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拉·默克爾

安格拉·默克爾

安格拉·多羅特婭·默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1954年7月17日-),德國女政治家,現任德國總理(The Chancellor of Germany)、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Deutschlands 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主席。

1973年至1978年,默克爾在德國萊比錫大學(Universität Leipzig)攻讀物理學,1986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1989年11月踏入政壇,加入德國“民主覺醒”組織,1991年至1998年任基民盟副主席,2000年4月起任基民盟主席。2005年11月成功當選聯盟黨和社民黨大聯合政府總理,成為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並在2009年和2013年的大選中成功連任。

默克爾工作認真勤奮,沉穩務實,成績驕人,在德國政壇素有“鐵娘子”之稱。

2015年3月11日,默克爾在各國領導人工資中,排名第三位。同年4月,默克爾在美國《時代》周刊“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第25,獲得0.9%的選票。2015年11月4日,默克爾名列《福布斯》全球最有權力人物排行榜第二位。2015年12月,默克爾當選《時代》年度人物。2016年6月,《福布斯》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100名女性,默克爾連續六年蟬聯榜首。2016年9月22日,彭博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榜,默克爾排第6名。

2017年9月24日,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在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中獲得最多選票,領先其他各黨。

2018年3月14日,默克爾第四次被確定為德國總理。10月29日,默克爾表示,她將於2021年卸任總理職務。 2019年1月,入選“全球十大思想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格拉·多羅特婭·默克爾
  • 外文名:Angela Dorothea Merkel
  • 別名:默克爾
  • 國籍:德國
  • 民族:德意志人
  • 出生地:漢堡市
  • 出生日期:1954年7月17日
  • 職業:德國總理
  • 畢業院校:萊比錫大學物理學系
  • 信仰基督教路德宗
  • 主要成就:德國歷史上的首位女總理
    《時代》年度人物 
    《福布斯》全球最有權力人物排行榜第二位
  • 血型:A型
  • 所屬政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
  • 星座:巨蟹座
  • 丈夫:約阿希姆·紹爾
  • 性別:女
政治生涯,政壇蛻變,政黨領袖,大選連任,稜鏡風波,連任總理,再次參選,再任黨魁,再次參選,執政表現,政策觀念,對華態度,訪問中國,個人生活,家庭環境,學校生活,感情經歷,個人軼事,準備早飯,大笑與嘲笑,穩定情緒,詞不達意,人物評價,媒體評價,名人評價,

