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2011〕88號印發《安徽省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該《發展綱要》分殘疾人事業面臨的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綱要的實施、監測和績效評估4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
- 印發機關:安徽省人民政府
- 文號:皖政〔2011〕88號
- 印發時間:2011年9月16日
通知,發展綱要,殘疾人事業面臨的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綱要的實施、監測和績效評估,
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批轉安徽省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的通知
皖政〔2011〕88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政府同意省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制定的《安徽省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發展綱要
安徽省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
為加快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依據《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和《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安徽省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
殘疾人事業面臨的形勢
“十一五”期間,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省殘疾人事業“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殘疾人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惠殘政策不斷完善。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關於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省政府頒布了《安徽省優待扶助殘疾人規定》,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為全面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法規和政策支撐。社會保障更加有力。殘疾人被納入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並予以重點保障和特殊扶助,近40萬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特別救助納入省民生工程,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復明5萬多例。康復服務全面拓展。救濟貧困精神病患者6萬多人次,對0—6周歲殘疾兒童實行搶救性康復訓練,免費發放輔助器具13.6萬件,60多萬殘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復服務。教育工作成績顯著。全省建有特教學校62所,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197個,在校學生達2.6萬多人。視力、聽力言語和智力殘疾兒童入學率分別達到80%、85%和85%。就業扶貧力度加大。建立殘疾人職業教育培訓機構115個,11.2萬名殘疾人接受了技能培訓。建成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128個,幫扶134.5萬城鄉殘疾人實現就業。改造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3.12萬戶,扶持貧困殘疾人22.1萬人。基層基礎不斷加強。在全國率先開展殘疾人基本情況調查。17個市、98個縣(市、區)成立法律援助中心殘疾人工作站。無障礙設施建設、地方電視台開設手語新聞欄目等納入評選文明城市、縣城考核指標。鄉鎮(街道)殘聯、村(社區)殘疾人協會組建率達100%,選聘殘疾人專職委員(助理員)12270人。文化體育豐富活躍。出色完成上海世博會“生命陽光館”安徽周殘疾人才藝展示活動。成功舉辦第七屆全省殘疾人藝術匯演和第四、第五屆全省殘運會、第二屆特奧運動會。組織參加北京殘奧會、廣州亞殘會、全國第七屆殘運會,並取得優異成績。建立全省運動會與全省殘運會同城舉辦機制。
我省現有各類殘疾人口360萬,占總人口的5.85%,涉及全省1/5家庭、1200多萬人口,這是一個數量眾多、特性突出、特別困難的社會群體,是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的重點人群。這些年來,我省殘疾人事業雖然取得了蓬勃發展,但是基礎還比較薄弱,不同區域、城鄉之間發展還不平衡,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水平還不高,歧視殘疾人、侵害殘疾人權益的現象依然存在。
