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用臣

宋用臣,字正卿,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宋神宗年間曾任登州防禦使宣政使、瀛州刺史、蔡州觀察使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用臣
  • 職業宋神宗年間曾任登州防禦使宣政使、瀛州刺史、蔡州觀察使等職。
  • :正卿
  • 籍貫:開封(今河南開封)人
歷史評價,人物生平,

歷史評價

《宋史》稱其“為人有精思強力,神宗建東西府,築京城,建尚書省,起太學,立原廟,導洛通汴,凡大工役,悉董其事”,為著名建築家和水工專家。

人物生平

汴河以黃河水為源。宋代雖採取許多措施,但泥沙淤積日益嚴重。據沈括《夢溪筆談》稱,到熙寧初,“京城東水門,下至雍丘(今河南杞縣)、襄邑(今河南睢縣),河底皆高出堤外平地一丈二尺余,自汴堤下瞰民居,如在深谷”。為了根本改善汴河條件,保證京都供應,撇開黃河改引洛水入汴之議遂起。元豐元年(1078年),朝廷曾派數人往汴口考察,有人以為黃河河道北滾,“退灘高闊,可鑿為渠,引洛入汴”;有人以為“工費浩大,不可為”。二年正月,神宗復遣宋用臣前往調查。用臣返回京城後,認為引洛入汴之議可行,並提出了自己的補充意見:“自任村沙谷口至汴口開河五十里,引伊洛水入汴河,每二十里置束水一,以芻楗為之,以節湍急之勢,取水深一丈,以通漕運。引古索河為源,注房家、黃家、孟家三陂及三十六陂,高仰處瀦水為塘,以備洛水不足,則決以入河。又自汜水關北開河五百五十步,屬於黃河,上下置閘啟閉,以通黃、汴二河船筏。即洛河舊口置水澾,通黃河,以泄伊、洛暴漲。古索河等暴漲,即以魏樓、滎澤、孔固三斗門泄之。計工九十萬七千有餘。仍乞修護黃河南堤埽,以防侵奪新河。”神宗批准了這個方案,“三月庚寅,以用臣都大提舉導洛通汴”。“四月甲子興工,……六月戊申,清汴成,凡用工四十五日。自任村沙(谷)口至河陰縣瓦亭子;並汜水關北通黃河,接運河,長五十一里。兩岸為堤,總長一百三里,引洛水入汴。七月甲子,閉汴口,徙官吏、河清卒於新洛口”。引洛濟汴工程全部竣工。
引洛入汴後,泥沙大為減少,汴河航道改善,漕運順暢。元祐年間雖曾一度復引黃河水入汴,但不久即再引洛通汴。直到北宋末年,汴河的水源一直以洛河為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