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24
- 外文名:Антонов Ан-24
- 研製單位:前蘇聯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
- 設計時間:1958年
- 首飛時間:1960年4月
- 投入使用:1963年9月
- 使用空重:13,300公斤
- 起落重量:21,000公斤
- 商務載重:5,500公斤
- 載油量:4,760公斤
發展沿革,技術特點,衍生型號,性能數據,服役事件,談判引進,中國仿製,
發展沿革
安-24是蘇聯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研製的雙發渦輪螺旋槳支線客機,用來代替20世紀50年代蘇聯國內航線上的伊爾-14等活塞式客機。安-24於1958年開始設計,1959年初開始製造,同年12月20日原型機首次飛行,1962年7月投入貨運使用,1963年12月1日加入客運飛行序列。共有14個國家的民航部門和17個國家的空軍裝備了該型飛機。從1960年開始生產至1978年停產,18年間共生產各型安-24約1172架,其中蘇聯民航共接收700多架,出口約130架用於民航,蘇聯、東歐和中東等17個國家空軍共裝備260多架。
技術特點
安-24採用懸臂式上單翼,全金屬雙梁結構。外翼下反角2度,安裝角3度,1/4弦線後掠角6度50分。副翼內側沿整個機翼後緣有液壓操縱的富勒襟翼,內翼裝有兩個單縫襟翼,發動機短艙外側機翼後緣有兩個雙縫襟翼。每個副翼上有伺服機構和調整片。機翼前緣有熱空氣防冰。尾翼為懸臂式全金屬結構,平尾上反角9度, 各操縱面均為手動,升降舵上有配平調整片,方向舵上有調整片和彈簧隨動補償器,兩個舵面均採用軸式補償和配重。前緣有發動機引氣防冰系統。安-24機身採用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前、中、後3段機身為膠接焊接連線而成。安-24的標準無線電設備包括兩台Р-802В 甚高頻無線電收發機,Р-836高頻發射機,У С-8接收機,СПУ-7機內通話器,兩套АРК-11無線電羅盤, Р В-2無線電高度表,С П-50盲目著陸設備。飛行領航設備包括А Π-28Л1自動駕駛儀、Ц Г В-4垂直陀螺儀,ГПК-52АП航向陀螺儀,ГИК-1陀螺羅盤, АК-59П天文羅盤和用於標準自動儀表飛行的儀表等。
衍生型號
安-24共有五種型別:
安-24В標準型,可載52名乘客, 裝兩台АИ- 24發動機, 單台功率1875千瓦(2550當量馬力)。客艙可布置成全客型、客貨型、全貨型或專機型。右發動機短艙後部裝一台ТГ-16起動機。
安-24Π滅火型,1971年開始改裝,專門用於滅火,可從800~1200米高度向森林投放滅火藥物。
安-24РВ型,基本與安-24相同,右發動機短艙內裝一台РУ19-300型輔助動力裝置,用來代替ТГ-16起動機,改善了發動機起飛性能,在最大載重情況下可從海拔3000米的機場或30℃的氣溫條件下起飛。飛行中一台發動機出現故障,仍可保持飛機的操縱性和穩定性。最大起飛重量增加800千克。
安-24Г貨運型,基本上與安-24B相同,取消了後登機門,貨艙後部增加一個機腹貨艙門。貨艙內有電動絞車,起重能力1500千克。最大載貨量4500千克。沿艙壁裝有摺椅,機艙舷窗減少。後艙門打開後可空投貨物和傘兵。該型還可作空中救護機。
安-24РТ改進貨運型,與基本型相似,右發動機短艙內裝一台РУ輔助動力渦輪噴氣發動機。
性能數據
安-24B飛機參考數據:
飛機類型 | 雙發渦輪螺旋槳支線運輸機 |
乘員 | 機組5名+乘員50名 |
機長 | 23.52米 |
機高 | 8.32米 |
翼展 | 29.2米 |
機翼面積 | 74.98平方米 |
使用空重 | 130000千克 |
最大起飛重量 | 21000千克 |
最大著陸重量 | 21000千克 |
最大商載 | 5500千克 |
最大燃油量 | 4760千克 |
動力裝置 | 2台AN-24A渦槳發動機,有帶68千克水的噴水裝置, 單台功率1875千瓦(2550當量馬力) |
巡航時速 | 450千米/小時 |
最大爬升率 | 462米/分(海平面) |
滿載航程 | 550千米(載油3噸) |
最大航程 | 2400千米(載油5噸) |
起飛滑跑距離 | 600米 |
著陸滑跑距離 | 880米 |
服役事件
談判引進
中國空軍於1968年、1971年和1973年分3次向蘇聯訂購安-24飛機共28架。
1968年,中蘇雙方開始談判購買5架安-24В的契約,經過60多天的談判,雙方最終於1968年11月23日簽訂了採購契約。這5架飛機的單價為748812盧布,總價3744060盧布。中方同時向蘇聯訂購8台備份發動機和維修用的地面設備、校驗儀器以及零備件,總計451項,價值1100000盧布。契約規定中方於1969年7月在蘇聯基輔交付飛機。中方在基輔技術驗收之後,由蘇方機組負責轉場飛到北京,辦理飛機的最後交接手續,轉場費用由中方承擔,但轉場飛行中的全部責任由蘇方負責。
中方驗收組於1969年12月10日抵達基輔,12月16日開始正式驗收,12月29日起,由蘇方空勤組將5架飛機轉場北京首都機場。飛機抵京後,經過檢查,未發現什麼大的問題。這5架飛機,由空34師接收了3架,第16航校接收2架。
1970年根據中蘇貿易協定,由對外貿易部為空軍向蘇聯訂購了6架安-24В飛機。2月29日,在北京簽訂了契約。這批飛機的交貨期為1971年8~9月,但這批飛機提前於1971年5月完成,空34師派出驗收組赴蘇檢查驗收,1971年6月將6架飛機飛回。
1973年,民航申請向蘇聯訂購17架安-24РВ飛機,民航同志赴蘇談判時,蘇方提出可供應30架,外貿部經國務院同意訂購30架,並決定分配給空軍9架,海軍1架。中國機械進出口公司於1974年1月5日召集民航、空軍國外訂貨人員開會研究赴蘇驗收安-24РВ飛機事宜。會上確定,由民航派出空、地勤人員13名,翻譯3名,由空軍派出空、地勤人員5名,翻譯1名,組成聯合驗收委員會。對外以民航名義出現,由民航牽頭,當年1月下旬赴蘇聯。1974年2~7月,這批飛機全部驗收回國,並按照原定方案分配給了民航、空軍和海軍。
1971年採購6架安-24,單價3180080元,總價19080482元;1973年採購4架,單價3097010元,總價12388040元;1974年採購5架,單價2035921元,總價10179609元。
中國從蘇聯訂購40架安-24後,分別開始在空軍和民航部門使用。其中空軍裝備有安-24В標準型和安-24РВ專機型。中國空軍的安-24機隊現已經完全退役。
中國仿製
中國在安-24基礎上仿製生產的型號稱為運-7型運輸機,1966年開始由西安172廠仿製設計運-7,1970年首飛,1982年國家批准設計定型後轉入小批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