政治生涯

政壇蛻變

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了。這一重要事件改變了默克爾的人生,她積極投身於政治活動,參加了東德的“民主崛起”組織,而後又進入了東德時期的最後一屆政府,成為德·梅齊埃總理的副發言人。
默克爾與前聯邦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默克爾與前聯邦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
1990年,默克爾所在的“民主崛起”與基民盟在東德地區的組織合併,默克爾隨之成為基民盟黨員。1990年底,在兩德統一後的第一次大選中,默克爾成功地獲得了斯特拉爾松·呂根·格里門選區的直選席位,成為聯邦議員。不久,又被赫爾穆特·科爾納入內閣,在德國政壇中嶄露頭角。
初入仕途的默克爾給人的印象是矜持和不苟言笑,有時甚至顯得有些拘謹和靦腆。然而在科爾的關照下,默克爾很快地成長起來,在基民盟內平步青雲。因此,有人把她稱為“科爾的小女孩”。
安格拉·默克爾
1991年至1998年,默克爾任基民盟副主席,1991年至1994年任聯邦婦女和青年部部長,1994年至1998年任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反應堆安全部部長。
簽名簽名
1995年默克爾接受採訪1995年默克爾接受採訪
1998年,聯盟黨在大選中失利後,朔伊布勒接替科爾成為了基民盟主席,默克爾被任命為該黨的總書記。1999年底,基民盟在科爾時期收受政黨捐款的“黑金案”被揭露,全德震驚。不久之後,基民盟黨主席朔伊布勒因為脫不開干係而宣布不再競選黨主席一職。於是在2000年4月的埃森黨代會上,默克爾當選為基民盟主席,終於登上了基民盟的權力頂峰。
默克爾接過基民盟大印之初,許多人對她並不看好。認為她不過是一個靠他人提攜而走上權力巔峰的“政治花瓶”,或者是一個臨時收拾“爛攤子”的過渡人物。特別是黨內那些野心勃勃的新生代政治家,私下裡都在打著取而代之的如意算盤。然而,默克爾卻變得越來越老練,牢牢抓住了黨主席的權柄。
2009年7月份在義大利拉奎拉參加G8峰會2009年7月份在義大利拉奎拉參加G8峰會
在基民盟收受非法獻金的問題上,默克爾能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她既能帶頭與科爾劃清界線,又能在日後成功地化解與恩師的矛盾。在不長的政治生涯中,她懂得了如何屈伸,如何在危難中咬緊牙關,排除異己。基民盟原是西德地區的保守黨,該黨歷來都是“男人的天下”。但如今,基民盟被掌控在一個來自東德的女人手裡,著實出呼意料。
安格拉·默克爾以她簡約、堅定和實幹的作風逐漸贏得了黨內的多數支持。她提出的口號:“我願為德國效力”顯得真誠而響亮,博得了許多人的好感。儘管在激烈的選戰期間,默克爾和聯盟黨犯了一些失誤,使該黨在大選的最後關頭失去了不少選票,遇到了巨大的壓力,但默克爾畢竟站穩了腳跟,最終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社民黨。

政黨領袖

1998年,科爾領導的右翼政府在選舉中失利,社民黨相隔十六年再次執政。金融醜聞危及基民盟很多領導的形象,首當其衝的是科爾本人,然後是主席沃爾夫岡·朔伊布勒。2000年,曾任基民盟秘書長的默克爾宣布參選基民盟領導人,並公開聲明與科爾等人劃清界限,默克爾最終接替朔伊布勒成為基民盟第一位女性領導人。
2009年9月在德國柏林參加記者招待會2009年9月在德國柏林參加記者招待會
除了基民盟領導人的職務外,2002年起默克爾還是聯邦議會中基民盟中保守派的代表。
2002年,默克爾不顧全國反對,公開贊成伊拉克戰爭,聲稱這是“不可避免”的,這導致她領導的基民黨在聯邦選舉中慘敗。施洛德其後把選舉勝利歸功於他強烈反對美國霸權和軍事冒險的強硬態度。
2005年5月30日,她正式代表基民盟/基社盟,在9月18日舉行的聯邦選舉中與總理施洛德角逐下任總理。10月10日,大選中幾乎打成平手的基民盟與社民黨在近兩個月的聯合組閣談判中取得共識,確認由默克爾出任聯邦總理,內閣人事由社民黨主導,組成四十年首個"左右大聯盟"。
安格拉·默克爾安格拉·默克爾
2005年11月22日,默克爾正式成為德國第一位女性聯邦總理,也是一千年前神聖羅馬帝國(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的狄奧凡諾(Theophanu)女皇(956-991年)之後,第一位領導日耳曼的女性。她也是兩德統一後首位出身前東德地區的聯邦總理。

大選連任

2013年9月22日,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上午8時正式拉開帷幕,德國政府向6200萬選民發出了選舉通知,73%的選民參加了投票,基民盟聯合姊妹黨基社盟此次得票結果遠遠超過其它政黨,41.5%的得票率為20多年來的最高得票率,默克爾成功連任總理。在順利贏得大選3個月後,德國社會民主黨12月15日同意與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黨及其巴伐利亞姐妹黨基督教社會黨組成“大聯合政府”。德國聯邦議院12月17日選舉默克爾為德國總理,默克爾將開啟第三任期,並將在稍晚時候宣誓就職。

