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宋桂玲,女,豫劇小皇后。祥符調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為國家一級演員。1933年4月15日,農曆癸酉年三月廿一日生開封。10歲進開封快樂戲院學唱豫劇,專攻刀馬、花旦。曾師從豫劇老藝人
趙清和,後又曾隨京劇藝人金絲猴學練武功,12歲便以“文武雙全”之譽擔任主演。她性情剛烈,學藝刻苦,勤於鑽研。從藝57年,積一身絕技。宋老師一生演出了近150部戲,不僅以花旦、閨門旦著稱,而且能翻能打,是豫劇女演員中少有的“文武全能”。1952年,年僅19歲的宋桂玲參加中南區戲曲觀摩會演,以一折《投衙》竟與“豫劇皇后”陳素真獲同等獎勵。之後,又赴朝鮮前線參加了“抗美援朝”慰問演出,20歲時已聞名遐爾。詩人阿蔚四十年後憶及當年看宋老師演出《陳妙常》的情景,曾賦詩讚曰“苦戀潘生意綿綿,禪堂焉能拴心猿!難得秋江睹風采,耿耿於懷四十年。” 她的《秦香蓮》、《桃花庵》、《穆桂英下山》等在廣大觀眾中享有盛譽。尤其是經她精心修改的傳統劇目《香囊記》(修改後名為《抬花轎》),精彩至極,轟動一時。1982年4月在北京演出時,國際劇協英國中心主任米歇爾、朱里安特意拜訪宋老師,十分推崇她的表演、演唱。著名導演謝添也非常喜愛此劇,要為宋老師拍電影。時至今日,《抬花轎》的劇名已經代替了以前的《香囊記》、《文武換親》,每逢歡慶時刻, “府門外三聲炮花轎起動”的唱段還都是必唱的曲目。此劇已經成為了豫劇花旦行當的看家戲。
宋派藝術
宋桂玲老師的唱腔俏、醇、脆;身段嬌、嫻、美。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她主演過150多部戲,塑造了近百位性格迥異、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抬花轎》中的周鳳蓮,便是其中頗具特色、生動鮮明的一個藝術形象。《抬花轎》原名《香囊記》,在豫劇舞台上已流傳多年,雖未達到家喻戶曉,但無數戲迷耳熟能傳。在長期舞台實踐中,宋桂玲認為《香》劇是以反映張志誠和王定雲的愛情為主線,周鳳蓮只是個陪襯角色,因此她想把這個心直口快、爽朗天真、樂於助人的人物在舞台上樹起來,成為《抬花轎》的主角。於是先後四易其稿修改劇本,而後在白口、化妝、人物性格、做戲等方面調動一切藝術手段,多側面、全方位加重周鳳蓮的分量。特別是坐轎時的一段唱,為了達到聲情並茂,唱腔與舞蹈巧妙結合,宋桂玲每天對著錄音機從早上8點到12點,翻來覆去地唱,一字一句地聽,同時配上坐轎動作,一點一滴地琢磨,一招一式地練,整整苦練了兩個月,直到演出後觀眾用熱烈的掌聲開了“收條”,她才如釋重負。修改後的《抬花轎》把鳳蓮刻畫得嬌媚而不輕浮,憨直而不帶傻氣,因此“坐轎”一折的唱腔,很快不脛而走,廣為傳唱。
宋桂玲老師熱愛戲曲事業,熱愛觀眾。就在她逝世的前幾個月,還帶病參加老年樂藝術團,經常為老幹部慰問演出,有時中午拔了吊針,下午就粉墨登場,臨終前在病房還向徒弟們授藝。1999年5月17日,農曆己卯年四月初三日逝世.
