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士進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省泰安市
- 出生日期:1956年
- 字:乾成
- 性別:男
成就,詩詞選摘,
成就
書法作品及評論文章曾在《人民日報》、《中國藝術報》、《藝術與收藏》、《華夏名流》、《東方之子》 等報刊發表。作品入選《全國師生優秀書法作品集》、《華夏兩岸三地百家墨跡精選》等書籍。作品曾在在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軍事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山公園舉辦個展或聯展。多次在全國賽事中獲獎,數次參與救災,防沙綠化等公益活動。作品被中央國家機關、軍隊、企事業單位有關集體或個人收藏,美國企業家查爾斯及英、日、韓、新諸國有識之士也有收藏。為弘和發展書法傳統藝術,曾先後輔導少年兒童及有志請年人從事學習活動,並計畫每年利用冬夏假期免費培養10名國內外書法人才。
學書隨筆
蘭亭序臨寫要點
學習書法首先要心知擬效之方,手明揮運之理。行書蘭亭序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的象徵,也是他之所以成為書聖的重要原因。臨摹好蘭亭序,掌握正確的執筆用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執筆歷來為書家所重視。唐代顏真卿請教他的老師張旭“工書之妙,如何得齊於古人”,張旭回答的第一句話是“妙在執筆”,可見執筆的重要。執筆方法眾說不一,但從鐘繇、王羲之、虞世南、陸柬之傳承下來的五字執筆法,即擫壓勾格抵執筆法,還是得到了廣泛的贊同和套用。至於王羲之蘭亭序書寫時是否用的這種執筆法,資料沒有記載,只說他用的鼠須筆,但我們猜想,既然他倡導五字執筆法,他肯定會用這種方法書寫。
正確執筆的同時,相關的事宜也應配合得當。通常情況下,筆管要垂直於紙面,坐姿端正,右手肘腕懸空,筆管位於兩目正前方,左肘讓處於外。明代豐坊曾提出使筆管與鼻準相對,這似乎有點苛刻,但實有利益,即能使行間直下而無傾斜之患。
另外,正確執筆的同時,若能將筆桿上端向外稍傾,則筆尖自然向內,這樣似乎更利於王羲之筆意的再現。之所以有這種現象,可能與古人的書寫環境不無關係。從現存的五代流傳下來的國畫中,可以看到古人就餐、讀書、下棋所用的幾桌,都遠低於今天我們通用的書案,這韓熙載夜宴圖、勘書圖、高士圖都能體現出來。王羲之生活在東晉時期,由此可以推測出他書寫時所依託的桌几是很低的。在這種紙面偏低而書者偏高的情況下,書寫時筆桿外傾、筆尖內指則利於作者增強對筆跡的注釋效果,又不影響手指與腕的舒展。總之,正確執筆是書法學習與創作的基本要求,關鍵是使手指到臂膀的幾個部位都能自如地發揮運動的潛能,圓轉靈活,不使拘攣,深淺鹹適,合宜長短,指實掌虛,懸肘平腕。執筆正確的前提下,再去講究用筆之法。