“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黨和政府將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視支持殘疾人事業。伴隨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的日趨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將取得新進展。我省殘疾人事業迎來了加快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期,殘疾人將同全省人民一道向著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邁進。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發展大局,以構建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為主線,以不斷滿足殘疾人基本需求為重點,在殘疾人社會保障、康復服務、教育培訓、就業扶貧、文化體育、社會環境、維權服務和自身建設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實現殘疾人事業與全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殘疾人為本、共享發展。切實改善殘疾人民生,確保殘疾人公正、平等享有各項社會公民權利和普惠、特惠政策,有力促進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將殘疾人工作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和目標管理,將扶殘助殘重點項目納入民生工程,建立穩定增長的殘疾人事業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充分發揮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作用。
——堅持統籌兼顧、分類指導。統籌區域和城鄉發展,進行分類指導,加大對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和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城鄉殘疾人社會保障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
——堅持依法推進、廣泛參與。完善殘疾人事業法規政策體系,強化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維護和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意識,確保涉殘法律法規全面實施。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支持殘疾人事業。激勵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創造社會財富、實現人生價值。
(三)發展目標。
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建立,殘疾人基本生活、醫療、康復、教育、就業、住房、文體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殘疾人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殘疾人社會保障政策措施更加完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特困生活救助水平不斷提升,殘疾人的生存狀況持續改善。
——殘疾人參加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比例逐步提高,殘疾人的醫療康復保障政策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殘疾預防進一步加強,出生缺陷明顯減少。
——殘疾人教育培訓事業不斷發展,接受教育的優惠補貼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受教育權利得到切實維護。
——殘疾人就業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就業指導、就業服務、就業援助力度持續加大,就業狀況進一步改善。
——殘疾人文化、體育事業不斷繁榮發展,殘疾人群體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
——殘疾人組織和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殘疾人事業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政策理論研究不斷深入。
——殘疾人慈善事業公開、透明的捐贈激勵機制基本建立,社會各界更加自覺支持參與殘疾人事業發展。
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
(一)社會保障。
1.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全部納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範圍,實現應保盡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養的成年重度殘疾人單獨立戶的,按規定納入低保範圍。完善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特別救助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一戶多殘、老殘一體等困難殘疾人家庭和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給予臨時救助。對城鄉流浪乞討生活無著的殘疾人按規定給予及時救助和妥善安置。
2.落實殘疾人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財政補貼政策。落實為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代繳最低標準保險費政策。