藝術特色
《抬花轎》(原名《香囊記》)一劇,她在50年代初已把“瘋丫頭”周鳳蓮唱紅後,又不斷揣摩,不斷改進,為使周鳳蓮的性格更豐滿,於20世紀70年代末第一次在新娘子坐
花轎時加上了一節歡快活潑的唱段。韻味醇厚的祥符調[二八板]把這個戲唱得歡,唱得活,唱得熱鬧騰天。宋桂玲又根據自己
嘴皮子快、吐字清晰的特點,還在該劇中加進了難度很大的兩段唱——夸香囊和夸妹妹,聽來如珠落玉盤。後學者則因難度過大,對此兩段唱腔很少問津,令人抱憾。
藝術人生
宋老師是個倔強的女人,非常要強,總想靠藝術征服人,從來不
巴結逢迎別人,從小到老都這樣。正是這種性格,使得她學戲比別人刻苦,練功比別人勤奮,也正是這種性格,她才能很早的在藝術上出人頭地。十多歲的時候,她就紅遍了整個省城開封。甚至整個河南都為這樣有藝術
天賦的小演員震驚,當時的報紙紛紛稱她為“豫劇小皇后”。趕走日本人後,演出比以前頻繁了,對棚的事情也就多了。場面只要宋桂玲一到,那場面立即改觀。當時在鄭州,四個劇團對壘,而且有被列入五大名旦的演員,一個戲班為了能得到那面
紅旗從而領取額外的報酬,從開封請來了宋桂玲,果然,人們果然象難民拾災糧一樣向這個戲台前擁來。當時的會首由衷的讚嘆到“宋桂玲,真靈!”。時隔50年,宋老師的
回憶錄在台灣出版的時候,陳立夫聽說是民國期間“豫劇小皇后”的著作,欣然題了書名。她學戲唱戲的時候,正趕上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內
革命戰爭,戰爭給人民,尤其是給藝人帶來的痛苦她深有
體會。民族的解放,人民的自由,讓她深深的體會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顧生命危險去慰勞朝鮮戰場上的解放軍戰士。因為愛這個新生的祖國,她決意到當時的老區濮陽等地去“提高那裡的文藝水平”,無庸置疑,這是首要的原因,除此之外,據當時在和平劇團琴師(王素君老師的丈夫)後來回憶認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解放前後的“和平劇團”來了兩個大主演,一個是李志貞,另一個是關靈鳳,這兩個人的
水平確實也是非凡的,她們主演的絕大多數都是陳派戲,關靈鳳是樊粹庭的學生,不用細說,肯定是以陳派戲主打。
李志貞也是陳素真的崇拜者,觀眾中曾這樣一句戲言“李志貞,真不中,三天兩頭《義烈風》(李的水平其實是很高的,在宋老師的回憶錄里有記載,甚至曾令宋老師感到有隱隱的
壓力)。當時的宋桂玲正是從少年向青年過度的時期,
思想和藝術都漸趨向獨立,她看出了民眾對反覆演唱老劇目的不滿情緒,想改革,而當時的和平劇團沒有革新的氛圍,她也想出去獨闖一翻天地,創立屬於自己風格的流派。可是,她低估了老區的困難,低估了宣傳對藝術文化的重要性。陳素真革新成功因為碰到了樊粹庭,
常香玉發展成名,是因為嫁給了
陳憲章,而她,卻遭遇到的是讓她傷痕累累的王長江。
演出記錄
曾在《鬧書館》中飾秦雪梅、《大狼山》中飾九花娘、《大破天門陣》中演穆桂英、《刀劈楊藩》中演樊梨花。
解放後,主演過《穆桂英下山》、《香囊記》(《抬花轎》)、《三哭殿》、《蝴蝶杯》、《陳妙常》等傳統劇目及《李雙雙》、《鐵流戰士》等現代戲。1952年參加中南區第一屆
戲曲觀摩會演,演出《蝴蝶杯》中“投衙”一折(飾胡鳳蓮),獲一等演員獎。1953年赴朝鮮,在戰地演出《花木蘭》、《克敵榮歸》、《紅娘》、《斷橋》等戲,被評為人民
功臣。1954年起先後擔任開封民樂劇團和安陽地區豫劇團團長。1956年參加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會演,獲一等演員獎。她主演的豫劇《黃金嬋》、《茶瓶計》等曾灌制過唱片。1962年入黨,後為開封市戲曲學校校長,中國劇協會員、