稜鏡風波

根據斯諾登提供的一份機密檔案,美國國家安全局在得到美國另一個政府部門的官員所提供的電話號碼後對35個外國領導人的電話內容進行了監聽。其中,美國情治單位可能已經監聽現任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電話長達十餘年。2013年10月23日默克爾連夜打電話質問美國總統歐巴馬,美國國家安全局是否在監聽她的手機。白宮發言人說,歐巴馬向默克爾保證“現在不會監聽”、“將來也不會監聽”默克爾的手機通信,這被解讀為對過去監聽的證實。
德國總理默克爾使用的黑莓手機德國總理默克爾使用的黑莓手機
為此在2013年10月舉行的歐盟峰會上,以法國為首的成員國表示將推動保護數據和信息安全的法案,以反對此類事件的再度發生。

連任總理

2013年12月17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再次連任新一屆聯邦政府總理。
德國聯邦議院當天舉行總理選舉投票表決。聯邦議院議長拉默特在不記名投票表決結束後宣布,基民盟主席默克爾在總共621張有效選票中得到462票,超過法定多數,獲得連任。150名議員投反對票,9人棄權。默克爾隨後表示接受選舉結果。
安格拉·默克爾安格拉·默克爾
德國總統高克17日中午將在柏林總統府向默克爾頒發委任書。默克爾隨後將返回聯邦議院宣誓就職。

再次參選

2016年11月20日晚,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正式宣布將參加2017年9月舉行的德國大選,尋求連任總理。現年62歲的默克爾從2005年11月起擔任德國總理。如能在2017年大選中獲勝,默克爾將開始她的第四個總理任期。

再任黨魁

2016年12月6日,基民盟舉行了換屆改選。在領導了基民盟16年後,默克爾當天以89.5%的支持率連續第9次當選黨主席。這是她的第二差成績,兩年前,她的支持率為96.7%。這次黨代會視為默克爾參與次年德國大選的第一道關和一次大考。

再次參選

2017年2月25日,默克爾在基民黨分支於麥克倫堡-西帕默瑞尼亞邦召開的大會中,贏得95%黨代表的支持。她在該選區擁有政治基本盤。基民黨已正式提名默克爾征戰2017年9月國會大選。
安格拉·默克爾安格拉·默克爾
2017年9月24日,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在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中獲得最多選票,領先其他各黨。如組閣順利,已擔任總理12年的默克爾將繼續領導德國4年。
2018年2月7日,在德國聯邦議會大選結束後懸宕四個月的組閣僵局終獲突破。由德國總理默克爾所領導的基民盟(CDU)、基民盟在巴伐利亞州的聯盟黨基社盟(CSU)和社民黨(SPD)三黨間的組閣談判,終於達成共識。據參會人員介紹,該協定還明確了兩黨分工,德國第二大黨社民黨將負責外交、財政和勞務等部門工作。雖然聯盟黨與社民黨已就組閣協定達成一致,但該協定還需獲得大約45萬名社民黨黨員的同意,這樣才可組建一個新的聯合政府。而這一過程還需3個星期左右。
2018年3月14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第四次被確定為聯邦德國總理。
2018年10月29日,默克爾在基督教民主聯盟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她將不會在12月尋求連任基督教民主聯盟黨魁。此外,任期結束後,她也不會在2021年再次尋求擔任總理一職。12月7日,默克爾在漢堡召開的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全國黨代會上最後一次以黨魁身份發表演講,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於當日選出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接替默克爾擔任基民盟主席一職。