用筆之法,指的是正確運用毛筆,書寫出具有一定審美標準的點畫的方法。趙孟頫言‘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也須用工 ’。 《廣藝舟雙楫》講“書法之妙,全在用筆”。這些觀點雖然誇大了用筆的作用,但在結字好的情況下,研究用筆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古今在筆法的論述上,文章燦若星河,可謂妍蚩雜糅,條目紛繁。最早的當屬李斯了,他講“凡書非但裹結,終藉筆力輕健。先急回,後疾下,鷹視鵬飛,信之自然,不得重改”。最精到的莫過於孫過庭的《書譜》,蔡邕的《九勢》。雖大師名家,千言萬語,總不外形勢法自然,中鋒行筆,使轉自如,力透紙背幾項要求。當然這些要求不只是針對一種字型的,而實現這些要求還須有不同的用筆方法。作為王羲之蘭亭序的用筆方法,大致有提、按、行、側、折、轉、衄等主要筆法。
提與按是各種字型的基本筆法,是書寫過程中最直接、最頻繁的運筆形式,下筆便是按,收筆便須提,行筆之中又是邊按邊提,據點畫要求隨時調整。以至於人們忽略了提與按,這如同平常走路時,只想著前行而忘了呼吸差不多。提與按的實質,就是為寫出高品質的點畫服務。它表現的形式是點畫的粗與細,或面積的大與小。明代解縉《書學平說》中講,“掣三分而用一份則勢有餘,掣一份兒用三分則勢不足”。相傳王羲之用筆不過三分,此三分指十分之三。所以注意提按用力大小與筆毫著紙的深淺對書寫質量關係非常重要。
行 即筆的運行。行書行筆的要求是中鋒行筆為主。速度問題是行筆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歷代大書法家都主張不遲不速。歐陽詢講的很精到,“忙則失勢,緩則骨疾”。體會蘭亭序感覺到書寫時不激不勵,志氣平和,思逸神超而風規致遠。由於是一篇文稿,字便較小,最大者不過兩公分。原打臨寫速度稍快,臨放大本則應速度放緩。同時筆頭含墨多少、紙張質地等因素都對行筆速度產生不同的影響。
側 側筆入紙,是蘭亭序的特點之一,而起筆時有明顯的傾向,那就是橫畫縱起,豎畫橫起。然而不管橫起還是豎起或者是斜起,總是在按照筆畫運行方向與起筆方向相垂直這樣一個原則。這種側鋒起筆的方法,形成了一種竣落、明快、捷便之勢,又為順利調為中鋒創造了有利條件。方法是筆尖入紙側按後,筆尖不動而手腕著以發力,轉換錐面,然後運行在筆畫軌道上,這種側鋒起筆法,不但是為了取妍,而是為了取勢或是蓄勢,在蘭亭序中運用到了極致。
折 折筆指筆畫轉換方向時筆勢摺疊形成方棱狀態的用筆技法。蘭亭序中折筆較圓轉筆為多。折筆的實質在於調換筆頭的錐面。筆有八面出鋒之說,在折筆中最能體現此論。在筆畫轉換方向處,前筆不收後筆作側勢而起,而後前筆的尾部作為後筆的起點,轉折處需要靠腕力或翻或折調整錐面,只有這樣,才能換成高質量的中鋒行筆,寫出遒勁的筆畫,這種方法比其他動作書寫時更為方面實用。
轉 轉字有多重意思,這裡的意思我們取得是與折筆相對應的一種用筆方法。就是大家常說的折以成方,轉以成圓的這個轉。這種筆法與折筆的不同點就是在筆畫方向轉換處,比較婉轉流暢。要求是保持筆畫中鋒運行,其要領是靠手腕之力調整錐面,以令筆尖常在筆畫中。折筆時錐面的承換處比較明顯,而轉筆沒有一個固定點,而且,在轉彎處行筆要放緩,還要重提輕按。
衄 衄同回鋒相近而方法不同,回鋒用環轉而衄鋒用直逆。衄筆比回鋒省時省事,更重要的是在生宣上書寫時,衄可以減少因回鋒帶來的末端臃腫狀態。套用時動作要快,這種筆法行草書中較多。
蘭亭序臨寫要點
學習書法首先要心知擬效之方,手明揮運之理。行書蘭亭序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的象徵,也是他之所以成為書聖的重要原因。臨摹好蘭亭序,掌握正確的執筆用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執筆歷來為書家所重視。唐代顏真卿請教他的老師張旭“工書之妙,如何得齊於古人”,張旭回答的第一句話是“妙在執筆”,可見執筆的重要。執筆方法眾說不一,但從鐘繇、王羲之、虞世南、陸柬之傳承下來的五字執筆法,即擫壓勾格抵執筆法,還是得到了廣泛的贊同和套用。至於王羲之蘭亭序書寫時是否用的這種執筆法,資料沒有記載,只說他用的鼠須筆,但我們猜想,既然他倡導五字執筆法,他肯定會用這種方法書寫。
