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述
多年來,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帶動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以教學改革為核心推動教育理念的轉變,以青年教師培養為重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教材和實驗室建設為基礎建立穩固的教學基礎平台,以加強科學研究加快向教學研究型學院轉變,逐步形成了“注重教學改革、規範教學管理、加強師資培養、推進課程建設,為提高教學質量而努力” 的獨特的、優良的辦學特色。
該院教師充分發揮基礎學科的優勢,加強與其他學科的結合與聯繫,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活動。理學院教師共承擔教學、科研項目37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部)級19項;獲各種教學、科研獎勵32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部)級10項;由該院教師擔任主編、副主編完成了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和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等一批高質量的教材。理學院在開展科研的同時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多名教師赴國內外學習、進修、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合作研究,多次邀請知名專家來校講學,並與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浙江大學等省外高校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係。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
學科專業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套用所學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常微分方程、數值計算、C 語言程式設計、資料庫原理與技術、VB程式設計、Java語言程式設計、數據結構、時間序列分析、作業系統、資訊理論、統計計算方法等。
就業方向:可在企事業單位、高科技部門、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和計算機套用軟體的開發與管理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信息與計算科學及相關學科的碩士研究生。
專業特色和優勢: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掌握信息與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善於建立數學模型解決信息科學以及農業領域的實際問題。
套用化學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化工、環保、輕工、食品、醫藥、材料、能源等領域的研究開發、推廣套用、
經營管理、技術培養的套用型和複合型化學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現代儀器分析、化學工程基礎及化工製圖、現代分離技術、天然產物化學、商品檢驗化學、精細化學品化學及高分子化學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就業領域廣闊,適應能力強,可在科研機構、商品檢驗、外貿、公安、消防、衛生、輕工、儀器、環保、醫藥、化工、冶金等企事業單位、行政部門從事化學分析、儀器分析、套用研究、產品開發、身纏和經營管理工作,也可從事現代實驗室的管理、維護工作。
專業特色和優勢:本專業注重培養學生在生物資源的利用、商品質量的化學檢驗及環境監測與保護等領域開展科學研究、推廣套用的能力。
統計學專業
業務目培養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或數學與經濟學素養,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分析數據,能在企業、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數量分析等開發、套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基礎課(分析、代數、幾何)、機率論、數理統計、運籌學、計算機基礎、套用隨機過程、實用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多元統計分析、抽樣調查、
非參數統計、統計預測與決策、統計計算與軟體包、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等。
就業方向:可在企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數量分析等開發、套用和管理工作,或科研、教育本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專業特色和優勢: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的,側重生物統計的理論與套用方法的研究,重點解決農業領域內的統計問題。
測繪工程專業
目培養標:本專業為適應信息化時代數字測繪體系發展的需求,培養測繪、地信、農林、水利、資源與環境、國土、城市規劃與建設等相關領域的測繪新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掌握地面測量、空間測量、工程測量、“3S”理論與技術等專業知識,同時具備資源環境、工程測量技術、城市建設、農林業科技等相關領域的基本知識,能夠在測繪、國土、農業、水利、環保、城建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生產管理、套用研究、技術開發等相關工作。
