進行排列,規定10年修造一次。
玉牒,中國歷代皇族族譜稱為玉牒,唐代已有,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清代玉牒分滿、漢兩種文本,自順治十三年(1656年)題準,每十年編續一次,在清代共編26次,民國後到1921年又修兩次。分帝系,支系等。清代玉牒現存1070冊,是中國唯一完整系統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譜,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家譜。

清代玉牒

清代玉牒是清朝歷代皇帝的宗族譜。分滿、漢文兩種。文獻系統記錄了清朝歷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譜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國宗譜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寶貴价值。為清朝官修、皇家檔案館(皇史宬)的尊藏本。從形制、體積、裝裱等方面都堪稱世界宗譜之最。
皇族的族譜稱作“玉牒”。我國歷代王朝均修玉牒,不過,唯一完整系統地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譜只有清代玉牒。
從順治十八年開始,共纂修玉牒28次
清代順治十三年開始,每10年纂修一次玉牒,屆時開設玉牒館,由皇帝欽定正副總裁,下設總校閱官等。從順治十八年初次纂修玉牒開始,共修玉牒28次。
清代玉牒的纂修體現了嚴格的等級尊卑觀念,並充分反映了封建的綱常倫理,它表現在皇族命名、排列順序及編修方法等多方面。
在封建社會,皇帝享有至高無上的尊嚴。在宗室玉牒中,以帝係為統,按照輩份為序,每一輩首列皇帝,自近支推及遠支。皇帝之名,必須避諱,玉牒中凡出現皇帝名字之處,必用小塊黃綾蓋住,以表敬重。多數情況只寫皇帝年號或廟號,而不直書皇帝名字。
玉牒最厚的一冊達85厘米,重約90公斤
清代玉牒以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為本支,稱為宗室,入於黃冊;以塔克世的叔伯兄弟為旁支,稱為覺羅,入於紅冊。玉牒以帝系、列祖子孫、列祖女孫三個系統記載皇族繁衍的情況。
編修方法有直格和橫格兩大類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玉碟庫
直格玉牒每頁畫16行豎格,一般1至2格記載一個人名項,反映同一輩宗室覺羅男女的詳細情況,原則上每一輩訂一冊,但也有幾代合訂的玉牒。皇子還記有封謚等情況。
而有關皇帝的記載尤其詳細,通常要占去兩三頁,除上述各項外,還包括被立為皇太子年月、即位年月日、諡號、廟號、生母姓氏及其徽號,以及后妃的晉封情況。
但是並非所有后妃都能載入玉牒內皇帝一欄中。道光十七年以前,后妃生有子女,才準載入玉牒;道光十七年改定,皇后無論有無子女,俱著載入下牒,皇貴妃以下生有子女者載入,無子女者概不載入。這樣,既體現尊卑有別,也符合“母以子貴”的封建傳統觀念。
橫格玉牒,其形式為每頁畫有13行橫格,每橫格代表一個輩分,輩分最高者寫於卷首第一橫格,其子孫後裔依輩份遞降。皇族女子不載入橫格玉牒,只能載入按輩份編修的直格玉牒。
玉牒按冊籍大小分為大開本和小開本,大開本為90厘米х45厘米,小開本為54厘米х31厘米。越是後來的朝代,玉牒的頁數越多,份量越重。有一冊光緒朝纂修的玉牒厚85厘米,約重90公斤。
纂修
清代玉牒的纂修,在文字上有滿漢文之分。清朝前期重要文書,俱用滿文書寫,修玉牒也是如此,順治、康熙兩朝所修玉牒,僅有滿文。
雍正元年,增設漢主事二人,於進士內遴選,經皇帝引見後,補授職官。以後每年宗室覺羅子女開列送府時,即以滿漢兩種文字造入冊籍。因此,清代玉牒除少數前期纂修的是滿文外,基本上都以滿、漢兩種文字寫成,其格式內容完全一致。
玉碟(皇族族譜)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玉碟庫
文獻遺產名稱:清代玉牒
文獻形成年代: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1921年
文獻數量:2600餘冊
文獻保存者: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故宮西華門內
郵編:100031
文獻提名申報者: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文獻內容及評介:清代玉牒是清朝歷代皇帝的宗族譜。分滿、漢文兩種。該檔案文獻系統記錄了清朝歷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譜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國宗譜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寶貴价值。該文獻為清朝官修、皇家檔案館(皇史宬)的尊藏本。從形制、體積、裝裱等方面都堪稱世界宗譜之最。
玉碟(皇族族譜)
宗室(直系)玉碟
玉碟(皇族族譜)
宗室(旁系)玉碟

意義

為研究人口學提供了精確的數字依據
以清代子女最多的康熙皇帝來說,他共有皇子35人,皇女20人,但真正活18歲成年者只有皇子20人,皇女8人;5歲前死亡的皇子12人,皇女10人,已成年者也多數死於40多歲的中年期。 壽命在70歲以上者只有皇十二子允祹(79歲)、皇十六子允祿(73歲)、皇二十三子允祁(73歲)。皇女中壽命最長的是第六女格靖固倫公主,也只活到57歲。
而順治皇帝情況更糟,8子6女中,8歲前死亡的皇子有4人,皇女5人,皇子壽命最長的當數皇三子玄燁(即康熙皇帝),享年69歲,皇女中只有第二女活到成年,也僅活了33歲。 由此可以了解到,當時的醫療衛生條件水平很低,加之皇族成員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其死亡率是很高的,平均壽命也不長。清代皇族女子的死亡率較男子更高,平均壽命較男子為短,這和現代社會女子人均壽命普遍高於男子的現象正相反,很值得研究。
皇帝御覽玉牒的禮儀隆重
玉牒修成後,要舉行“恭呈御覽”的禮儀,請皇帝“御保和殿受書,御太和殿受慶賀禮”。儀式隆重複雜,先由欽天監擇良辰吉日,禮部在太和門設玉牒香案,宗人府設彩亭,自玉牒館恭捧玉牒置於彩亭內,行至太和殿,捧置中和殿案上,展開玉牒,請皇帝升中和殿“恭閱玉牒”。
迎送玉牒的禮儀中,由侍衛前引後護,另有黃蓋、龍旗、御仗並奏導迎樂,文武百官盛朝服跪迎、跪送。禮儀結束,一套玉牒送皇史宬尊藏,另一套送宗人府玉牒庫暫存,備送盛京。

價值

最後一次修訂的清代宗室玉牒多達7000頁,其中僅詳實記錄的宗室男性就有10餘萬人,從這個角度說,清代玉牒堪稱世界上記載最豐富的族譜。
清代玉牒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數量大史料多、有人口繁衍連續完整的記錄,特別是女性人口資料和婚姻資料齊全。正因為如此,在研究清史的中外學者眼裡,清代玉牒是一個真正的寶庫。此外,清代玉牒用滿漢兩種文字繕寫,裝幀華美,書法雋秀,也是極具審美價值的珍貴文物。

相關文獻

  • 萬方數據期刊論文清代玉牒研究 - 蘭台世界 - 2006 ( 18 )
  • 萬方數據期刊論文關於光緒朝玉牒尊藏盛京皇宮禮儀變通幾個方面的問題 - 滿族研究 - 2007 ( 3 )
  • 萬方數據期刊論文從清代玉牒看清代的宗法制度 - 滿族研究 - 2007 ( 1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