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縣高級中學(原安陽縣第二高級中學),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安東新區),坐落在風光旖旎的洹水之濱,是河南省示範性高中。學校占地170畝,建築總面積56000平方米校園內樓房林立,白楊參天,芳草茵茵,鮮花簇簇,具有濃郁的人文特色。現有在校生近4000人,教職工328人。有市級名師3人,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42人,省市級以上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69人,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到100%。 學校確立了“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宗旨,“為學生一生幸福奠基”的辦學理念,確立了“和諧、文明、素質”的辦學模式,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嚴謹,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校風;形成了“教書育人,滿腔熱忱,誨人不倦,率先垂範”的教風;形成了“勤奮好學,深思苦練,注重基礎,勇於實踐”的學風。
基本介紹
學校簡介,歷史沿革,教育教學,現任領導,學校榮譽,校友百傑,學校位置,
學校簡介
安陽縣高級中學始創於解放前夕的槍林彈雨之中,誕生於中國共產黨的溫暖懷抱;黨的和煦陽光,使這株風雨飄搖中的弱苗得以茁壯成長;人民民眾的甘霖雨露,令其碩果纍纍、桃李芬芳。
1948年5月,中共漳南縣委、漳南縣人民一手創辦了這所人民子弟學校——漳南師範,她就是安陽縣高級中學的前身。
1949年11月,更名為鄴縣師範,1951年開始招收國中班;1954年夏遷至白璧集村西,校名定為“河南省安陽第七初級中學”。1958年暑期開始招收高中班,校名改為:“河南省安陽縣第二中學”,其後雖又有多次校名更易,而最終還是沿用了這一校名。
2002年,在黨和政府的領導、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依託安陽縣二中的教育教學、師資力量,於安陽縣白璧鎮西開始籌建安陽縣二中北校區。並於2003年完工,次年開始招生。定名為安陽縣二中分校。
2013年初,因師生眾多,管理不便。經市編辦批覆同意,並經縣編委會專題研究決定,原安陽縣二中分校調整組建安陽縣實驗中學。調整後,縣實驗中學依託縣二中分校調整組建為安陽縣實驗中學;同時,原安陽縣二中南校本部更名為安陽縣第二高級中學。
經有關部門研究批覆決定:2019年12月18日,安陽縣第二高級中學正式更名為安陽縣高級中學。
歷史沿革
三年解放戰爭對人材的急切需求是這所學校誕生的先決條件,建國後的和煦春風又是促使其茁壯成長的決定性因素。其成長過程大致可分三個階段(1948.5-1966.5):
一、師範階段:(1948.5-1954.7)
安陽縣二中的前身是漳南師範。1947年4月,中共太行五分區根據革命鬥爭形勢的需要,在安陽市以東設安東縣(次年更名為鄴縣)和漳南縣(以馮宿橋為界)。第二年五月,漳南縣師範誕生,校址設在滑河屯(在今內黃縣境內)。校長由漳南縣縣長侯東明兼任。不久,侯縣長隨軍南下,校長之職由當時太行區安陽教育科科長於立廷接任,教務主任是戚執德同志。
辦學目的:為解放區培訓教師,為革命和建設培養幹部。
辦學方式:游擊式——打退敵人,就組織學生上課、學習;敵人攻過來,就將教學設備往學校的馬車上一裝,轉移到其他地方。當時學校的主要財產就是那輛牛拉馬車和一些簡陋的教學設備。
1948年秋,漳南師範曾搬到井兒頭村(現河北省魏縣境內);第二年春,又搬回滑河屯。 同年五月,安陽解放,漳南師範遷移到高利寺(現安陽縣辛村鄉境內);九月,漳南縣建制撤銷,原屬漳南縣的辛村,呂村、北郭三個鄉劃歸鄴縣,漳南師範遷到了安陽市北郊南漳澗村,更名為鄴縣師範。
校 長:於立廷
副校長:翟要生 劉朝東
教務主任:戚執德
辦學特色:根據當時形勢之急需,學校採取正規教學和短期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培養人材:程度較好而又年齡偏大的學員,參加為期三個月乃至數月的師訓班,而後便分配到全縣各國小任教,且一期接一期不間斷地快速培訓;而較年輕者則入正規的師範班學習,2—3年畢業。這樣既可解決燃眉之急,又可培養出功底紮實的師資隊伍。辦學效益:為當時的鄴縣培訓了大批教師,使大部分村莊都辦起了國小。同時也培養了許多革命幹部,當時的國小教師也是兼做地方行政工作的工作員,其中有不少人都成長為優秀的領導幹部。
二.國中階段(1954.5-1958.7)
鄴縣師範從1950年開始招收國中班。
1953年,鄴縣人民決定創辦鄴縣中學,並任命劉朝東為校長。第二年春,鄴縣縣制撤銷,合併到安陽縣。劉朝東遂率鄴縣師範國中部到鄴縣縣原址——白璧集村西頭,將原縣的房舍略加改造,又新建三棟園拱走廊紅瓦教室,辦起這所擁有15個教學班的初級中學;當時,安陽地區各中學統一排序,定名為:“河南省安陽第七初級中學”。
校 長: 劉朝東(1954.5—1957.12.)
