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拓西樓蘇帖冊,該藏品此帖是北宋文學家、書法家蘇軾的帖石拓本的集帖。內容為蘇軾29—66歲之間的行書、草書、楷書詩文、信札60餘篇,其中有些可補《蘇東坡全集》之失遺,文獻及書法價值都很高。西樓是成都名跡,其刻石在明代已佚。此帖是宋人書,宋人刻、宋人拓,堪稱“下真跡一等”,歷經多位名家鑑藏,流傳有序,極珍稀。
館藏的5冊,裝裱略有不同,其中4冊與另1冊分別流傳,清末被聚在一起,至民國初年由徐世昌收藏。帖中有多處吳榮光眉批,並有何紹基、高士奇、梁同書、楊守敬等名家題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拓西樓蘇帖冊
- 類別:碑帖
- 年代:宋代
- 文物原屬:1954年徐世章親屬捐獻
- 文物現狀:天津博物館收藏
鐫刻,選撰者,遺址,藏品介紹,
鐫刻
蘇軾去世後的六十七年,即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在成都鐫刻了蘇軾墨跡三十卷的西樓帖。
明萬曆三十六年(1609年)出了由盧氏摹勒的雪浪齋蘇帖四卷。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7年),由明著名文人華亭陳繼儒撰集,釋蓮儒,古冰蕉幻、陳夢蓮摹勒的晚香堂蘇帖三十五卷。
清道光十八年(1839年)由南海廖甡撰集的《觀海堂蘇帖》一卷。
光緒十八年(1893年)由成都楊壽昌撰集,江夏劉維善鐫刻的景蘇園帖六卷。
民國期間,上述帖有的被翻印,在這些叢帖中有的在成都鐫刻。
西樓帖計收蘇軾墨跡70帖,計六卷。帖的末尾有汪應辰書記。“右東坡蘇公帖三十卷,每搜訪所得,即以入石,不復銓次也,乾道四年三月一日,玉山汪應辰書”。
對於此帖陸游曾有題跋,“成都西樓下有汪聖錫刻東坡帖三十卷”又一跋“成都西樓下石刻東坡法帖十卷,擇其尤奇逸者為一編,號東坡書髓,三十年間未嘗釋手。去歲在京師脫敗甚,乃再裝緝之,嘉泰三年(1203年)癸亥九月三日記。”陸游在淳熙五年五十四歲離開成都,在嘉泰三年七十九歲回到山陰,給蜀中留下了這件瑰寶,三十年後此帖原石已毀於南宋端平、景定(1234—1264年)年間,南宋末年蒙古汗蒙哥入侵蜀中,成都淪陷。蒙軍所到之處“昔之通都大邑,今為瓦礫之地,昔之沃野奧區,今為膏血之野。”南宋四川人口二百六十四萬戶,到元初時只有十多萬戶了。蘇帖原刻石估計在這次浩劫中毀掉了,故孔凡禮說西樓帖“其石久佚,出自拓本,占三分之一略強。”(《風墅帖略考》《文史》2005年二輯159頁)。
此帖的完整拓片已不可見,其殘本清末曾歸端午橋收藏。端方所收也只是三本。端方在題記中說:“此西樓帖三本,舊藏英蘭坡中丞家,名棨甚加寶愛,由陝歸,家甚貧,欲嫁女無資,遂以三千金售歸南海葉氏,光緒辛丑,余復從粵中收來,宣統元年,王子展兄復以所藏七卷歸我,共成十卷。是汪聖錫刻坡書三十卷。對於其間擇十卷名東坡書髓,即此十卷也。十卷之散為七卷、三卷,不知其年,乃於今日復聚於寶華盦,殆有神靈與為呵護而湊合之者,豈非異事!是年二月初七日,浭陽端方記。”從端方的記述來看,他所收藏的實即三十卷中陸游“擇其奇逸者為一編,號東坡書髓”的十卷。據朱鼎榮“談蘇軾書法及其流傳書跡”一文介紹“清端方得宋拓《西樓蘇帖》殘卷,謂即是《書髓》,裝為五冊,現歸天津藝術博物館收藏。”朱鼎榮見到的西樓蘇帖已為稀世之珍“國內僅存兩套,一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共五冊;另一藏北京市文物商店共一冊,此帖雖非完 ,但均列於國家一級文物”(《成都文物》1985.2-7頁)