3.落實貧困殘疾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的政府補貼政策。將符合條件的城鄉貧困殘疾人納入醫療救助範圍,逐步提高救助標準。逐步降低或取消殘疾人醫療救助的起付線,提高貧困殘疾人門診、住院報銷比例。實施貧困精神病患者服藥補助項目。規範和增加工傷保險職業康復項目。鼓勵開設針對殘疾人特殊需求的商業保險險種。
4.將住房困難的城鄉低收入殘疾人家庭優先納入基本住房保障和住房救助補貼範圍。對無房貧困殘疾人家庭,優先採取實物配租給予解決。
5.用人單位要依法為殘疾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對企業吸納、靈活就業和公益性崗位安置的殘疾人,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費補貼。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按規定為殘疾職工辦理補充養老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落實城鎮貧困殘疾人個體工商戶繳納基本養老費補貼政策。
6.有條件的地方對重度殘疾人適配基本型輔助器具、殘疾人家庭環境無障礙建設和改造、日間照料、護理和居家服務給予政府補貼。制定落實殘疾人生活用水、電、氣、暖費用,掛號費、診療費,泊車費,盲人、聾人手機簡訊和寬頻費用,以及農村籌資籌勞等方面優惠政策。
7.落實《傷病殘軍人退役安置規定》,做好傷病殘軍人移交安置工作,逐步提高傷病殘軍人保障待遇。保障傷病殘軍人優先享受各類公共服務。
(二)康復。
1.建立健全社會化殘疾人康復服務網路。以專業康復機構為骨幹、社區為基礎、家庭為依託,發揮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特教學校、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殘疾人福利機構等作用,全面開展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社會康復、輔助器具適配、康復轉介、殘疾預防等服務。
2.加強省、市、縣三級專業康復機構的規範化建設。建設一批專業化骨幹康復機構以及綜合醫院的康復醫學科,扶持一批市、縣級康復機構成為康復技術資源中心,扶持一批社區康復站成為基層康復工作示範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要根據康復服務需求設立康復室,配備適宜的康復設備和人員。制定社區康復服務標準,開展規範化社區康復服務。加強市、縣(市、區)公立醫院的眼科、精神科建設。鼓勵和扶持民辦康復機構發展。
3.開展殘疾人康復救助。建立殘疾兒童篩查和搶救性康復救助制度,實施0—6歲殘疾兒童免費搶救性康復項目。研究試行各類兒童康復訓練評估標準。實施盲人定向行走訓練、低視力殘疾人康復、肢體矯治手術及康復訓練、智力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精神病防治康復等重點康復工程,幫助65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開展“白內障無障礙縣(市、區)”創建工作,白內障手術復明28萬例,對貧困患者免費復明手術不少於4萬例。
4.構建輔助器具適配體系。加強省、市、縣(市、區)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中心(站)建設,推進輔助器具服務進社區、到家庭。制定我省殘疾人輔助器具基本配置目錄,繼續對貧困殘疾人適配基本輔助器具給予政府補貼。強化輔助器具質量監督檢驗工作。組織供應25萬件輔助器具。
5.實施康復人才培養計畫,使康復專業人才總量翻番、結構合理、水平提高。逐步建立完善康復專業技術人員晉升體系。
(三)教育。
1.加強殘疾人教育體系建設,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將特殊教育納入我省教育督導制度和政府教育評價體系。不斷提高特殊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全面提高殘疾學生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心健康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
2.將殘疾人義務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繼續完善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以隨班就讀和特教班為主體的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體系。採取社區教育、送教上門、跨區域招生、建立專門學校等形式,對適齡重度肢體殘疾、重度智力殘疾、孤獨症、腦癱和多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支持兒童福利機構特教班建設。
3.建立多部門聯動的0—6歲殘疾兒童篩查、報告、轉銜、早期康復教育、家長培訓和師資培養的工作機制。實施“陽光助學計畫”,資助和普及殘疾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康復教育。幫助0—6歲殘疾兒童家長及保育人員接受科學的康復教育指導。鼓勵和扶持民辦殘疾兒童學前康復教育機構發展。
4.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要創造條件招收殘疾學生。鼓勵和扶持特教學校開設高中部(班)。支持特教中專招生規模翻番,拓寬專業設定,創新培養模式,加快殘疾人技能型人才培養。探索殘疾人青壯年文盲掃盲工作機制和模式。
5.普通高校要創造條件擴大招收殘疾學生規模,為殘疾學生學習、生活提供便利。鼓勵和資助殘疾人通過自學考試、遠程教育等方式接受高等教育。落實盲、聾、重度肢體殘疾等特殊考生招生、考試辦法。聾人參加各類外語考試免試聽力。