教導主任: 張惠卿(1954.5—1957.12.)
副教導主任:宋文杰(1955年秋調至安陽六中)
總務主任: 郝良臣 (1956.7.—1958.6.)
辦學特色:時值建國之初,處於恢復發展階段,各項事業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蒸蒸日上。當時提倡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學校辦出了自己的特色:
1.教師治學態度嚴謹,教學工作紮實,培養的學生功底堅實,為以後的學習、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2.學生的課餘生活豐富多彩,差不多每周周末都有文藝晚會、電影晚會等文體活動。常有師生同台演出,曾演大型話劇《萬水千山》,豫劇《社,就是家》,舞蹈《江邊遊藝舞》、《大頭娃娃舞》等節目。
3.學校也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如平整校園,墊操場等;也曾組織學生到棉花研究所參加搞棉花營養缽、挖渠等生產勞動。
三. 完中階段:(1958年8月—1966年6月)
1957年年底,整風反右運動開始;第二年春,舉國上下各行各業展開了全面大躍進。當時,在批判“白專道路”的基礎上,響亮提出“又紅又專”的口號,各地“紅專大學”應運而生;學校強調“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黨的教育方針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在此背景下,學校在加強勞動教育的同時,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生產勞動:在學校則組織小排子車運輸隊、縫紉組,還抬著糞筐到馬路上去拾糞,到農村生產社、棉花研究所、棉花加工廠等地參加工農業生產勞動。
1958年暑期,原“安陽第七初級中學”更名為“安陽縣第二中學”,在原有15個國中班的基礎上,新招兩個高中班,自此成為完全中學。學校還先後引進一批新教師:楊榮浦、曾志傑、趙開軒、劉鳳岐、張士芳、於彩風、劉寶琦、劉貴田、韓占禮等。
學校領導成員:
黨支部書記: 武占元(1957.12—1959.12)
校 長: 宋品卿 (1958.5.—1964.7.)