執政表現

政策觀念

糧食問題
默克爾認為包括印度及中國在內的開發中國家,當地人民不斷改善及提高原有的飲食水平,是導致2008年上半年世界糧價飆漲的主要原因,並否認大量農作物被用於製造生質燃料為價格上升的原因。默克爾說:“如果他們(印度人)突然比從前多吃一頓飯,又如果一億中國人突然開始喝牛奶,當然,我們的奶量必然有所缺減,其他方面(糧食)亦然。”
經濟政策
默克爾在2000年底就試圖規劃“新社會市場經濟”,這個計畫就是要提供一個社會市場經濟的穩定概念。在1999年格哈特·施洛德內閣中就已經出現這樣的概念。而到2001年8月27日在當時CDU委員會裡面,默克爾主席擬定了這個討論方案,並在該年12月的聯邦議會日時,基民盟在德勒斯登宣示這份計畫,並且成為基民盟施政計畫的一環。
家庭政策
作為女性與年輕人的聯邦總理,出身自東德的默克爾相當在意女性就業率、生育率等問題。在東德與西德之間,存在著不同阻礙生育的法律狀況,這也是後來她進行法律統一改革的原因。她政策要點之一就是在性別平權法(Gleichberechtigungsgesetz (1993/94))內強化女性就業條件。同時關於兒童與青年協助法(Kinder—und Jugendhilfegeset)的修訂,也讓3歲以上的兒童可以享有幼稚園的法律保障,這是她最大的成果。
默克爾與已故教皇約翰·保羅二世默克爾與已故教皇約翰·保羅二世
環境政策
1995年4月,默克爾在柏林任聯合國氣候委員會的第一屆環境部長。在這段期間內,她致力於減少國際溫室效應。1997年在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簽署之後,默克爾就開始投入減碳工作。默克爾是一個關注核心能源運用的支持者,在她的領導下,致力於減少核廢料。1998年5月,在德法邊界出現違法處理核廢料事件,默克爾也因出現監督不當,受到反對黨批評而辭職。然而她證明了自己的對核能經濟的能力與責任感。1997年的官方宣告裡面,也看的到每年要持續針對特殊能源增稅,比如石油、天然氣與電力(生態稅)。

對華態度

默克爾重視發展與中國的關係,堅持一個中國(One China)政策,但在西藏問題上,就人權問題上保持強硬的立場。默克爾積極推行美國的價值觀外交,並在基督教聯盟黨提出的“新亞洲戰略”中聲稱,中國給大西洋兩岸的民主體制帶來挑戰。
安格拉·默克爾安格拉·默克爾
2007年9月23日,默克爾在總理官邸會見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表示支持西藏文化自治,是現任總理正式會見達賴之首次,為其贏得了許多德國國內的選民,但卻使中德關係走入了低谷,這次會面引發中共的強烈反應,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亦對此做出批評。默克爾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回應說“我是德國總理,我有權決定在哪裡和誰見面。不會因為對華貿易關係而在原則問題上妥協讓步”。默克爾於2008年3月藏區流血衝突發生之際即表示未來還會再接待到訪的達賴喇嘛,她其後更表明不會出席北京奧運,成為第一個宣布不出席的大國領導人。這種行為被德國副總理兼外長施泰因邁爾批評為“櫥窗外交”。

訪問中國

安格拉·默克爾訪問中國的經歷
第一次訪華
 
默克爾第一次訪華默克爾第一次訪華
2006年5月22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德國總理默克爾。默克爾這次訪問表明她在國際政治領域繼續延續對華友好政策並堅持其前任科爾和施洛德的大國均衡外交政策。默克爾在北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時表示,德國新政府將保持對華政策的連續性,推動兩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深入發展。德中兩國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可以在很多領域開展合作。中德雙方22日簽署了19份雙邊合作檔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來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出席簽字儀式。
 第二次訪華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接見歡迎德國總理默克爾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接見歡迎德國總理默克爾
2007年8月,默克爾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2007至2010年德國在華系列文化活動“德中同行”開幕式。2007年恰逢中德建交三十五周年。德國方面在中國舉行為期三年的“德中同行"系列活動,這是德國在國外舉辦的範圍最廣、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國家展示活動。默克爾為此專門到南京,出席這個活動的開幕式。2007年8月29日,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結束了在南京的訪問,雖然只是短暫的一天,她的低調、樸素、謙和、平易近人,以及對中國文化的喜愛,給接待她的工作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三次訪華
 
