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埇自然村

安埇自然村

安埇陳家地處南昌與九江交界地段,屬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馬口鎮愛華村。安埇村承襲“義門陳氏”支脈,自本村始祖“南邦公”明泰昌末年開村至今已有300餘年。民風淳樸,重孝道。勤勞耕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埇自然村
  • 外文名稱:antong town
  • 別名:安通
  • 行政區類別: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大房裡,屋場裡
  • 政府駐地:愛華大隊
  • 電話區號:0792
  • 郵政區碼:330302
  • 地理位置南昌九江交界地段
  • 面積:3000畝
  • 人口:328
  • 方言:贛方言馬口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曬穀石,黃牯山,老虎頭,大水庫,愛華林場等
  • 機場:昌北機場
  • 火車站:永修站,南昌西站,南昌站
  • 車牌代碼:贛G
  • 民系:江右民系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行政區劃,文化,交通,旅遊,社會,經濟,習俗文化,安埇宗祠,修宗譜,歷史人物,陳思燏,陳學怡,陳學愚,陳聖縚,陳龍,

歷史沿革

安埇陳家地處南昌與九江交界地段,屬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馬口鎮愛華村。安埇村承襲“義門陳氏”支脈,自本村始祖“南邦公”明崇禎初年開村至今已有300餘年。
義門陳氏即江右陳氏,是發源於江西德安縣的一個江右民系家族。公元832年,義門陳的祖先陳旺因為當官而在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置業,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經是數代同居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筆親贈“義門陳氏”匾額,此後義門陳多次受到皇族表彰,聞名遐邇。宋嘉佑七年,出於抑制“義門陳”和封建統治的考慮,宋仁宗下旨讓義門陳分莊天下。據工作人員介紹,當年分家時,家長把全家人吃飯的大鍋吊起來,砸下來後碎成多少片就分多少莊。最後,江右陳氏分為天下291莊,遍布全國。
安埇村承襲義門陳氏“石塘莊”支脈,始祖南邦公於明泰昌末年徙居安埇。始祖原籍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人,今屬九江市永修縣。開基前,曾有銀城顧氏和鄧氏世居於此。始祖7代單傳,至8世傳嫡二子,至此人丁興旺,家道盛興。

地理環境

村所在地屬丘陵地貌,交通便利,南通南昌市灣里區,北達縣城。村所在地屬半山結構,坐山朝東,自然資源豐富,良田600餘畝。

行政區劃

永修古稱艾地,秦隸九江郡。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置海昏縣,為建置之始。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廢海昏,移建昌居焉”,改稱建昌縣。1914年因與四川建昌道同名,遂取意“泮臨修水,永蒙其利”,改稱永修。永修地處江西省北部,隸屬九江市,南臨南昌、北接共青、東瀕鄱陽湖、西倚雲居山,自古有“海昏秀域,人傑地靈”之美譽。

文化

元宵迎龍燈,臘二八祭祖,年初一拜年。

交通

鄉道365穿境而貫,東連羅馬公路,西接馬高公路。

旅遊

黃牯山,曬穀石,觀音石,祖祠,宗祠,大水庫,門口塘

社會

江右民系,重傳統。現村民遍全國各地或經商,或務工,或任職。

經濟

投資3000萬元的愛華林場山水農家園林項目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現有油茶林400餘畝,經濟林500餘畝。
園田化改造後有良田600餘畝。

習俗文化

村重大的節日(習俗):
“臘月二八”。
在這一天,從凌晨3點開始祭祖,將持續5個多小時的祭祀活動,屆時爆竹聲將陸陸續續的響徹到活動結束。祭祀完後,開始吃年飯,只吃早上一頓,不出外訪客。
初一,拜年坐譜。
拜年,這是個熱鬧的節日,孩兒們一大早跟長輩們先拜年,叩頭行禮。這一天早上全家不管有多少人,都只吃四個菜,兩碗清炒豆腐,兩碗清炒白菜。吃也有講究,不能全部把碗裡的飯菜吃完,要留下一些,這叫“年年有餘”。
吃完齋飯後,各家開始竄門相互拜年。拜完年後,坐譜(就是一年更換一家,輪流來放置或是看護族譜),將上一年出生和老去的人記錄於族譜上(只記錄男性,不記女性)。
坐譜完後,開始外出做客,也叫回娘家。而娘家上一年有人過世的則不能初一外出做客,須到初三回娘家給逝者拜大年。
初三,拜大年。全體村民給上一年死去的人拜年
初七,一般意義上是說這年過完了,有急事或其他情況的可以外出遠行了。
十三、十四、十五,這三天為元宵舞龍的節日。白天上燈(至祖墳上香點燭祭祀)晚上舞龍燈,十三十四是村與村之間的做客拜訪。與祖上有來往的村舞龍燈互訪。一般一條燈包龍頭龍尾為十三盞。奏樂分為,擊鼓(年鼓,獅子燈鼓),缽,大、小鑼,其樂曲,鼓則扣人心弦有如興雲致雨 ,鑼則清脆悅耳,抑揚頓挫,時予人振奮,時予人慷慨激昂。
十五是在自己村里走訪,來回三遍,直至交燈。交燈前需卜卦問時,幾時可交,幾時不可交。屆時還會踩馬腳。