6.認真落實國家關於特殊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標準。結合國家支持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計畫,加強特教學校和特教班建設。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善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加快省特殊教育中專學校新校區建設。
7.加大特殊教育教師培訓力度,提升特殊教育師資能力。鼓勵支持高等師範院校、綜合性院校開設特殊教育專業和課程,加快特殊教育教師培養。落實並逐步提高特教津貼。在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表彰中提高特教教師和工作者比例。
8.全面實施殘疾學生免費義務教育政策。對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在“兩免一補”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補助水平。建立健全殘疾學生助學金制度。普通高校全日制本專科在校殘疾學生和經濟困難的殘疾人家庭子女,中等職業學校一、二年級在校殘疾學生,以及在特殊教育學校職業高中班和普通高中就讀的殘疾學生,全部享受國家助學金。動員社會力量捐資助學。
9.推廣國家通用手語、通用盲文,提高手語、盲文信息化水平。落實手語翻譯員培訓、認證、派遣服務制度。
(四)就業。
1.制訂《殘疾人就業條例》實施辦法。落實對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稅收優惠和對從事個體經營的殘疾人實施收費減免、稅收扶持有關法規政策。同等條件下,政府優先採購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的產品和服務。將殘疾人就業納入各級政府就業聯動和督導工作,督促各類用人單位認真遵守促進殘疾人就業的法律法規及政策,禁止針對殘疾人的就業歧視和違法僱傭殘疾人,維護殘疾人公平就業權利。
2.實施殘疾人就業工程。城鎮新增就業殘疾人5萬人。落實按比例就業政策,加強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使用管理工作。公務員招考、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不得拒絕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報考、錄用。政府應開發適合殘疾人就業的公益性崗位。培育殘疾人創業典型,扶持殘疾人就業基地建設。以社區便民服務、社區公益性崗位、家庭服務、電子商務等多種形式促進殘疾人社區就業和居家就業。落實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福利企業。
3.加強殘疾人職業教育培訓和職業能力建設。鼓勵和扶持各類特殊教育學校、職業學校及其他教育培訓機構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殘疾人勞動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著力提高就業率。建立殘疾人職業培訓補貼與培訓質量、一次性就業率相銜接的機制。農業、扶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將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納入培訓計畫。建立健全殘疾人職業技能人才獎勵機制。舉辦全省第五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
4.全面實施《盲人醫療按摩管理辦法》。推進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執業資格考試和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工作。發揮特殊教育學校專業人才優勢,培養盲人醫療按摩人員。鼓勵醫療機構錄用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培訓盲人保健按摩人員,扶持和規範盲人保健按摩行業管理。大力推進職業康復勞動項目,促進智力和精神殘疾人輔助性就業。
5.各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免費為殘疾人提供有針對性的職業介紹、指導等服務。通過即時崗位援助、公益性崗位安置、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加大就業困難殘疾人援助力度。積極引導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服務。
6.加快推進市、縣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規範化建設,合理配備工作人員,切實加強就業服務機構人員能力培訓。依託基層殘疾人專職委員隊伍,培訓殘疾人就業服務與社保協理員。將殘疾人就業服務信息納入公共就業人才服務信息網路系統。完善殘疾人職業技能鑑定辦法。
7.依託農村扶貧開發和統籌城鄉就業政策,扶持農村殘疾人開展種養業、家庭服務業和其他增收項目,有序組織農村殘疾人轉移就業。
(五)扶貧。
1.將貧困殘疾人作為重點扶持群體納入政府扶貧開發規劃,統籌安排,同步實施。做好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幫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優先享受扶貧開發和惠農政策。扶持30萬農村貧困殘疾人增加勞動收入、提高發展能力。