第三次訪華第三次訪華
2008年10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中德雙方無根本利益衝突。默克爾表示,德中關係發展得很好,雙方都發出了進一步發展雙邊關係的強有力信號。在世界經濟遇到困難的情況下,兩國尤其有必要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必須開展國際合作,建立新的國際金融體系。中國在應對世界面臨的挑戰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角色,德方希望德中合作能在所有領域進一步推進,願同中方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和國際事務方面政府磋商。此次訪華也被視為默克爾修復奧運會後中德關係之旅。
 第四次訪華
 
第四次訪華第四次訪華
2010年7月15日至18日默克爾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期間,默克爾得到了中方的高規格接待,不僅受到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以及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會見,還在兩天內同溫家寶分別在北京和西安進行了會見。中德雙方還發布了外交禮儀中級別甚高的公報——《中德關於全面推進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公報》,中德雙方還決定,“建立能源和環境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將支持在中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合作建設中德生態園區,從氣候保護和能效角度加強建築行業合作。在當前歐盟內部財政危機此起彼伏、經濟不景氣的境況下,默克爾務實地將注意力投向新興市場,中德關係再次回到以經貿為主線的語境之中。
 第五次訪華
第五次訪華第五次訪華
2012年2月2日,默克爾總理第五次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在抵達中國後即展開首場正式活動——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演講。在這一涉及中德關係、歐債危機等議題的演講中,默克爾表示希望此訪能進一步促進德中戰略夥伴關係發展。 默克爾說,德中關係有三大標誌:文化領域的合作、政府間磋商和經濟關係。兩國建交四十周年,“中國文化年”活動也在德國啟動,這為德國民眾了解中國歷史、文化提供了機遇,有助於雙方間的對話。她表示,儘管兩國間對話、討論會產生各種不同意見,但正是對話使雙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係,這是使兩國關係開花結果的基礎。
第六次訪華
 
默克爾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演講默克爾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演講
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邀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於2012年8月30日至31日對中國進行第六次正式訪問。在歐洲債務危機癥結難解之際,中德兩國領導人的會晤成為外界關注焦點。默克爾此次訪華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來是要加強中德關係,二來是要在歐債危機上與中國充分交換意見。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中歐貿易負增長的局面,中德兩國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責任都在增加,兩國加強經貿合作意義重大。
第九次訪華
安格拉·默克爾
2016年6月12日下午,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北京接受南京大學授予其名譽博士學位。這是默克爾在其任內的第九次訪華。6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李克強表示,當前中德關係在高水平上持續向前發展。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制訂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得到穩步落實,兩國各領域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中方對中德關係與合作的未來充滿信心。李克強指出,深化中德合作需要發揮創新思路,拓展共同利益,攜手打造更多新動能、新亮點。中方願同德方在即將舉行的第四輪政府磋商中深入探討“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對接、第三方市場合作、智慧型製造、創新創業等領域合作。中方歡迎包括德國在內的各國企業擴大對華投資。希望中德加強在二十國集團中的溝通與合作,共同致力於促進全球經濟成長,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第十次訪華
安格拉·默克爾
2017年9月,默克爾再度訪華,出席在杭州舉辦的G20峰會。算上本次9月的訪華安排,默克爾任內訪華次數將高達10次,是西方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中任內訪華次數最多的領導人。中德高層互訪的頻繁也足以說明中德關係的緊密。
第十一次訪華
安格拉·默克爾
2018年5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晤。習近平歡迎默克爾第11次訪華,讚賞默克爾對中德關係的高度重視。習近平指出,2014年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以來,兩國關係得到長足發展,合作廣度和深度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中方願同德方共同努力,推動雙邊關係不斷邁上新高度。

