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滅曹之戰

宋滅曹之戰

宋滅曹之戰發生於公元前487年,是春秋末期影響較大的一次兼併之戰。宋國通過對曹國數次的圍攻,最終攻破陶丘(今山東定陶)。宋景公殺曹伯陽滅曹國而有其地,國力迅速增強。

曹國凡歷六百餘年,終亡於宋人之手,標誌著傳統諸侯國的沒落,其亡後僅十年,楚滅陳;十五年,越滅吳;四十一年,楚滅蔡。

基本介紹

  • 名稱:宋滅曹之戰
  • 地點:曹國
  • 時間:前487年
  • 參戰方:宋國、曹國、鄭國
  • 結果:曹國滅亡
  • 主要指揮官:宋景公、曹伯陽
歷史背景,戰爭過程,滅亡原因,政治,外交,地理,其他戰役,公元前680年,公元前642年,公元前605年,

歷史背景

春秋時期,曹國嵌於宋、衛、魯、鄭之間,乃四戰之地,疆域日漸削小。曹共公得罪晉文公,晉文公伐曹,諸侯將曹國土地瓜分。晉楚城濮之戰後,曹國依附於晉國,得以延續。曹悼公宋國朝見,被宋景公囚禁至死,與宋關係惡化。曹伯陽即位,任用公孫彊主政,欲圖霸業,主動宣布與晉國斷交,出兵伐宋。宋國一直想北拓,通過戰爭最終兼併曹國。

戰爭過程

公元前492年(曹伯陽十年),宋國樂髡率領軍隊攻打曹國。
公元前489年(曹伯陽十三年),宋國向率領軍隊攻打曹國。
公元前488年(曹伯陽十四年),曹國宣布與晉國斷絕外交關係,並派兵攻打宋國。秋季,宋景公派兵圍攻曹國。晉國不予援助。公孫彊在陶丘郊外修築五座城邑,分別為黍丘、揖丘、大城、鐘、邘。宋景公圍攻陶丘,雙方相持,曹國內耗嚴重,食物匱乏,曹伯陽向鄭國求救。鄭國認為宋滅曹於己不利,遂進攻宋國。
公元前487年(曹伯陽十五年),春季,宋國軍隊撤退,曹國人登城痛罵。宋景公聞訊大怒,回師反擊,攻破陶丘,殺死曹伯陽和公孫彊,曹國滅亡。

滅亡原因

政治

曹悼公死於宋國,曹聲公、曹隱公相繼被弒。曹伯陽不理朝政,任用公孫彊為司城,不顧國小力微,妄圖稱霸。

外交

曹國與宋國世仇,互相為敵。曹國背晉侵宋,為宋景公滅曹提供了契機。

地理

曹國處在四戰之地,宋國一直想向北擴張。顧祖禹言曹國“四達之沖。春秋時,曹最為多事,會盟征伐,幾於無歲不與也。既而侵逼日至,卒以先亡。自戰國以來,河、濟有難,曹輒先受之。朱黼曰:曹南臨淮、泗,北走相、魏,當濟、兗之道,控汴、宋之郊,自古四戰用武之地也”(《讀史方輿紀要》卷三十三)。

其他戰役

公元前680年

宋攻曹之戰。公元前680年,周、齊、曹、陳四國聯合攻宋,宋桓公被迫乞和。宋人抱恨不服,常耿耿於懷。公元前645年,楚軍進攻徐國。為了救徐抗楚,齊桓會召集魯、宋、陳、衛、鄭、許、曹七國之君,舉行牡丘會盟,商定聯合出兵救徐。會後,諸侯率軍進抵宋國西部的匡邑(今河南睢縣),繼而由各國大夫繼續南下救徐。七月,齊、曹兩國之師對親楚的厲國(今河南鹿邑)發起進攻,藉以牽制楚軍。此時,宋軍乘曹師遠征、國內空虛之機,發兵北上,進攻曹國,以報諸侯攻宋之仇,並大肆搶掠,滿載而歸。

公元前642年

陶丘之戰。公元前642年冬,齊桓公、管仲相繼辭世,齊國五公子爭奪王位,發生內亂。易牙、豎刁殺掉群臣,立公子無虧繼承君位。世子昭逃往宋國,乞求宋襄公援助。於是,宋襄公率曹、衛、邾等四國聯軍,東進攻齊,殺掉齊國新君公子無虧,而立世子昭繼位,是為齊孝公。宋襄公平定齊亂之後,企圖繼齊桓公之續,稱霸中原。
宋滅曹之戰
公元前641年,在曹國南境召集諸侯會盟於睢水之上,史稱曹南會盟。為了向東夷諸侯示威,宋襄公濫施淫威,以滕、鄫兩國國君遲到為由,“令邾子殺鄫子以祭睢水之社神,滕子以重賄得免。”襄公的哥哥見狀,勸他說:“昔齊桓公存三亡國以屬諸侯,義士猶曰薄德。今一會而虐二國之君,又用諸淫魂之鬼,將以求霸,不亦難乎?”宋襄公不聽,遂誅殺鄫子。宋襄公的淫威不僅沒威住諸侯,反而施得其反,曹國即拒不再從宋。於是,宋襄公率師北上,興兵伐曹,並包圍曹都陶丘數日,雙方激戰,不克而返。後來,宋襄公不思富國強兵,而一昧醉心於虛幻的霸業,結果在盂邑盟會上遭楚成王拘捕捆綁,後又在楚宋泓水之戰中腿部中箭,次年因箭傷不治而亡。陶丘之戰,是宋襄公濫施淫威之戰例。

公元前605年

宋攻曹陶丘之戰。公元前605年,宋文公時,宋公子須(宋文公的弟弟)與宋昭公之子,聯合武氏、穆氏密謀叛亂,被宋文公察覺後,宋文公殺了弟弟公子須和昭公之子,並命令戴、莊、桓三氏族攻打武氏,將武氏、穆氏兩族人驅逐出宋國。後來,流亡在外的武、穆兩族人,借曹國之兵攻宋。試圖推翻宋文公政權,被宋軍擊退。公元606年秋,宋文公為了報復曹國幫助武穆兩族的敵對行為,發兵攻曹。宋軍進圍曹都陶丘,不克而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