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榮

宋立榮

宋立榮, 男, 1961年2月出生。江蘇鹽城人。1988年以來,一直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現任研究員。曾任藻類學研究室副主任、水環境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水環境與人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起擔任藻類生物學及套用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6月起擔任中國科學院藻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擔任中國科學院野生生物種質庫-淡水藻種庫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立榮
  • 出生地:江蘇鹽城
  • 出生日期:1961年2月
  • 職業:研究員
教育背景,研究方向和成果,學術團體任職,擔任學術期刊編委情況,學術榮譽,其他榮譽,著作,

教育背景

1978.9-1982.7, 南京大學生物系植物學專業,學士;1982-1988: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理學博士;1991-1993,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訪問學者;

研究方向和成果

1、藍藻水華生態生理學;2、藍藻毒素和藍藻異味物質的產生、歸趨、檢測和控制技術;3、水生態系統的退化成因及修復技術原理;4、藻種資源的保藏和套用。 聚焦藍藻水華、藍藻毒素科學問題,在巨觀和微觀層面上系統地加以研究並在本領域國際主流刊物上發表系列論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用實驗證據指出群體形態是微囊藻在自然環境中成為優勢種群並能長期維持的重要的與其他藻類,尤其是群體和單細胞的生理特性,發現群體微囊藻在營養鹽利用、光合活性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發現環境濃度的微囊藻毒素具有生物學功能; 2、系統研究了太湖梅梁灣藍藻水華動態及其藍藻毒素在水柱中、底泥中及水生生物體內的來源、分布、遷移、歸宿,評價了毒素對飲用水和水產品的食用安全性的影響,研究結果為太湖以及其他湖泊藍藻及其毒素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 3、是國內最早開展水體藻類異味研究的團隊之一。揭示了典型水庫中藻類和底泥中放線菌導致水體異味的途徑和不同作用方式; 4、開發了系列藍藻毒素的新的檢測技術,其中藍藻毒素檢測試劑盒廣泛套用於各個部門;主持制定了我國藍藻毒素檢測國家標準; 5、 帶領研究團隊開展滇池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長期觀測,同時開展了滇池重污染湖灣的生態重建,取得了良好的示範效果,為滇池及類似污染湖灣的污染控制和生態重建探索了一條可借鑑的技術思路和示範技術。獲首屆全國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6、致力於我國淡水藻種資源的保藏、利用和管理,為我國藻類基礎和套用研究做出了持續貢獻。
擔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973項目)“大中型淺水湖泊藍藻水華暴發機理研究”(2008-2012)首席科學家。2011年兩次受邀在國際學術大會上作大會特邀報告,第九屆國際產毒藍藻大會(ICTC9,南非2013年8月)組委會委員。

學術團體任職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藻類學分會 理事長(2011-2015)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 副理事長

擔任學術期刊編委情況

國際期刊:
Ecological Informatics(2006-)
Algae(2012-)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
國內期刊:
《水生生物學報》、《湖泊科學》

學術榮譽

1、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2年(排名 2)
2、<高級水生生物學〉課程獲中科院“特色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1,2008)
3、973項目“湖泊富營養化過程與藍藻水華暴發機理研究”獲環保部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
(排名 4,2009)
其他

其他榮譽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優秀教師(2006)
全國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2009)
中國科學院優秀共產黨員(2011)
宋立榮研究員被評為中科院優秀共產黨員宋立榮研究員被評為中科院優秀共產黨員

著作

藍藻水華形成過程及其環境特徵研究藍藻水華形成過程及其環境特徵研究
藍藻水華形成過程及其環境特徵研究 - 宋立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