安埇宗祠

原宗祠於抗戰年間,日軍修炮樓拆毀。為應族人對先祖的敬仰,於2013年重修。

修宗譜

2014年正月初六,是義門陳氏宗譜永修、新建分支重修宗譜接譜的重大日子。義門後人為宗譜舉行了隆重的迎接儀式!
安埇人勵精圖治,大展宏圖,奮起拼搏,再現祖上榮耀。

歷史人物

陳思燏

江西永修馬口鎮愛華村安埇人陳思燏(1830.2.1-1871.2.1),字益輝,號子中,是清朝同治時期台灣知府、台灣道台(1870-1871年)。
同治元年(1862年),陳思燏以由廩貢生的身份,選調為廣西昭平官員,不久代理平樂縣知事。
1863年,石達開部隊進入廣西,清朝則有左宗棠部將蔣益灃鎮守柳州、平樂一帶,打敗了石達開部下,迫使石達開敗走大渡河。陳思燏帶地方部隊參戰有功,被賞賜藍翎頂戴,他被保舉為“同知,補用”。他在平樂的這一年中,始終把振興學校、培養地方人才為緊要事務,為培養人才、開發當地不懈努力。
1864年,他的母親曾氏去世,他“丁憂守制”,回到家鄉。平樂的百姓攀住車轅挽留,稱頌的聲音不絕於道。他的母親埋葬在家鄉,在今天的永修縣馬口鎮愛華村去先鋒村的路上,墓前有石雕雙象、雙鹿、雙獅、雙華表及四塊青石碑。碑上有石刻有“白鶴青松”、“雙獅奪球”、“麒麟吐玉書”、“花貓戲蝴蝶”等圖案。
後來,他接到浙江巡撫左宗棠的公函,委任他做“襄辦楚汀兩軍後路糧台兼營務處”,他回到浙江,率兵協同肅清了浙東各郡縣太平軍。並以九江南康知府的身份,留在浙江補用,並加道台職銜,代理杭州知府。後於1868年回溫州前重任杭州知府。(參閱1985年版《杭州市志》)
當時的杭州,大戰過後,百廢待興,荊棘遍地。陳思燏發揮了他傑出的才能,全力建設,發動百姓,疏通河道,淘淥枯井,掩埋10萬具枯骨。
由於書院、廟宇、街道破壞嚴重,左宗棠帶頭捐出養廉銀修復西湖和崇文遠、敷文兩個書院(今杭州書院)及各個廟宇。陳思燏又被委任擔任督工,如期完工。他把自己的養廉銀也悉數捐助修復西湖和書院。他任內的修復建設又增添了杭州和西湖建設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久,他又督帶練勇,會同江蘇部隊攻克浙江嘉興府城。皇帝賞賜新的花翎頂戴。並委任代理溫州知府兼護溫處道台,不久由左宗棠保舉擔任溫州知府,以道台身份留在溫州補用。
全浙肅清太平軍後,陳被保舉加轉運使職銜。在溫州前後兩段時間,一共四個年頭。他通過開設書局、郡齋,廣興學校,教化人民,醇厚風俗,率兵保靖海洋,獲得民眾真心愛戴。
1870年(同治9年)初,當時的浙江總督、內閣大臣英桂推薦,親自給皇帝上奏,說:陳思燏精明於漢兵、練勇,有守有為,歷任府台道台,措置裕如。他熟悉福建情形,可以調補陳思燏去福建台灣府當知府。吏部認為奏議不符合慣例。皇帝朱批:“著即準其調補福建台灣府知府。嗣後不得援以為例。所有該督、撫應得處分,著加恩寬免。”
於是陳思燏奉旨來到台灣,擔任台灣行政長官(知府、道台)一年。這期間,他勤政有為,聲譽卓著。
1870年(同治9年)底,他被調回福建,“以台灣道道台補用”,但是回到福建官署幾個月後,就因病開缺,台灣知府由周懋琦接任。
他去世後,朝廷贈與他“資政大夫”的官銜。他一生文武兼備、智勇雙全。家族也文脈昌盛,一門顯貴。
他家四代都是太學生。他的太祖父陳仁備、哥哥陳思鉽、思烻被朝廷恩封為“中議大夫”,祖父陳立益、父親陳名芬(春圃)被恩封為“資政大夫”,嫂子張氏守寡被地方官旌表。他的兒子陳彥培、陳彥均(字和伯,1849.2.2-1983.8.29)分別是貢生、稟生。
陳思燏及兒子陳彥均(字和伯)的墳墓至今還在永修馬口愛華村盤山腳下。他父親陳名芬的墓地在村頭的陳家坪。
他家在愛華村安埇的百年老屋主體建築在文革中被分拆了。
他的弟弟陳思 火支 被稱呼為四太公,他的後裔長期在湖北沙市(今荊州市)。
1.同治《建昌縣誌》、《杭州市志》、《重修台灣通志》、1985年版《永修縣誌》,實地勘察等。

陳學怡

1929年生,畢業於江西教育學院數學系,歷任永修縣江益國小校長,永修縣塗埠鎮鎮長,永修縣人民法院院長,永修縣教育局局長,永修縣政協委員,現退休。

陳學愚

1937年生,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化學系,中國共產黨員,特級教師,撫州市政協委員,歷任臨川中學校長(今撫州市第一中學),現退休。 

陳聖縚

1930年生,中國共產黨員,原江西省水利廳副廳長,現退休。

陳龍

1979年生,畢業於南昌大學,現上海汽車高級工程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