個人生活

家庭環境

安格拉·默克爾的父親叫霍斯特·卡斯納,是一位新教牧師,母親則從事教育工作,教授拉丁文和英語。默克爾一歲時,他們一家移居遷往布蘭登堡的坦布林,默克爾的少年時光是在那裡渡過的。威嚴的父親自默克爾很小的時候起就向她灌輸了一種觀念:必須永遠比同齡人更出色。後來,這個信條便成了默克爾畢生的座右銘。
小時候的默克爾小時候的默克爾
前東德的生活背景對默克爾產生了巨大影響,她作為牧師的女兒,並在每間屋子都可能存在東德警察告密者的社會裡度過生命的前36年,養成了很好的掩飾或控制情緒的能力。除了德語外,默克爾會說俄語與英語,當人家評論她身為東德人的背景時,她說:“真的有話可說的人,是連化妝(掩飾)都不需要的。”

學校生活

1973年至1978年,默克爾在原民主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物理學,1978年至1990年在原民主德國科學院物理化學中心研究所工作,1986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年輕時的默克爾年輕時的默克爾
在學校里,默克爾並不很顯眼,在高中同學們的印象里,默克爾從未有過男友,屬於“沒被吻過的一族”。她的同學回憶說,默克爾當年生活十分簡樸,衣著的色彩總是很淺淡,以致曾有同學譏笑她是“灰老鼠”。

感情經歷

默克爾經歷了第一次婚姻的失敗,1982 年正式與其前夫烏爾里希·默克爾(Ulrich Merkel)離婚。她現任(即第二任)丈夫是畢業並任教於德國洪堡大學的博士教授、量子化學家約阿希姆·紹爾(Joachim Sauer),兩人是1981年認識的,當時Sauer是她的博士研究生導師。1985年兩人各自離婚(紹爾的前妻是一名化學家,兩人育有兩個兒子,夫妻感情不和、早就分居,於1985年離婚)。1986年默克爾在博士畢業後,兩人住到了一起。直到1998年,默克爾升任基民盟主席後,兩人才正式結婚。兩德統一之後,默克爾從政,紹爾繼續科研事業。自1993年開始,紹爾在母校德國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擔任全職教授。
默克爾與丈夫在義大利徒步旅行默克爾與丈夫在義大利徒步旅行

個人軼事

準備早飯

默克爾起床後的頭等大事,是給丈夫阿希姆·紹爾準備早餐,好讓他在出門前有美味可口的食物填飽肚子。
“準備早餐這件事”,是默克爾2011年7月在從奈及利亞飛往柏林的飛機上講的。在與奈及利亞總統古德勒克·喬納森的一次午餐中,默克爾問他會不會自己在家做飯。喬納森身為堂堂大總統,一個徹頭徹尾的大男人,怎么會幹做飯這種事?但默克爾卻說,她很喜歡烹飪,甚至會為她的丈夫準備早餐。喬納森聽後起身舉杯,說:“奈及利亞女性應當以德國總理為榜樣,每天清晨為自己的丈夫準備早飯。”

大笑與嘲笑

默克爾的笑肌並不發達,很少在公眾面前大笑,但並不意味著她私下裡沒有開懷大笑的時候,甚至有些時候,她會笑得前仰後合,眼淚都會流出來。
默克爾接受電視採訪默克爾接受電視採訪
一次,默克爾結束對立陶宛的訪問,乘專機回國。在飛機上,她抑制不住地哈哈大笑。由於笑得太厲害,她幾乎說不出話來。默克爾兩眼淚光閃爍,整個人都在顫抖。她想接著往下說,但她的話很快就被笑聲掩蓋。
默克爾之所以笑得這么厲害,是因為她跟隨從的記者們講起了自己在立陶宛訪問時聽到的一個故事:白俄羅斯正在靠近立陶宛邊境的地方修建一座核電站,立陶宛民眾非常擔心核污染問題。有一天,立陶宛總理庫比柳斯和家人一起打扮成遊客模樣,騎著腳踏車,準備到核電站一探究竟,結果被白俄羅斯警察連車帶人一起扣押。
故事還沒講完,默克爾已經笑得快岔氣了。她充滿活力,性格開朗,大多數時候總是非常開心。她時常能在小事中發現樂趣,尤其是身邊容易出錯的小事。

