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淵源
- 字:子靖
- 籍貫:永春五里街鎮儒林村人
- 出生:1882年
個人簡介,生平事跡,
個人簡介
宋淵源。l8歲參加縣學生員(秀才)考試,名列榜首。光緒三十一年,到福州福建優等師範學堂學習。畢業後東渡日本,肄業於東京體育會兵事科,並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學成回國,與邑人倡辦永春中學堂,設書報社,介紹西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和科學知識,同時倡辦州立高初兩等國小堂和私立新智國小堂,任永春中學堂監學兼兩等國小堂堂長和州視學。宣統元年(1909年),淵源再度赴日,肄業於明治大學。
生平事跡
辛亥武昌起義,淵源奉派返閩協助孫道仁、彭壽松等光復閩省。福州光復後,淵源任都督府參事。後奉派到廈門、漳州、泉州、惠安、南安、安溪、永春等地,安撫軍民。先後推薦永春縣青年余逢時、潘節文、林慶榮、余承堯、王榮光、林懷瑜等到南京軍官學校和日本陸軍士校、日本東京體育會兵事科學習。
民國元年(1912年),淵源任福建省議會議長,並膺選為國會參議員。翌年7月,李烈鈞在江西發動“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閩省回響。“二次革命”失敗後,淵源離開福州,轉赴南洋各地,發動討袁,並在香港成立討袁軍事統籌部。民國4年秋,回閩參加領導討袁鬥爭,並奉孫中山令,與葉青眼、許卓然等在廈門成立中華革命黨福建支部,淵源任支部政治委員。閩省反袁鬥爭失敗後,淵源轉奔上海、香港等地,圖謀再舉。討袁鬥爭結束後,淵源到北京參加國會工作。民國6年,張勛復辟,解散國會,孫中山在廣州發動護法戰爭,淵源即赴廣東參加,並派王榮光、趙光、寧益生等回閩南組織民軍。粵軍入閩後,永春、德化、安溪、仙遊等地民軍組織閩南護法軍,公推淵源為總司令。民國l0年,護法軍被李厚基收編,淵源因病赴粵療養。
民國ll年6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淵源謁孫中山於永豐艦,建議先入閩收編閩省民軍為討賊軍,在閩省立足後再回師討賊,為孫中山所採納。淵源即委王榮光負責收編閩南民軍。不久榮光為部屬出賣遭害,淵源急回福建安撫榮光舊部。繼任粵軍總司令許崇智率軍援閩,閩南各地民軍擁淵源為東路討賊軍第八軍軍事委員長。10月,北洋軍閥戰敗退出閩省,孫中山委任淵源為閩南宣慰使,統領閩南各地民軍。不久,許崇智回粵,北洋軍閥孫傳芳部屬周蔭人乘機入閩。淵源退居永春,聯絡民軍吳威、陳國輝、盧興邦等部共同抵禦,設聯合指揮部於永春,派田畝捐數萬元以充軍費。民眾無力交納,紛紛逃往南洋。
民國l5年冬,何應欽率領東路北伐軍入閩,淵源建議改編各地民軍為福建國民軍,參加北伐。何採納其建議,並設參謀團負責統籌接應,以淵源為參謀團主任。北伐軍統領福建全省後,淵源辭去軍旅職務,就任國民政府委員。民國l7年,兼任僑務委員會常務委員,發動華僑捐資創辦福州三民中學。
“福建事變”期間,蔣介石任命宋淵源為宣撫特派員。策動翁照垣部背叛十九路軍。十九路軍失敗後,淵源任福建省政府顧問,協助保全處將各地民軍整編為保全團。抗日戰爭開始,淵源由上海輾轉經香港至新加坡,參加南僑代表大會,並在南洋各地宣傳抗日,發動華僑支援祖國抗戰。民國28年,回國赴重慶,就任國民參政員。抗日戰爭勝利後,回上海定居。民國35年,被圈定為國民政府“國大”代表,參加“國民大會”。l950年,自福州經香港赴台灣,任國民黨“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1961年病故於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