2.加強殘疾人康復扶貧貸款項目管理。健全擔保體系,簡化貸款程式,提高貸款資金的到戶率和扶貧效益,加大對貧困殘疾人中能人大戶以及扶貧基地的信貸支持力度。政府舉辦或補助的面向“三農”的培訓機構和項目,免費培訓殘疾人。開展產業化扶貧,實施“陽光助殘扶貧基地建設工程”,扶持創建一批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
3.在保障性住房建設、扶貧易地搬遷和小城鎮建設中,同等條件下,對貧困殘疾人家庭住房建設和改造予以優先安排。實施國家彩票公益金“陽光安居工程”,加快實施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危房改造項目,逐步實現全省農村貧困殘疾人無房戶和危房戶全部達到居住安全。
4.加強基層殘疾人扶貧服務社建設,依託農村金融機構、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等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殘疾人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生活服務。動員城鄉基層組織、幹部、民眾、志願者結對幫扶農村貧困殘疾人。
(六)托養。
1.以智力、精神、重度殘疾人為重點對象,制定托養服務發展計畫,大力發展居家托養服務。鼓勵志願服務人員、家庭鄰里等力量,依託社區和家庭,為更多居家殘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生活和職業能力培訓、精神慰藉、安全保護等方面的服務。引導支持社會組織和個人興辦非營利性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
2.堅持政府投入為主,鼓勵通過社會募集等多種渠道籌措托養服務資金,逐步提高托養服務的補助標準,擴大受益面。加快推行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貧困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制度,針對居家安養和在機構托養的貧困殘疾人制定具體補貼標準。實施好“陽光家園計畫”。
3.落實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建設標準和服務規範。加強行業管理,探索建立針對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提供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的社會組織資助制度和服務質量監管制度。對規範達標的托養服務機構給予居民家庭水、電、氣、暖費用同價優惠待遇。加強托養服務隊伍建設,培訓管理和服務人員。
(七)文化。
1.各級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殘疾人開放,提供設施及信息交流無障礙服務。圖書館、文化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特殊教育學校、殘疾人組織、社會福利機構、社會殘疾人服務機構等,要組織殘疾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民眾性文化、藝術、娛樂活動。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服務重點項目中要有為殘疾人服務內容。
2.以“殘疾人文化周”為載體,開展基層民眾性殘疾人文化活動。在城鄉社區實施“殘疾人文化進社區”項目。扶持出版為殘疾人服務的圖書、音像製品。扶持殘疾人題材的影視劇、戲劇、廣播劇等文藝作品的創作、發行。在各級開展的各項文化活動以及各類文化評獎、藝術比賽中,鼓勵和吸納殘疾人或殘疾人文化藝術團體參與。
3.各級公共圖書館應設立盲人閱覽室,配置盲文圖書及有關閱讀設備,做好盲人閱讀服務。各級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要設立文化活動場所。縣級以上殘聯要定期舉辦殘疾人文化活動。
4.加大殘疾人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力度。扶持以特殊教育學校為主的殘疾人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建立優秀殘疾人文藝人才庫。舉辦全省殘疾人藝術匯演、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藝術匯演、全省殘疾人藝術展,組織參加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文化博覽會。鼓勵扶持殘疾人參加工藝美術、書畫、文學、攝影等藝術活動和創作,培育殘疾人文化藝術品牌。
(八)體育。
1.公共體育場所應有無障礙設施,並逐步免費向殘疾人開放。各類殘疾人相對集中的基層單位,要廣泛開展殘疾人民眾性體育健身活動。組織和引導殘疾人因地制宜參加健身活動。推動殘奧、聾奧、特奧均衡發展。
2.實施“助殘自強健身工程”。推廣適合殘疾人身心特點的健身康復體育項目,舉辦省級、市級殘疾人民眾性體育展示活動,建設一批殘疾人民眾體育活動示範點。培養殘疾人社會體育健身指導員。
3.加強殘疾人運動員隊伍和訓練基地建設。建立優秀殘疾人運動員集訓隊伍,培育殘疾人體育技術、管理人員隊伍。加強殘疾人體育教育、科研工作和道德作風建設。鼓勵有條件的教育機構招收、培養優秀殘疾人運動員。積極籌建省殘疾人體育訓練指導中心。扶持各地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建設。
4.同城辦好全省運動會和全省殘運會等賽事,組團參加全國重要賽事。對在國內外重大賽事中獲獎的殘疾人運動員及其教練員,參照健全人同級賽事獎勵標準同等獎勵。
(九)無障礙環境。
1.貫徹落實無障礙建設條例。新建、改建、擴建設施嚴格按照相關規範建設無障礙設施,加快推進既有道路、建築物、居住小區、園林綠地,特別是與殘疾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已建設施無障礙改造。加強無障礙設施日常維護與管理,提高無障礙建設質量和水平。開展全國無障礙建設市、縣(市、區)創建工作,2015年底前,文明城市、縣城基本實現出行無障礙。