主要課程: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測量平差基礎、大地測量學、GPS原理及套用、工程測量學、地籍測繪、GIS設計與實踐、變形監測原理與方法、遙感原理、攝影測量學、遙感圖像處理與套用、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地圖學原理等。
就業方向:可在全國範圍內的甲、乙、丙、丁級測繪院以及建築施工、規劃設計、道路工程等企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測繪、資源環境監測等套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也可繼續攻讀大地測量、遙感、地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等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專業特色和優勢:培養測繪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衛星導航定位的基本原理及套用,地理信息技術的理論與方法、地圖設計與編制的理論與技術以及國土、農林、資源與環境等相關套用領域的基本知識,掌握完整、規範的測量技術和專業技能,具備測繪科技方面的基本工作及套用研究能力。
目培養標:本專業為適應信息化時代數字測繪體系發展的需求,培養測繪、地信、農林、水利、資源與環境、國土、城市規劃與建設等相關領域的測繪新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掌握地面測量、空間測量、工程測量、“3S”理論與技術等專業知識,同時具備資源環境、工程測量技術、城市建設、農林業科技等相關領域的基本知識,能夠在測繪、國土、農業、水利、環保、城建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生產管理、套用研究、技術開發等相關工作。
主要課程: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測量平差基礎、大地測量學、GPS原理及套用、工程測量學、地籍測繪、GIS設計與實踐、變形監測原理與方法、遙感原理、攝影測量學、遙感圖像處理與套用、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地圖學原理等。
就業方向:可在全國範圍內的甲、乙、丙、丁級測繪院以及建築施工、規劃設計、道路工程等企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測繪、資源環境監測等套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也可繼續攻讀大地測量、遙感、地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等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專業特色和優勢:培養測繪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衛星導航定位的基本原理及套用,地理信息技術的理論與方法、地圖設計與編制的理論與技術以及國土、農林、資源與環境等相關套用領域的基本知識,掌握完整、規範的測量技術和專業技能,具備測繪科技方面的基本工作及套用研究能力。
歷史沿革
沿革:
現任領導
院行政院長:吳堅(2004.8—2010.9) 孫力(2010.10—至今)
副院長:張慶國(2004.8—至今) 張袖麗(2006.1—至今)
總支書記:張久輝(2004.8—2007.7) 陶前之(2007.7—至今)
副書記:沈兆梅(2008.9—至今)
歷任領導
基礎部時期
行政
主任:吳關林(1960.8—1961.4) 徐長康(1960—1965)
徐靜芸(1965.5—1984.3)王煥晰(1984.4—1988.2)
李文忠(1988.9—1994.4)
副主任: 何世勛(1961—1962.5) 崔興恭(1978— 1980)
周良騮(1978.9—1983.5) 楊伯康(1980.7—1984.3)
李春華(1991.6—1992.5)
黨總支
書記:吳關林(1960.8—1963.6) 胡斯夫(1965—1967)
謝超(1967.12—1980.7)吳國芸(1980.7—1984.4)
蔡功舞(1984.4—1991.5) 朱淑貞(1991.6—1994.4)
副書記:趙全安(1962.3—1965) 徐靜芸(1960—1967)
吳建婷(1991.6—1994.8)
文理學院時期
行政
院長:李文忠(1994.4—1998.11) 吳慶生(1998.12—2000.6)
吳堅(2000.7—2002.6其中2000.7-2002.4為主持工作的副院長)
副院長:黃邦漢(1994.4—1998.11)
張憲平(1994.4—1998.11 )張新貴(1998.11—2000.6 )
張久輝(2000.6—2002.6 ) 徐亞華(1998.11—2001.1)
張慶國(2002.6—2004.7)
黨總支
書記:尤德勝(1994.4—2000.6) 惠永恆(2000.6—2002.6)
副書記:惠永恆(1994.9—1998.7) 徐亞華(1994.9—2002.6)
基礎科學學院
行政院長: 吳堅(2002.6—2004.7)
副院長:張慶國(2002.6—2004.7)
總支書記:張久輝(2002.6—2004.7)
理學院時期
院行政院長:吳堅(2004.8—2010.9) 孫力(2010.10—至今)
副院長:張慶國(2004.8—至今) 張袖麗(2006.1—至今)
總支書記:張久輝(2004.8—2007.7) 陶前之(2007.7—至今)
副書記:沈兆梅(2008.9—至今)
教授風采
該學院有多位著名教授,包括:
吳堅
安徽農業大學經濟技術學院院長。安徽農業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安徽省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教育部高等農林院校理科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數學指導組成員。農業部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2007年獲安徽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