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婺州窯青釉瓷碗,該碗的線條顯得比越窯豐滿,又兼之越窯靈秀,具有五代北宋風格。
基本介紹
文物賞析,相關資料,
文物賞析
其釉色青中泛黃,給人以清波蕩漾,又提妹采帶有稻花成熟色澤的美感。雖經千年土蝕,卻仍透出較強玻璃質感,施釉均勻,未見積釉、流釉,腹部黏有少量窯渣。釉面已老化,內外布滿魚子般冰裂紋,縱橫交錯,以縱向為多。與越窯、甌窯相比,釉面更有一種厚實的感覺。胎質堅緻,叩音清脆。底部支燒痕跡明顯,但與越窯支燒也有細微區別,集中在底心,而不是底圈,自然滲出深淺不一的褐色火石紅,並蒙上了一層深淺不一的白霧狀沁色,很有歲月的滄桑感。
相關資料
這是一件婺州窯的精品。在斷代上,出現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斷晚唐五代比較適宜,此碗的造型看,具有晚唐五代的大氣雍容,比較豐滿,又胎質淘洗細緻,呈現灰白色,與晚唐五代婺州嬸戰嬸窯特徵相符。另一種意見,主要引用貢昌先生《婺州古瓷》(紫禁城出版社1988﹒11)上對五代北宋婺州窯碗的研究成果:“碗,一般口微敞”,“大都是口徑大於足徑的一倍”,“一般五代的碗,口徑與圈樂酷祝主足直徑相比為2:1;北宋早期為2.4:1;中期為3:1”。而此碗口徑21.8厘米與足徑7.5厘米,是2.9:1,與貢昌先生研究的北宋早中期婺州窯碗口徑與足徑比例相符。無論是五代還是北宋,均屬婺州鼎盛時期代表作。如此器型盛笑元的婺州碗,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