教導主任: 孫望潮 (省政協委員)
副教導主任: 申文質(兼工會主席)
總務主任: 薄盡孝(1958.7—1960.5)
副總務主任: 武瑞貞 狄建堂
團委書記: 李書海(1958年—1961年)
王日進(1961年—1965年)
史書信(1965年—1969年)
校名更易:
1959年10月,安陽縣建制撤銷,歸於安陽市轄管,與市內中學統一排序,學校更名為“安陽市第十二中學”;1961年恢復安陽縣,校名也恢復為“安陽縣第二中學”。
(1966.6-1977.12)
1966年的盛夏,以“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為目標的“四清”運動即將結束之際,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神州大地,各校都相繼停課“鬧革命”。是年六月,全縣大部分中國小教師都集中於市內集訓;一中、二中師生在原校集中進行文化大革命。這期間,不少領導幹部和無辜教師被打成“走資派”、“黑幫”、“反革命”等,慘遭各種形式的批鬥和人身傷害,甚或至殘、至死。
是年秋,文化大革命深入發展,各校開始劃分“造反派”與“保皇派”;紅衛兵的全國“革命大串連”,加劇了學生組織之間的矛盾、鬥爭。安陽縣二中當時也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民眾組織,其間矛盾與鬥爭也在不斷產生、發展與升級,他們的共同口號是“打倒走資派,保衛毛主席”。就當時二中情況而言,自1964年校長宋品卿調至安陽縣職業技術學校任職以後,校長職位長期空缺。副校長申俊華主持全校工作,就成了當時二中“最大的當權派”,受到了不應有的傷害。
到了1967年春,在革命大聯合的旗幟下,安陽縣二中形成兩大派民眾組織,其矛盾、鬥爭不斷加劇;繼而社會上兩大派民眾組織之間出現了“武鬥”現象,學校也火味十足。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師生相繼離校。這種局面一直持續一年有餘。
1968年秋,上級要求大中國小都要“複課鬧革命”,縣革命委員會決定將原安陽縣職業技術學校併入安陽縣二中。這樣,職業技校的一批優秀教師,如榮午義、朱現魁、羅乃先、安大寒、郝立奇、張光育、朱先讓等,加入到二中教師隊伍行列;學校更名為“安陽縣‘五七’技校”。接著,“軍宣隊”、“工宣隊”、“貧宣隊”相繼進駐學校,組織“革命大聯合”、“複課鬧革命”,學校也成立了革命委員會。11月初,清理階級隊伍運動開始,全縣教師集中於 “抗大”技校(原安陽縣一中)集訓,直到年底,毛主席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指示,中國小教師各回原籍,暫時走不了的到附近農村生產隊安家落戶,教師徐正孚、劉繼良、傅秀蘭、吉慶彬等,當時就落戶於後白璧村。
校級領導:
安陽縣第二中學階段:
校 長: (缺職) (1966.08-1968.07)
副校長: 申俊華 (1966.08-1968.07)
黨支部書記: 申俊華 (1966.05-1968.07)
說明:四清結束時,學校健全黨團組織:申俊華定為黨支部書記,史書信為組織委員(兼團委書記),孫曉魁為宣傳委員。
安陽縣“五七”技校階段(1968.8-1977.2)
革委會主任:胡忠民:1970.10到任,1971.3.調到縣委宣傳部。
薛守煜:原安陽縣四中校長,1971.3至1974.7任“五七”技校校革委主任。
莫重福:原縣文教局幹部,1974年7月調“五七”技校任革委會主任,1976年10年故於二中。 (學校革委會副主任先後由李秀田、程步學等人擔任。)
“五七”技校 培養技術人才
1969年春,各地都開始“複課鬧革命”,安陽縣“五七”技校也開始複課。學校除招收高中班外,還招收人醫、獸醫、園林、電工、測繪等班。原二中和職業技校留下來的教師,還有一些從外地返鄉的教師,如鄭新國、閆文生、彭殿臣、張潤川、郝風華、楊春秀、侯寶善等,又從外單位抽調趙少耕、甄志明、熊晉山、郭文學等專業技術人員,加之以分配到校的大學生田金玉、崔素貞、尹志敏等,共同執教,截至1976年,先後為農村培養初級技術人員2000餘名。
當時校辦工廠也搞得紅紅火火:興建了煉鐵廠、鋁鍋廠、機械木工廠等,生產的滾齒機,在社會上享有盛譽。 時代特色:
1.時值史無前例的文革時期,一切打破成規,“師道尊嚴”慘遭批判,“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白卷英雄”稱雄一時,廢除高考擇優錄取制而採取貧下中農推薦的方式,許多知識分子被當作“臭老九”而慘遭迫害。
2.校名定為“‘五七’技校”,是為了貫徹落實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 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
3.學校以學工、學農、學軍和大批判為主,置文化知識課的學習於次要地位。政治、語文合併為“毛澤東思想課”,物理改為機械課,化學改為化工課等,片面追求知識的實用性而忽視其系統性。
(1978.1-1983.7)
