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爾廉(1915~1994)1915年生於天津,河北衡水棗強新屯鄉東黃甫村人。歷任江西有色分局局長,重工業部有色金屬管理局中南有色分局黨組書記、局長,冶金部基建局副局長,湖南省冶金廳廳長、黨組書記,國家經委物資總局金屬材料局局長,國家物資部金屬局局長等職。1994年11月12日,宋爾廉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爾廉
- 籍貫:河北衡水棗強新屯鄉東黃甫村
- 出生日期:1915年
- 逝世日期:1994年11月12日
- 出生地:天津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宋爾廉,1915年生於天津,河北衡水棗強新屯鄉東黃甫村人。少年就讀於天津南開中學,深感國家之積弱,列強之欺凌,遂立志報國,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投身抗日救亡活動。1933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翌年考入北京大學。1935年在“一二·九”學生運動中,宋爾廉積極參加北大抗日救亡活動,參與組織“民校”學生遊行示威,張貼標語,街頭宣傳,書寫壁報,教唱抗日歌曲。1936年,他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
1937年盧溝橋“七·七”事變後,隨即與平津同學會的一批大學生奔赴太原,被派到井陘抗日機關“冀西民訓處”教育部任副主任,在北起阜平、南至沙河縣平漢鐵路以西的13個縣,發動和組織民眾進行抗日活動。他1937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任昔(陽)東縣抗日政府縣長兼抗日中學校長,組織敵後武工隊、鎮壓漢奸、減租減息、徵收公糧,有力地支援了太行區的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期間,他還先後擔任過太行一專署教育科長、晉冀魯豫邊區太行第一中學校長、行署教育處副處長、一專署副專員。1947年宋爾廉跟隨劉、鄧大軍南下大別山,經武安、邯鄲、大名進入山東境內,連夜渡過黃河,經過20天的急行軍,抵達皖西六安縣,被任命為六安地區工委書記兼六安縣縣長。他在六安籌措糧草和棉衣,源源不斷向主力部隊輸送。陳錫聯司令員和曾紹山副司令員來六安縣視察,稱讚他有辦法,有能力,有膽識。不久皖西黨委成立,他被任命為皖西二分區專員。1948年調任皖西四分區副書記。1949年調任中原人民政府教育秘書主任、公營企業部處長。
從新中國成立到1966年,宋爾廉一直在有色金屬冶金工業和流通戰線工作,歷任江西有色分局局長,重工業部有色金屬管理局中南有色分局黨組書記、局長,冶金部基建局副局長,湖南省冶金廳黨組書記、廳長,國家物資總局金屬材料局局長,國家物資部金屬局局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在江西指揮贛南鎢礦恢復生產。1950年周恩來總理當面指示,要求生產一萬噸鎢砂提供給蘇聯,作為蘇聯156項援建項目的補償。他臨危受命,帶領廣大幹部職工在一片廢墟的境況下,如期完成了這一事關中蘇關係的艱巨任務,把一個遍地民窟的破敗礦區改造成一個既有地質勘探、採礦、選礦,又有設計建築,功能齊全的國營礦山生產基地。贛南鎢礦本身也是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之一。其後,他在冶金工業部負責第一個五年計畫有色金屬重大項目建設的勘察、設計、設備訂購、職工培訓等生產準備工作,在湖南領導冶金部門利用當地資源促進了有色金屬和鋼鐵工業的大發展,為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起步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世紀60年代初期,他到物資部門工作,認真貫徹黨中央制定的物資管理工作方針、政策,在全國金屬材料流通機構的組建、幹部配備、業務開展等方面做了一系列開創性的工作,為我國金屬材料流通事業打下了基礎。
“文化大革命”中,宋爾廉被誣陷遭迫害,停止工作長達12載,直到1978年,宋爾廉才得以徹底平反,恢復了黨籍、工作,擔任國家物資總局副總局長。他參與組織領導全國物資行業的改革工作,深入生產流通企業調研,勇於探索和解決物資體制改革中遇到的新問題,為物資體制改革和物資流通事業發展任勞任怨,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
1982年離休後,宋爾廉擔任國家物資總局諮詢中心總幹事、物資部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在農村物資工作、省市金屬公司協調經營、物資協作等方面,積極探索改革的新路子,為物資工作重大決策提出了許多寶貴的諮詢意見。
1994年11月12日,宋爾廉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