正確執筆的同時,相關的事宜也應配合得當。通常情況下,筆管要垂直於紙面,坐姿端正,右手肘腕懸空,筆管位於兩目正前方,左肘讓處於外。明代豐坊曾提出使筆管與鼻準相對,這似乎有點苛刻,但實有利益,即能使行間直下而無傾斜之患。
另外,正確執筆的同時,若能將筆桿上端向外稍傾,則筆尖自然向內,這樣似乎更利於王羲之筆意的再現。之所以有這種現象,可能與古人的書寫環境不無關係。從現存的五代流傳下來的國畫中,可以看到古人就餐、讀書、下棋所用的幾桌,都遠低於今天我們通用的書案,這韓熙載夜宴圖、勘書圖、高士圖都能體現出來。王羲之生活在東晉時期,由此可以推測出他書寫時所依託的桌几是很低的。在這種紙面偏低而書者偏高的情況下,書寫時筆桿外傾、筆尖內指則利於作者增強對筆跡的注釋效果,又不影響手指與腕的舒展。總之,正確執筆是書法學習與創作的基本要求,關鍵是使手指到臂膀的幾個部位都能自如地發揮運動的潛能,圓轉靈活,不使拘攣,深淺鹹適,合宜長短,指實掌虛,懸肘平腕。執筆正確的前提下,再去講究用筆之法。
用筆之法,指的是正確運用毛筆,書寫出具有一定審美標準的點畫的方法。趙孟頫言‘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也須用工 ’。 《廣藝舟雙楫》講“書法之妙,全在用筆”。這些觀點雖然誇大了用筆的作用,但在結字好的情況下,研究用筆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古今在筆法的論述上,文章燦若星河,可謂妍蚩雜糅,條目紛繁。最早的當屬李斯了,他講“凡書非但裹結,終藉筆力輕健。先急回,後疾下,鷹視鵬飛,信之自然,不得重改”。最精到的莫過於孫過庭的《書譜》,蔡邕的《九勢》。雖大師名家,千言萬語,總不外形勢法自然,中鋒行筆,使轉自如,力透紙背幾項要求。當然這些要求不只是針對一種字型的,而實現這些要求還須有不同的用筆方法。作為王羲之蘭亭序的用筆方法,大致有提、按、行、側、折、轉、衄等主要筆法。
提與按是各種字型的基本筆法,是書寫過程中最直接、最頻繁的運筆形式,下筆便是按,收筆便須提,行筆之中又是邊按邊提,據點畫要求隨時調整。以至於人們忽略了提與按,這如同平常走路時,只想著前行而忘了呼吸差不多。提與按的實質,就是為寫出高品質的點畫服務。它表現的形式是點畫的粗與細,或面積的大與小。明代解縉《書學平說》中講,“掣三分而用一份則勢有餘,掣一份兒用三分則勢不足”。相傳王羲之用筆不過三分,此三分指十分之三。所以注意提按用力大小與筆毫著紙的深淺對書寫質量關係非常重要。
行 即筆的運行。行書行筆的要求是中鋒行筆為主。速度問題是行筆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歷代大書法家都主張不遲不速。歐陽詢講的很精到,“忙則失勢,緩則骨疾”。體會蘭亭序感覺到書寫時不激不勵,志氣平和,思逸神超而風規致遠。由於是一篇文稿,字便較小,最大者不過兩公分。原打臨寫速度稍快,臨放大本則應速度放緩。同時筆頭含墨多少、紙張質地等因素都對行筆速度產生不同的影響。