1976年的金秋,粉碎“四人幫”之後,黨中央果斷宣布文化大革命結束,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建設上來;鄧小平主持工作之後,於1977年春召開了科學技術大會,科學的春天終於到來年底,恢復高考,神州大地,春意盎然。1978年春,“安陽縣‘五七’技校”又恢復其原校名—— “安陽縣第二中學”,同時被定為安陽地區重點高中。學校實行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由宋治順擔任學校黨支部書記兼校長,申文質任副校長。繼而,又調來馬喻文、馬庭昌,分別擔任教務、總務兩處主任;1981年底,又調牛純標接任校長一職,從而形成了“兩馬一牛”三駕馬車式的行政領導格局。其間還提拔了任道修、劉繼良為教導處副主任,恢復楊榮蒲、魏昕兩同志總務處副主任的職務。至此,安陽縣二中猶如枯木逢春,煥發了勃勃生機;辦學思想端正,教學秩序井然,各項工作步入正軌。
在地、縣兩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1980年擴大了學校規模,增建、擴建了校舍,充實了圖書、儀器,補充、完善了教學設施,教師隊伍進一步增強,相繼調來王培初、趙福景、李鳳芹、胡國民、孫祥業、孟憲潤、馬國榮、馬顯和、充永乾、李治平、程全福、師生武、張寶全、賈彩菱、朱迪祥、裴耀、劉永善、李玉春、郭存善、張玉樓、張貴生、張好生、何業純、李福林、張新政等優秀教師,充實了師資力量。1983年,學校已擴大到20個教學班的規模,在校學生達1300餘人。
鑄就“ 八三”輝煌
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全校師生熱情高漲,廣大教職員工,悉心耕耘,傾心奉獻;學生髮憤攻讀,廢寢忘食。學校教學質量逐年提高。
1982年,李清海、郭金順、鄭治清分別考入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大專上線人數達83人之多,位居安陽地區重點高中之首,學校被評為地、縣先進集體,出席了地、縣“雙先會”,同時還被評為文明禮貌先進集體。
1983年高考,一舉創造頂極輝煌——
賈國平:河南省文科(外專)第一名,被北京大學搶先錄取;
李洪舉:河南省理科第二名,被中國科技大學破格錄取;
朱文英:河南省理科第八名,被清華大學提前錄取。
另有田瑞勛、範文順、劉樹林等,均以優異成績分別考入南開大學、同濟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名牌院校。
是年,省專以上人數達91人,中專35人,學校獲縣教育局頒發的“貫徹兩全方針,教學成績優異”獎,被地、縣評為“普教工作先進單位”。
這一年,數學教師胡國民被評為河南省優秀教師。
這一階段,學校的文體活動也格外活躍:音樂教師範日慶等組織的學校文藝宣傳隊,自編自演豫劇《考前之考》等諸多節目,得到了地、縣領導部門的好評。
校級領導:
書記: 宋治順(1978.03——1984.09)
校長: 宋治順(兼)(1978.03 ——1981.12)
牛純標(1981.12——1984.12)
副校長:申文質(1978.03——1984.07)
郭新太(1981.06——1984.07)
(1983.8-1997.7)
1983年9月9日,鄧小平同志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的指示是光芒四射的燈塔,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憑藉著“三個面向”的指路導航,安陽縣二中象只矯健的雄鷹,振翮展翅,奮力高翔。
學校組織廣大師生反覆學習“三個面向”的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大膽改革,深入實踐,勇於探索。在繼續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有計畫、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走出校門,深入社會大課堂:他們先後到邯鄲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到新鄉劉莊、善應小康村、林縣紅旗渠等地參觀學習;還到九龍山、雪花洞、小南海原始洞穴、水冶珍珠泉等地考察;學校團委還組織廣大團員、青年,走上街頭開展“學雷鋒”做好事、法制宣傳教育等活動。
這一時期,校內的第二課堂活動也格外活躍。1984年月5月4日,安陽縣二中奮飛文學社誕生,其宗旨就是要貫徹落實鄧小平“三個面向”的光輝指示,通過一系列饒有興趣的活動,在提高社員文學素養的同時,努力促使其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文學社活動的主要方式是辦手抄報,舉行筆會、報展、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會等;也經常組織社員走出校門,深入社會,進行參觀、考察、調查、採訪等。曾先後多次在團中央、團省委、省教委等各級領導部門以及《語文報》、《中學生報》、《青年導報》、《教育時報》、《河南日報》、《少年世界》等多家報刊主辦的活動中獲獎,社員的作品在各級各類報刊發表,成為全國聞名的中學生文學社團,並參加了全國中學生語文夏令營等活動。