此帖“計六十餘篇,為蘇軾與親友的信件和他的詩文等( 宋拓《西樓蘇帖》局部)……內容及其豐富,除草書兩件、楷書四件外,其餘大多是行楷,皆按書寫年代排列,包括了早、中、晚年的作品,可以看出蘇軾一生書法概貌,其摹寫、鐫刻、傳拓,均在北宋、南宋之間,字口清晰,接近原跡。”(《書法叢刊》第三輯17頁)
選撰者
《西樓蘇帖》的組織選撰者為汪應辰(1119—1176年)為信州玉山人(即江西玉山人)。南宋紹興五年()成進士第一,是當時抗金名將張浚的門人。汪應辰在政治上積極主張抗金,為當時的投降派秦檜所忌恨,遭到秦的貶斥。秦檜死後,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汪應辰以敷文閣直學士為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在四川任上汪應辰頗多政績。他在成都府治西樓所鐫刻的西樓蘇帖,對後世流傳影響深廣。汪應辰本人即是著名學者,對蘇軾頗有研究。在元佑新舊兩黨的黨爭中,蘇軾處於兩黨的夾擊中,處於很不利的地位,“東坡翰墨,在崇寧、大觀時禁太嚴,盡行焚毀。至宣和間,上至內府搜訪,一紙值至萬錢。而梁師成以三百千取“英州石橋銘”,譚稹五萬錢輟(月林堂)榜名三字。至幽人釋子所藏寸紙尺幅,皆以以重金購之。”(明-陸樹聲《長水日抄》)。汪應辰能搜羅到如此多的蘇軾翰墨委實不易。
遺址
汪應辰在刊鐫刻的《西樓蘇帖》,西樓也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陳光表先生作《成都西樓考辨》(載《成都文物》1986.1),根據陳文作綜述如下:“歷史上稱作西樓的地方計有四處,一、即在武擔山的望妃樓;二、張儀樓“約在今多子巷以此至商業街以南之間一帶”。”上述而樓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早已完全消亡了;三、府西樓在成都府治內西園,故又稱為西園西樓。“府西樓在五代蜀宮宣華苑,北臨摩訶池,與眾熈亭、竹洞、方物亭、圓通庵、琴壇、流杯池、喬柚亭、錦亭等十處構成豪華的景觀系列。其中又以府西樓為中心。”此即汪應辰延集名工巧匠鐫刻《西樓蘇帖》的西樓,其址約在現實驗國小一帶。四、爽西樓即宋人趙抃所建,趙抃於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以龍圖閣學士知成都府,後遷,至熙寧五年(1072年)復知成都三年,爽西樓即趙抃復知成都次年(1073年)所建,其遺蹟蕩然已無從追尋。(成都西樓蘇帖與景蘇園帖發微作者 趙仁春)
藏品介紹
4冊中1冊為信函,3冊為詩文,另一冊25開半,縱30.6厘米,橫23.5厘米。為蘇軾與親友書札。帖內見原刻“東坡蘇公帖”小標題 3個,標題下隱約可見被舊墨塗去的卷數編碼“卷第二十九”、“卷第三十”。帖首有阮元題字,後有高士奇、成親王、梁同書、鄭孝胥、楊守敬題跋,印章有“晉府書畫之印”,“瑛蘭坡家珍藏”等。此4冊與單冊曾分別流傳於世,端方於宣統元年蒐集在一起,民國初年歸天津徐世昌,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