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和議一般指本詞條
宋夏交兵,宋敗於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三役,希望與夏議和。西夏雖獲勝,但戰爭損耗及宋夏間榷場貿易停止,經濟受損,民怨四起。夏景宗遂尋求與宋議和。...
從此,長達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戰爭全面爆發。直至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北宋與西夏達成和平協定,史稱“慶曆和議”。不過,後來到了宋神宗、宋哲宗統治時期,...
慶曆和議即公元1044年的“宋夏和議”,西夏元昊向北宋稱臣,但北宋每年給西夏歲幣絹15萬匹、7萬兩銀和3萬斤茶葉,北宋付出歲幣成為“君”,保一方“國泰民安”...
A.元昊稱帝後,與宋不斷交兵,雙方損失嚴重,元昊請和。B.1044年,雙方訂立和議:a.元昊取消帝號,北宋冊封元昊為夏國主,夏對宋稱臣;...
宋夏轉入和議後,韓琦、范仲淹等入朝為執政大臣。一時名士雲集,士大夫交口稱譽。當時國子監直講石介聽說韓、范二人來朝中供職,特意寫了一首《慶曆聖德詩》來...
宋夏轉入和議後,韓琦、范仲淹等入朝為執政大臣。一時名士雲集,士大夫交口稱譽,仁宗也想勵精圖治,有所作為,因而特別禮遇韓琦、范仲淹、富弼等人,並催促他們儘快拿出...
元昊由於和宋議和未定,兩次遣使至遼人貢請和。興宗將西夏來使扣押,並發兵屯寧仁、寇靜(今山西朔縣境)二鎮,準備進軍征討。夏、遼之間一場大規模戰爭已不可...
宋夏交兵(好水川之敗,議防邊),遼議侵宋。第四十四卷遼欲侵宋,范仲淹守邊,張亢築壘,富弼使遼,宋夏定州之役。第四十五卷宋夏和議,呂夷簡辭相,歐陽修、...
宋帝國戰敗。1041年,宋夏好水川之戰。宋帝國戰敗。1042年,宋夏定川磐之戰,宋帝國戰敗。1044年,宋夏實現議和,史稱慶曆和議。宋夏百年戰爭的第一階段結束。...
史稱“慶曆和議”。自此後,宋夏關係趨於緩和,維持了近半世紀的和平。 [25-26] 皇祐四年(1052年),儂智高反宋,軍隊席捲廣西、廣東各地。趙禎任用狄青、余靖...
終於漸漸扭轉了宋朝在宋夏戰爭里的被動局面,並為宋朝打造出一支難得的精銳之師,...北宋西軍慶曆和議 北宋寶元二年(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元昊進攻宋朝起,相繼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