2.實施無障礙環境建設工程。將無障礙建設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城鎮化建設內容,與公共服務設施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機場、車站、碼頭等公共運輸場所要加大無障礙建設和改造力度,公共運輸工具要逐步完善無障礙設備配置,公共停車區要設定殘疾人停車位。開展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為貧困殘疾人家庭提供改造補助。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必須達到無障礙要求。
3.將信息無障礙納入信息化相關規劃。推進網際網路和手機、電腦、可視設備等信息無障礙實用技術、產品研發和推廣,推動網際網路網站無障礙設計。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逐步採取無障礙方式發布政務信息。推動公共服務行業、公共場所、公共運輸工具建立語音提示、屏顯字幕、視覺引導等系統。推進聾人手機簡訊服務平台建設。推進藥品和食品說明的信息無障礙。圖書和聲像資源數位化建設逐步實現信息無障礙。
(十)法制建設和維權。
1.進一步健全殘疾人事業法規政策體系。指導各地適時制定或修改殘疾人優惠政策和扶助規定。在制定涉及殘疾人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公共政策時,應納入保障殘疾人權益內容。尊重和保障殘疾人在相關立法和殘疾人事務中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2.加大保障殘疾人權益的法律法規的實施力度,積極配合各級人大、政協開展執法檢查、視察和調研,依法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建立健全殘聯繫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服務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殘疾人組織和殘疾人代表在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中的民主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作用。
3.將《殘疾人保障法》、《安徽省殘疾人保障條例》等法律法規納入全省“六五”普法規劃,提高全社會依法維護殘疾人權益的意識,提升殘疾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對殘聯繫統工作人員開展法制教育培訓,培訓殘疾人維權工作人員。
4.深入開展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切實加強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機制和信息化建設,在政策制定、重大案件解決上發揮有效作用。在開展“送法進社區(進鄉村)”等活動中,為殘疾人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服務。將殘疾人權益保護事項納入法律援助範圍,擴大殘疾人法律援助覆蓋面。鞏固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為符合規定的殘疾人法律援助案件提供經費補助。
5.進一步完善殘疾人信訪維權工作機制。制定出台相關政策,解決殘疾人普遍性、群體性的權益訴求。暢通信訪渠道,健全信訪事項督查督辦與突發群體性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將殘疾人信訪反映的困難和問題解決在基層。加大對重大侵害殘疾人權益信訪案件的協調督辦力度,嚴厲打擊侵害殘疾人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殘疾人權益和社會穩定。安排殘疾人信訪專項經費,落實信訪工作人員崗位津貼。
(十一)殘疾預防。
1.開展殘疾預防體系建設試點項目。廣泛開展以社區為基礎、以一級預防為重點的三級預防工作,健全政府統籌規劃和協調、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殘疾預防工作機制。
2.實施一批重點預防工程。逐步建立健全全省產前篩查診斷網路,做好孕產期保健和產前診斷,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診斷和治療,建立殘疾兒童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制度。強化計畫免疫和基本醫療衛生保健,減少傳染病致殘。積極開展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預防監測和治療,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減少慢性病致殘。加強初級眼保健工作,提高白內障手術能力,普及青少年視力檢查和眼保健。規範臨床藥物使用管理,減少藥物致殘。加強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工傷預防、交通安全和防災減災工作,提高應急處理和醫療急救能力,控制、減少環境因素和事故致殘。重視精神殘疾預防,對重點人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
3.普及殘疾預防知識,提高公眾殘疾預防意識。組織好世界精神衛生日、全國愛耳日、愛眼日、預防出生缺陷日、防治碘缺乏病日等主題宣傳教育活動。重點做好新婚夫婦、孕產期婦女、有害環境地區居民、交通和礦山行業職工、中小學生等重點人群的宣傳教育工作。普及婚前衛生指導、孕前優生諮詢和醫學檢查。