側 側筆入紙,是蘭亭序的特點之一,而起筆時有明顯的傾向,那就是橫畫縱起,豎畫橫起。然而不管橫起還是豎起或者是斜起,總是在按照筆畫運行方向與起筆方向相垂直這樣一個原則。這種側鋒起筆的方法,形成了一種竣落、明快、捷便之勢,又為順利調為中鋒創造了有利條件。方法是筆尖入紙側按後,筆尖不動而手腕著以發力,轉換錐面,然後運行在筆畫軌道上,這種側鋒起筆法,不但是為了取妍,而是為了取勢或是蓄勢,在蘭亭序中運用到了極致。
折 折筆指筆畫轉換方向時筆勢摺疊形成方棱狀態的用筆技法。蘭亭序中折筆較圓轉筆為多。折筆的實質在於調換筆頭的錐面。筆有八面出鋒之說,在折筆中最能體現此論。在筆畫轉換方向處,前筆不收後筆作側勢而起,而後前筆的尾部作為後筆的起點,轉折處需要靠腕力或翻或折調整錐面,只有這樣,才能換成高質量的中鋒行筆,寫出遒勁的筆畫,這種方法比其他動作書寫時更為方面實用。
轉 轉字有多重意思,這裡的意思我們取得是與折筆相對應的一種用筆方法。就是大家常說的折以成方,轉以成圓的這個轉。這種筆法與折筆的不同點就是在筆畫方向轉換處,比較婉轉流暢。要求是保持筆畫中鋒運行,其要領是靠手腕之力調整錐面,以令筆尖常在筆畫中。折筆時錐面的承換處比較明顯,而轉筆沒有一個固定點,而且,在轉彎處行筆要放緩,還要重提輕按。
衄 衄同回鋒相近而方法不同,回鋒用環轉而衄鋒用直逆。衄筆比回鋒省時省事,更重要的是在生宣上書寫時,衄可以減少因回鋒帶來的末端臃腫狀態。套用時動作要快,這種筆法行草書中較多。
詩詞選摘
蘭亭頌
紹興之南有蘭亭,歷史悠久傳美名; 得名勾踐曾種蘭,漢代官府建驛廳; 永和九年暮春日,俢禊之時頌雅風; 崇山峻岭林竹茂,群賢畢至顯奇能; 羲之至樂書妙文,遒勁俊逸千古頌; 天下行書評第一,瀚海法書最頂峰; 歷代朝野相追摹,當之無愧為書聖; 撫今憶昔多感慨,中華文明須繼承; 可喜今日成風尚,華夏故園萬事興。
天燭峰工作室
此處塵灰遠,地高月夜寒;東方日出早,西峰頂連天;陋室繞山水,蓬門望湖船;老翁三五眾,古松八百年。
青海湖
天高湖愈藍, 雲白山更清;放眼無垠際,澄心潔靜生。
崑崙山
巍巍巨龍橫長空,莽莽無際江河宗; 千山叢立昂天外,萬水爭流竟向東; 玉虛峰上雪潔白,瑤池澄澈寒如冰; 欲識崑崙真面目,乘雲破霧駕長鳳 。
學書選帖
選好碑帖最重要 ,否則終生累無聊;臨書重點找規律, 方法得當費時少。
論書之二
高 山流水在於勢, 結字用筆差幾尺; 蔡邕九勢早論及, 而今誰人曾相知。
論書之三
落筆結字似流水, 因勢利導前後追,若問勢源何處來, 使轉之法莫小窺。
伯遠帖
書法一門三世勤, 世重三希唯此真 ;鳳穎折搭清晰在, 天然氣象是晉人
論書之五
平動絞轉與提按,書法運筆三手段;因勢利導恰當巧,不做索靖作羲獻
論書之六
內擫外拓分辨難,古今論著舞蹁躚;若解此意關鍵在,使轉用鋒內外遷
論書之七
向來運筆貴用鋒,而今偏頗側與中;若知八面皆出之,取得古法意自明。
論書之八
提筆運行古不傳,今日教學皆提按;分解此法奧妙處,起收轉折是關鍵。
泰山詩其三
天公一夜發慈懷,千岩萬壑梨花開;瑞雪兆豐四方潤,來年林茂糧滿街。
泰山詩其五
山上白雪映銀光,床前月桂發清香;雲閒谷幽松竹靜,別有天地非四方。
泰山詩其六
雪飄北國壯山峰,泉水一結千丈冰,飛鳥人跡難覓見,但有案邊舞春風。
論書之九
執筆是否能端正,事關結字與用鋒,公權故事傳千年,意在筆先同一程。
論書之十
鋒杪變化最無窮,起伏頓挫一畫中,積其點畫乃成字,通篇仍見基本功。
海島思友
陽光燦爛五月灼,海浪拍岸千堆雪。欲借白雲飄萬里,厚載涼風到他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