穩定情緒

默克爾平時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她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她從不會大發雷霆,她表達氣憤的方式就是冷淡。
安格拉·默克爾安格拉·默克爾
一次會議中,默克爾對一些數字和事實不甚了解,於是向一位官員請教,但官員不著邊際的回答讓默克爾很不滿意。“真是一番了不起的評論。”默克爾對那名官員說,臉上掛著嘲笑的表情,語氣中儘是諷刺。官員的臉先紅後白,剩下的時間他一直一臉死灰地呆坐在那裡。會議結束後,默克爾走向官員,對他說:“你回答得沒錯,只是對我毫無幫助。”說話時,她的表情溫和而友善,言語間充滿著安慰。這時,那位官員才仿佛又活了過來。
作為一名政治領袖,默克爾可不想讓事情鬧得太僵。她知道什麼時候要給別人台階下,不能過於殘酷。

詞不達意

有時,默克爾會擺出一副非常難看的臉孔。奇怪的是,這種表情往往是在她被提問時出現。比如,當她被問到和美國或安哥拉總統的會面進行得如何,或是聯合政府接下來的打算是什麼時,她的臉色看上去就會十分恐怖。她眯起雙眼,雙唇緊閉,由於太過用力而讓嘴唇顯得沒有一點血色。
默克爾在婦女聯盟大會上發表講話默克爾在婦女聯盟大會上發表講話
然而等到回答問題時,默克爾的態度卻又變得非常友好,即便是遇到富有攻擊性的問題也不例外。她的面部表情總是很讓人費解,就像她的大腦和臉部動作無法很好協調一樣。她看起來似乎很可怕,但實際上卻一點兒也不可怕,非常友好。她自己也知道這點,被問及此事時,默克爾回答說:“這就是我原本的樣子。”
默克爾在講話方面也有著同樣的麻煩,她的言語總是無法正確傳達出她想表達的心情。作為一名基督徒,默克爾說她得知恐怖主義頭目本·拉丹的死訊時感到很高興。雖然“高興”這一輕描淡寫的詞根本不能表達她如釋重負的欣喜,但她也找不到其他詞來表達。一到抒發感情的時刻,默克爾就會遭遇這樣的尷尬。

人物評價

媒體評價

安格拉·默克爾,素有“鐵娘子”之稱。在德國媒體眼中,她“工作認真勤奮,沉穩務實”。默克爾給人們的印象好像就是一個常常忘記了講話提綱的人,誰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麼。

名人評價

《默克爾傳記》作者戈爾德・朗古特曾如此形容默克爾類似的“不尋常行為”——“她很低調,總有自己的堅持,一般人很難讀懂她,認為她是個謎。”
與默克爾是多年老朋友的朋友溫德林評價其說道:“有點鐵娘子的風格,又時常顯現著一份平淡!”
柏林自由大學政黨分析家卡斯滕・克什米德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她被稱為黑寡婦,各黨派都懼怕她。”
安格拉·默克爾安格拉·默克爾
約瑟夫・詹寧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儘管不少人也在抗議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德國人還是願意把福利事業交給默克爾管理,相信她有能力推動更大的改革。”
德國當代歷史學家沃爾夫魯姆認為:“默克爾從不張揚,是一個優秀的中間派,這樣就能拉攏住每一個人,這正是她成功的關鍵。”
德國《圖片報》的副主編、《遲疑大師安格拉・默克爾》的作者尼科勞斯・布隆姆如此表示——“她把猶豫、遲疑的性格弱點轉化成了一種政治技巧,反而讓德國在國際事務中不會被‘牽著鼻子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