1984年8月,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走馬上任,校長李芬,副校長劉繼良、史紹良,和黨支部書記張振聲配合默契,與中層領導張寶善、張保全、張耀光以及其他領導成員精誠團結,遵循鄧小平提出的“三個面向”的光輝指示,與全體師生員工一道,戮力同心,開拓前進。
這一年的金秋,學校請來了79屆畢業生王紹鋒給全校師生作報告,他講述了自己身負重託,到世界各地為國爭光的生動事跡,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而後又請來了獨臂女傑薛玉雙來校演講,她那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深深打動了全校師生。這一階段,學校開展多種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1984—1988年五年間,共為高校輸送大專及本科生452人,占全縣總數的51%,超過同級同類學校。1986年,大專以上人數突破百名大關;1992年突破200名大關。1994年,高考成績居五縣第一。1995年,為高校輸送大專生400餘人,位居市級重點中學之首,在全市享有盛譽。
1984年,學校班級總數為20個,在校學生總數為1300人。到1992年,班級總數達到24個,在校學生達1800人。這一時期,學校各項工作的思路是:發揮群體智慧,倡導協作精神。尤其在教學上,開展拜師帶徒活動,充分發揮協作組的作用,張揚團隊精神,注重老中青結合,以老帶新,一大批中青年教學新秀脫穎而出。
1991年,謝敬林獲市優質課政治組一等獎,省級二等獎。1992年,王瑞喜、張玲、師保勇等獲市優質課一等獎。鑒於教育要“面向現代化”,九十年代初,學校毅然決定興建當時豫北規模最大的綜合實驗樓。支書張振聲親自書寫奠基石,教師踴躍參加建設實驗樓的義務勞動。
學校一貫重視文體活動,在市縣體育運動會上連年奪魁。
校級領導 :
(1984—1993)
校長: 李 芬
書記: 張振聲
副校長:劉繼良 史紹良
(1993—1997)
校長: 李 芬
書記: 郭存善
副校長:謝敬林 盧洪禮 王家嶺
(1997.8—2009.08)
1997年暑期,以校長盧洪禮、書記郭存善為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誕生。經過多方考察,反覆論證,他們審時度勢,響亮提出“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全面推進、強化素質教育;又以“科研興校,機制強校,教育創新”為著力點,堅持“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努力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竭力盡心,以使二中躋身於“名校”之林。
教育教學研究是學校的精神脊樑,也是二中孜孜以求的目標。學校承擔、省、市、縣科研課題多項,教師的數百篇教研論文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數十名教師在省、市、縣教育教學競賽中取勝,數以百計的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與上海七寶中學、扶溝中學、洋思中學、衡水中學等名校進行交流,取人之長,補已之短;還多次邀請教授、專家以及社會名流來校講學、做報告,拓寬師生視野,開闊其思路,借它山之石以攻本校之玉,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教研能力,從而造就出一支“政治覺悟高、業務素質高、敬業精神高”的“三高”教師隊伍。
學校為社會培養各級各類人才數以萬計,他們奮鬥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的富強而奉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學校的名牌戰略工程,碩果纍纍:孟兆祥、郝學文、陶麗娜、楊艷雲、馬良鵬、呂艷芹、張鳳娟、張鳳仙等一批品學兼優的學生,以優異成績先後考取清華、北大、人大等名牌大學。
乳虎嘯谷,蛟龍騰淵。安陽縣二中“舊貌換新顏”。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依託安陽縣第二中學的辦學師資力量,2002年於安陽縣白璧鎮西開始了安陽縣二中分校(現安陽縣實驗中學)籌建,並於2003年建設完工,次年開始招生。
到了2004年盛夏, 素有“中學生的樂土,大學生的搖籃”之稱的安陽縣二中本部校園,已成為“秀木參天,鳥語花香,高樓林立,人材集翔”的教育聖地,與宏偉壯觀的二中分校遙相輝映,向世人昭示著二中的辦學實力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也正是這個時候,以校長王瑞喜、書記盧洪禮為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光榮誕生。 全校在校生近8000人,教職工598人。有市級名師3人,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42人,省市級以上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69人,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到100%。