4.落實國家有關殘疾預防的法律法規。執行殘疾人殘疾分類分級國家標準,實施殘疾報告制度。加強信息收集,建立殘疾預防的綜合信息網路平台和資料庫,開展致殘因素監控和殘疾預防對策研究。
(十二)殘疾人組織和工作隊伍建設。
1.完善各級殘在線上構設定,配備適應工作需要的人員編制。切實履行“代表、服務、管理”職能,協助政府做好有關法規、政策、規劃的制定和行業管理工作。做好第二代殘疾人證發放、管理和服務工作。
2.進一步推進基層殘疾人組織規範化建設。建立健全鄉鎮(街道)、村(社區)殘疾人組織,實現城鄉基層殘疾人組織全覆蓋。加大基層殘疾人組織的工作經費投入。著力培育基層殘疾人工作者隊伍。加強殘疾人專職委員培訓,改善工作條件,妥善解決好待遇問題。
3.將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納入社區建設規劃和內容。社區建設協調領導機構要吸收同級殘聯為成員,社區居民委員會要充分發揮殘疾人協會和殘疾人專職委員的作用,整合社區資源開展殘疾人康復、社保經辦、就業服務、日間照料、文化體育、法律服務、無障礙等工作。
4.充分發揮殘疾人專門協會作用。縣級以上殘聯全部建立殘疾人專門協會,省、市殘聯建立殘疾人專門協會活動場所,進一步加強專門協會規範化建設。加強對殘疾人社會組織的聯繫、指導和支持。
5.加強殘聯幹部隊伍建設。加大殘聯幹部隊伍培養、使用和交流力度,選好配強各級殘聯領導班子。省殘聯配備盲人、聾人專職理事,逐步配備智力、精神殘疾人親屬理事。設區市殘聯理事會中,有3個以上職數的,要配備1名殘疾人理事長或副理事長;有2個職數的,要爭取配備1名殘疾人領導幹部。縣級殘聯至少配備1名殘疾人幹部。條件具備的殘聯理事長可推薦為同級人大或政協常委候選人。建立完善殘疾人人才庫。
6.制定並實施《安徽省殘疾人事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加快培養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等專業人才隊伍。深入開展殘疾人工作者“人道、廉潔、服務、奉獻”的職業道德教育,加大市、縣、鄉鎮(街道)殘聯幹部培訓力度。進一步發揮各級殘聯代表大會代表的作用。建立完善人才保障和激勵機制,按照有關規定,落實為殘疾人服務人員的工資待遇傾斜政策。
7.將志願助殘工作納入我省志願服務總體規劃,開展“志願助殘陽光行動”。建立健全助殘志願者招募註冊、服務對接、評價激勵、權益維護等機制,促進志願助殘專業化、常態化和長效化。全省助殘志願者註冊人數達到30萬。
8.大力弘揚自強不息精神,鼓勵和幫助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廣泛開展自強活動,培育、發現自強典型。開展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創建工作、“扶殘助殘愛心城市”評選活動。積極做好全省自強模範、殘聯繫統先進工作者和扶殘助殘先進集體與個人、殘疾人之家的表彰工作。
(十三)信息化、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
1.紮實做好全省殘疾人基本信息的年度採集和資料庫的動態管理工作。建設殘疾人口綜合數據管理系統,實現與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管理信息平台的數據交換和資源共享,為殘疾人享有社會保障和服務提供身份認證和基礎信息,為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客觀真實的基礎數據。建設全省統一的殘疾人服務網,加強省殘聯和地方殘聯網站無障礙建設,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成立各級殘聯信息中心,加強信息化隊伍建設和基層信息專業技術人才培養。
2.推動殘疾人事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成果套用。實施“科技助殘行動計畫”。開展殘疾人康復服務平台研發及套用示範等研究。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研究殘疾鑑定、康復、特殊教育、職業技能鑑定、輔助器具等領域的標準和技術。培育一批以科技為先導的為殘疾人服務的產業品牌和企業。
3.加強對殘疾人服務設施的統籌規劃,將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福利、托養、文化體育、綜合服務等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公益性建設項目,在立項、規劃和建設用地等方面優先安排,加大投入,重點扶持。落實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標準,應建未建的市、縣級殘聯要加快建設符合要求的綜合服務設施;建設規模不達標的綜合服務設施應進行擴建。積極爭取並落實好市、縣(市、區)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建設補貼政策。
(十四)統計、監測和政策研究。
1.建立省、市、縣統計監測工作機制。嚴格按照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統計標準,加強基層業務台賬工作,推行統計網路化管理。開展殘疾人事業統計季報工作。推進殘疾人事業相關統計指標納入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統計指標體系。加強殘聯繫統統計隊伍建設,定期做好培訓、檢查、監督、管理工作。做好殘疾人狀況監測工作。
2.加強殘疾人事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重點開展殘疾人公民權利、人道主義思想等基礎性研究和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等方面法律政策研究。
(十五)社會環境和殘疾人慈善事業。