河南省文聯委員、河南劇協理事。她的唱腔為豫劇中的“祥符調”,清脆圓潤,優美婉轉,表演樸實深沉,細膩逼真,為廣大觀眾所稱道。
演出視頻
1 宋桂玲 穆楊會 勸小將你不必 .flv
2 宋桂玲 抬花轎 府門外三聲炮花轎起動.flv
3 宋桂玲 抬花轎 這個香囊繡得真好看 .flv
4 宋桂玲 游龜山 那一日抱父屍淚流滿面 .flv
5 宋桂玲 狀元媒 自那日與六郎因緣相見 .flv
6 豫劇 大老爺公堂上來問案 對繡鞋選段 宋桂玲演唱.flv
7 豫劇 府門外三聲炮花轎起動 抬花轎選段 宋桂玲演唱.flv
8 豫劇 回府來我未把那上房走進 抬花轎選段 宋桂玲演唱.flv
9 豫劇 那一日抱父屍淚流滿面 蝴蝶杯選段 宋桂玲演唱.flv
10 豫劇 勸小將你不必秉性太剛 穆桂英下山選段 宋桂玲演唱.flv
11 豫劇 三班衙皂高聲喊 對繡鞋選段 宋桂玲演唱.flv
12 豫劇 抬花轎 宋桂玲錄音主演.flv
13 豫劇 這個香囊繡的真好看 抬花轎選段 宋桂玲演唱.flv
14 豫劇 自那日與六郎姻緣相見 狀元媒選段 宋桂玲演唱.flv
15 豫劇 抬花轎 選場 宋桂玲、王素君錄音主演、李英、杜宏偉配像.fl
個人軼事
失敗的婚姻
宋老師一生結過三次婚,她並不是那種拿
婚姻的浪漫作遊戲的女人,相反她對
愛情和婚姻看得是那么的莊重和不可褻瀆,但是前兩次的婚姻讓她受盡感情和肉體的折磨,最後的婚姻現在看來也不無
遺憾,因為她常把藝術看得太神聖了。
第一次的婚姻,肯定是
少女的最好的夢幻,當時的宋老師也一樣對未來的生活滿懷憧憬。可是她自己心目中的美好丈夫居然做出了不可思議的
行為,帶著滿腔的憤怒,宋老師帶著一個女兒,留下一個男孩跟那個人分手了。宋桂玲很羨慕象常香玉那樣有文化人幫助發展自己的事業,分手後,,她多么嚮往找一個寬厚的肩膀替自己在藝術上扛一扛,上一個新高度,就是這個時候她認識了王長江。在當時的宋桂玲看來,王長江好象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而且王長江的花言巧語也確實讓宋桂玲
沉醉過,她感到自己找到了忠實的
依靠,並再次幻想著成功的
花環是多么的絢麗多彩,不顧媽媽的對王的強烈反對,她堅決和王長江結婚了。可是,事實告訴她,她想錯了。生活是那么的複雜,煩惱是那么頻繁,王長江的蒼白、無情和暴戾是那么的令她失望。為了再生的兩個女兒不再有繼父的煩惱,也為了顧及當初跟母親犟嘴時的面子,她心裡流者血淚,一天天的煎熬著自己。經歷了一次次的
痛苦和失望,在已經向老年邁進的時候,宋桂玲實在忍受不了那種雙重的
折磨,終於走出了這個讓她永遠後悔的婚姻。
不倦的追求
濮陽-安陽-新鄉,飽經了輾轉之苦,宋桂玲依然沒有看到成功的曙光,那兒的人民是
熱情的,可是那裡的文化是跟鄭汴洛相比是落後的,甚至是荒涼的。當時的人員調動手續非常的嚴格,更何況稍微有點名利思想的人都不會到那個地方,因此那裡的編劇,舞美、
樂隊都比較緊缺,想出精品是非常困難的。“文化大革命”對她的藝術
流派的形成更是起著巨大的阻止作用,但是任何時候,宋桂玲都沒有停息過追求藝術的腳步。
宋桂玲的藝術水平和創新理念,在開封是出了名的,,文革後,開封市藝術學校請回了她,讓她做開封戲曲學校第一副校長,可是她覺得自己不是搞
行政的料,自己的心思依然在舞台上。就在這個比較空閒的時候,她開始跟周則聲合作,改編了豫劇傳統戲《香囊記》,原來,這個戲以
姚淑芳唱的最好,素有“門搭子點炮,姚淑芳坐轎”的說法,在此之前,河南省豫劇二團,吳碧波,唐喜成,李文彬等也排演了此劇,如果沒有過人的
膽量與藝術水準是不敢冒此風險的,但是,宋桂玲抱著自信,費盡巨大的心血,終於把此劇演繹的空前的富於觀賞性。