校級領導:
(1997.11—2004.07)
書記: 郭存善(1997.11—1999.12 ) 盧洪禮(1999.12—2004.7)
校長: 盧洪禮(1997.11—2004.7)
副校長:謝敬林(1997.11—2004.7)
李書林(1997.11—2002.08)
李懷玉(1997.11—2002.08)
王鳳林(2002.08—2004.07)
張 斌(2002.08—2004.07)
段守政(2003.01—2004.07)
(2004.07——2005.10)
校長: 王瑞喜
書記: 盧洪禮
副校長:謝敬林 王鳳林 張 斌 段守政 沈學國 李慶富 許書軍
(2005.10——2009.08)
資料暫缺
(2009.08——2020.09)
安陽縣二中南北校分離
為回響省教育廳下達的《河南省普通中國小管理基本規範(試行)》 南北校進行分離。 不再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教學,並且分散了南北校的複習班(高四)和實驗班(奧賽班) ,分別將學生分配到各個普通班中進行學習。
2013年初,因師生眾多,管理不便。經市編辦批覆同意,並經縣編委會專題研究決定,原安陽縣二中分校調整組建安陽縣實驗中學。調整後,縣實驗中學依託縣二中分校調整組建為安陽縣實驗中學;同時,原安陽縣二中南校本部更名為安陽縣第二高級中學。在以王鳳林校長為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帶領下,砥礪前行,團結奮進,繼續帶領全校師生刻苦學習,譜寫優異篇章。
經有關部門研究批覆決定:2019年12月18日,安陽縣第二高級中學更名為安陽縣高級中學。
校級領導:
(2009.08——2020.09)
校 長:王鳳林
副校長、副書記:沈學國
副校長:余彥學
副校長:喬國富
副校長:韓玉峰
副校長:李新華
(2020.09以來)
——回顧與展望
鯤鵬展翅九萬里,其猶未遠;砥礪以成五車書,何言其豐。
跋涉歲月滄桑,跨越風雨彷徨,肩負時代重望,孕育燦輝煌;如今的安陽縣高級中學,猶如參天大樹,經過時代風雨的歷練,舒虬枝,綻奇葩,根深葉茂,碩果纍纍,向世人展現其廣博的胸襟和昂然的生機;世人也以敬慕的眼光,矚目於安高天翻地覆的變化和輝煌燦的業績。 然而安高人並不滿足於豐碩的過去,矢志要憑藉自己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躋身於省級示範性高中乃至全國名校之林,成為中華大地教育園地上的一朵絢麗的奇葩,成為華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安陽縣高級中學必將在新任校長王新國為首的校委會帶領下,繼續劈風斬浪、勇往直前的航行,乘長風,破萬里浪,駛向更加輝煌燦的遠方。
校 長:王新國
副校長、副書記:唐成林
副校長:魏貴賓
副校長:喬國富
副校長:衛愛軍
教育教學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終身負責,為學生終生幸福營造立身之本,這就是安陽縣二中的教育思想。學校的管理策略是:集體領導,分工負責,全員參與,民主管理。實行分層次三級(校級-學部-班級)管理體制,師生參與管理。
學校著力深化教學改革,推進教學現代化進程,具體實施了“七個化”,即:教學觀念現代化、課程設定多樣化、教學方法靈活化、教學手段綜合化、教學要求層次化、學生學習主體化、教學管理規範化。
安陽縣第二高級中學是省級示範性高中之一。該校嚴格執行省教育廳有關檔案精神,沒有復讀班。安陽縣二中認真貫徹執行河南省教育廳發布的《河南省普通中國小管理基本規範(試行)》,規範辦學行為,紮實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辦學的社會效益,真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現任領導
安陽縣高級中學的現任領導
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獲得:省示範性高中、省文明單位、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讀書徵文活動集體三等獎、全國重點科研課題“21世紀中國學校體育發展研究”實驗學校、全國中語會導讀導寫研究實驗基地、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學校、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電化教育達標學校、省綠色學校、省防震減災示範學校。