1.宣傳、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部門和單位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支持殘疾人事業。新聞媒體要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黨和政府扶殘助殘優惠政策措施、社會各界的助殘善舉和殘疾人的自強精神,加強網路等新媒體宣傳。各地廣播電視台要積極創造條件,開設殘疾人專題節目和手語欄目。繼續推進影視劇和電視節目加配字幕。組織參加全國性殘疾人事業好新聞作品評選和各地人民廣播電台殘疾人專題節目展播活動。組織好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等主題宣傳活動。
2.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發展殘疾人社會福利事業,興辦殘疾人服務機構。改進和完善對殘疾人社會服務組織資助辦法,建立服務質量標準和監管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試點競爭性投標,確保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加強殘疾人服務業規劃和行業管理。
3.大力發展殘疾人慈善事業。建立殘疾人慈善事業捐贈激勵機制,落實完善公益性捐贈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各界及公民個人對殘疾人事業提供資助和捐贈。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要積極為殘疾人事業籌集善款,開展愛心捐助活動,切實加強項目資金的規範使用和管理,確保公開、透明和高效。實施好“集善工程”、“長江新里程計畫”等殘疾人慈善項目。紅十字會、慈善協會等社會組織要積極開展殘疾人慈善項目。
(十六)對外交流與合作。
積極開展對外宣傳,展示我省殘疾人事業發展成就。建立我省殘疾人事業對外交流與合作機制,加強與國(境)外、省外殘疾人組織的交流與合作。
綱要的實施、監測和績效評估
殘疾人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殘疾人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實施好《安徽省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是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各地要依據本綱要制定當地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或實施方案,各部門要制定配套工作方案,將本綱要的主要任務指標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民生工程和部門規劃。要綜合運用各種財稅支持手段,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投入,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資金投入格局,建立投入穩定增長的殘疾人事業發展經費保障機制,確保綱要規定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及相關部門要根據綱要執行評估指標體系,逐年逐項進行任務分解,開展年度動態監測和跟蹤問效,加強對重大服務項目和能力建設項目的評估監督,及時發現和解決綱要執行中的問題。各部門每年要向同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報告綱要執行情況。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要在“十二五”中期和期末對綱要實施情況進行考核、績效評估,並實施信息公開。
專欄一:“十二五”主要助殘保障建設
1.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完善省民生工程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特別救助政策,逐步提高救助標準。 |
2.實施白內障患者手術復明、精神病綜合防治康復、貧困殘疾兒童免費搶救性康復、輔助器具適配等重點康復工程。 |
3.將特殊教育納入我省教育督導制度和政府教育評價體系,將殘疾人就業納入政府就業聯動和督導工作。 |
4.實施危房改造項目,為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提供補助;建立殘疾人托養服務體系,推行護理補貼制度。 |
5.進一步健全殘疾人事業法規政策體系,深入推進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完善殘疾人信訪維權工作機制,有效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 |
專欄二:“十二五”主要服務能力建設
1.加強省、市、縣三級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康復服務、就業服務、輔助器具服務等功能。 |
2.加強殘疾人組織、人才隊伍建設,適應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維權、托養、文化體育、社會工作等專業化、社會化需要。 |
3.加強特教學校和特教班建設,完成省特殊教育中專學校新校區建設;籌建安徽省殘疾人體育訓練指導中心。 |
4.建設殘疾人口綜合數據管理系統,成立各級殘聯信息中心,做好殘疾人基本情況信息年度採集工作。 |
5.開展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創建工作、“扶殘助殘愛心城市”評選活動。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發展殘疾人社會福利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