宋桂玲一改原來的兩個
轎夫為四個轎夫,並親自為戲中坐轎一折設計了四個轎夫的抬轎動作,並去掉了許多老戲詞中的不合理,不文雅的部分,(時間問題,不便展開敘述),經過多次斟酌,宋桂玲決定把戲名由原來的〈香囊記〉改為〈抬花轎〉。宋桂玲結合自己嘴皮子快,吐字清的
特點,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自己又獨立設計了一段快流水(這個香囊繡得真好看),至今無人敢輕易亂學,後來的演出者,往往刪除這段難度較高的唱段。排演後,進京演出,獲得巨大的
成功,文化部部長豎起大拇指誇讚周鳳蓮的人物塑造到位,外國文藝人士紛紛進後台,看看演周鳳蓮的演員是何許人物,能發揮到如此水平。演出之後,著名導演謝添就想把此劇改編為
電影,但是當時開封市
政府竟然攪黃了此事。此事沒有成功,謝添才又導演電影〈七品芝麻官〉。儘管沒有拍成電影,但是“府門外三聲炮花轎起動”的唱段卻永久流傳下來。
《抬花轎》的巨大成功讓人們又回想到了宋桂玲這樣一個了不起的藝術家,河南省豫劇一團這時急需一個唱工好的演員加盟,於是宋桂玲應邀來到河南省豫劇一團,並擔任一團藝術指導的
職務。
王長江的蒼白讓宋桂玲自己加快了學習的步伐,她靠查字典的方法,增加自己的辭彙量,起初是片段地把古典或者現代文學中的名句用的
唱腔或者念白中去,再後來,隨著知識的豐富,她已經能寫比較的文雅的
唱詞了,在裡面的唱詞里,就有她進步的痕跡。就是這種堅韌的勁頭,保證了她有能力給後人留下一本史料性的回憶錄《藝海鉤沉》。
晚年的努力與“三哭”
退休後,宋桂玲還是在孜孜不倦的為藝術
奮鬥著,她的遺憾很為老年樂的姐妹們理解,用王素君老師的話說“我們不忍心看著這樣一個了不起的藝術家的精美作品不為人們所熟悉”。在老年樂全體人員,尤其是馬鳴昆、
王素君、
吳碧波的幫助下,她整理了自己了自己的早期,比較有代表性的唱腔,結集出版。這些唱腔雖然不能代表她的全部
藝術,但是畢竟可見一斑,雖然沒能見到自己的唱腔出版,僅僅是能見到錄製出來的母帶,她就高興的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但是在
出版的時候,出版社居然跟她要出版費,她真正的生氣了,拿回自己的
磁帶,什麼也沒說,回家了,他剛關上門,淚水就流了下來。
因為常年活動在舞台上,宋桂玲和子女聯繫
交流的機會很少,照顧的也很少。到了晚年,倍感對子女充滿歉意,由於自己不能巴結逢迎,也沒能給子女造什麼福,子女甚至心有怨恨。
跟第二個丈夫結合以後,由於種種原因,她跟自己唯一的男孩幾乎沒見過面,有一天她
兒子來找她,讓她給他找個工作。親生兒子,多年不見,可以想像當時宋老師的心情,可是她的性格,她的人際關係確實沒能給孩子一個滿意的答覆,結果兒子因不理解而懷著怨恨走了,留給宋桂玲的則是一輩子的遺憾與錐心之痛。這是她內心深處的痛。她曾說這是她最大的但極少向人提及的
心病。人到晚年,依然不能見到兒子,在談到這樣一件事時,她的
淚水悄悄的流了下來。
最後的依伴
90年代中期,放著很多高幹宋老師不要,跟年已古稀的張庭奎成了老年夫妻,張老先生早年也是宋老師的戲迷,一起的生活倒也不少快樂,這裡面有宋老師很大的苦衷,她確實受打罵怕了,所以想找一個真能互相關愛的人,其次是張老先生喜愛宋老師的藝術,願意幫她聯繫出版回憶錄的事情,宋老師老了,子女都不在身邊,自己又有心肌炎,她能靠誰呢?所以,這話對她很有誘惑力的,因為她最愛的還是藝術。
因為對孩子有歉意,所以她把自己多年的積蓄都用來給兩個小女兒買了綠卡,跟張老先生結婚後,宋桂玲高興地跟他一起去了美國去看望女兒芳芳,臨走,愛乾淨的她特意囑咐大女兒經常給她打掃一下房間。
也許是中國的傳統觀念在作怪,一進芳芳的門 ,芳芳對就她發了火,話語很不中聽.