高考成績連年攀升,特別2007年以來,一步一個輝煌,一年一個台階,本科上線人數由2007年的1361人上升到2010年的2133人,季雙敏、劉向宇、王丁等同學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劉曉寧、常震等上百名同學被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全國幾十所名牌院校錄取。
高考成績連年攀升,2007年高考,一本上線人數181名,本科上線人數1361名,季雙敏等同學分別被北京大學、西安交大、吉林大學等名牌大學錄取;2008年高考,一本上線人數187名,本科上線人數1855名,劉向宇等同學分別被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大等名牌大學錄取;2009年一本上線人數178人,二本上線人數761人,本科上線人數1807人。2010年高考,一本文化課考生上線人數196人;二本文化課考生上線人數892人;本科上線人數(含體育藝術)2133人;王丁被清華大學錄取,楊振、張志濤被中國空軍飛行學院錄取(註:高考成績與分校在一起)。2011年高考,栗新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填補了安陽縣清華北大錄取人數的空白,馬智慧被浙江大學錄取;2012年高考,2人被北京大學錄取,2013年高考,史建平被清華大學錄取,2人被北京大學錄取。
中央、省、市新聞媒體紛紛發表文章和專題報導,充分肯定和讚揚學校在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依法治校、教書育人等方面取得了輝煌成績
校友百傑
謝茂亭
48年漳南師範首屆學生,謝茂亭漳師學生自治會生活大隊長,首批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歷任省農資公司科長、備戰倉庫支書等職。1978年參加全國雙學財貿會議,受到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
謝文運
48年漳南師範首屆學生,學生自治會文書,首批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安陽市四中退休教師,常年在美國生活;在美籍華人中頗有影響。
劉文金
53屆畢業生。劉文金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指揮家。歷任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藝術總監,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等職;現任中國歌劇舞劇院藝術指導。2001年受聘於韓國中央大學校,為國樂大學教授。《豫北暢想曲》、《三門峽暢想曲》是其代表作;其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被譽為“當代二胡作品新的里程碑”。他曾創作大量作品,並為數十部電視劇配樂,被國家文化部列為有傑出貢獻的藝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國務院為其頒發了榮譽證書。
關思友
56屆畢業生;主任中醫師,高級講師,河南省衛校附屬醫院名譽院長。河南省首屆繼承型高級中醫人材導師,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導師,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程國順
87年畢業生;現供職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政策法規司,任副處長,職稱為副研究員。
康春林
61屆畢業生;60年提前參加高考,鄭大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發表《十月革命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史》、《莫斯科三次公開審判》等論著,被評為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王定玉
58屆畢業生;歷任安陽縣人民武裝部助理員、秘書、政治委員、黨委書記、中共安陽縣委常委等職
彭玉琦
74屆畢業生,中共黨員。曾任河南省財政廳農業財務處副組長、組長、副處長,河南省財政廳稅政處處長等職,現任河南省財政廳國庫處處長兼支付中心主任。
王興無
80屆畢業生,現任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燃料分會副秘書長,國家電力公司中能電力工業燃料公司管理部主任,《燃料縱橫》期刊副總編輯
文建國
79年畢業生,醫學博士 (MD)。博士後。小兒外科教授,主任醫師,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導師、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曾經在荷蘭,丹麥和美國留學。
學校位置
安陽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