宋桂玲傻了!
她很快回來了,到家後,灰塵盪滿了桌面,她顧不得喝上一口水,趴在床上,埋頭哭了,聲音不大,床卻在顫動。。。。。。
宋老師的心肌炎發作時,再痛,她也沒有哭過,但是,這三次哭,對她的打擊是很大的,之後,她病了,病的很厲害,開始住的河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沒幾天她僅剩的3萬多元的存款花去了兩萬多,當時河南省豫劇一團的經濟也很緊張,因為她不善於跟人說好話,她怕住久了,在劇團報銷不好說,於是主動找理由要求轉院,隨後住進了一個中醫院。
當時,我剛剛走出校門,經濟不是很寬裕,每次我都是窘迫地去看望她,儘管已經被疾病折磨的抬不起頭,她仍舊是用笑臉歡迎我,經常有戲迷去看她,還有戲迷邀請她去金水河畔唱戲,每每這個時候,她都高興得象回到了舞台上。
評價
王亮:宋老師在舞台上光彩照人,玉振金聲,然而,舞台下面的宋桂玲老師卻是歷盡坎坷,沒有能夠很好地施展她的藝術才華。從朝鮮回國後不久,她一片真誠地率團下放,“支援老革命根據地”,輾轉於安陽、濮陽、新鄉等地26年。再加上她那“不唯上、不媚俗”的秉性,使她受到了不少排擠、迫害。《抬花轎》一劇拍攝電影的事,硬是給某些人攪黃了。宋老師還有過一場不幸的婚姻,這使她倍受折磨。晚年,宋老師還忍受著病痛的摧殘。由於幼年練功曾數處骨折,導致晚年夙夜周身疼痛,難以入眠。1995年,宋老師經人介紹,終於找到了一位合適的伴侶。然而,幸福的生活剛剛開始,她竟於1999年5月17日因病辭世,怎不令人痛心疾首!更讓人氣憤的是,由於人為的原因,宋老師的藝術資料沒有留下來,令人思之心痛不已。石磊:著名的劇評理論家,是祥符調的權威,在宋老師病重期間,他與別人看望宋老師,對宋老師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宋老師不愛利用式的結交人,以至於石磊對她也不是很熟悉)。在聽了宋老師的磁帶後,他自言了一翻話對宋老師也許是正確的:成在好強,虧在倔強,我們認識她太晚了。
在網友寫的《豫劇危機在哪裡?豫劇希望在何方?》的文章里這樣評價宋桂玲
“說起豫劇的黃金期,最可惜的當屬宋桂玲大師的《抬花轎》未能拍成電影,為什麼這么說呢?其一是宋桂玲大師高超的演技未能再次呈現,從僅有的珍貴視頻資料“夸香囊一折”可見其唱腔之絕妙,字字如肌又極富生活化,很多演《抬花轎》的演員都省去這一折可見其難度之高。其二是《抬花轎》的情節劇情絕佳,輕鬆自然的劇情讓人賞心悅目,特別是劇中的靈魂人物周鳳蓮,是宋桂玲大師演繹花旦中的絕佳代表。其三是《抬花轎》的巨大影響力,因為既是喜慶的又是結婚的情節讓其有了獨特的位置,直到如今還是很多地方無論女兒出嫁還是兒子結婚是必放的經典唱片,特別是“坐轎一折”更是唱遍了大江南北,紅遍了神州大地。”
經典名段:豫劇《抬花轎》唱詞
府門外三聲炮啊花啊花花轎起動咿啊呀那哈咿呀咳;
府門外三聲炮花轎起動,
周風蓮坐轎內我喜氣盈盈。
眾執事鳴鑼開道擺列齊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