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佳姓

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女真安佳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安佳氏,滿語為Angiya Hala,世居普塞屯村(今黑龍江呼瑪盤古河流域)。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前,滿族、錫伯族安佳氏即已經多冠漢姓為安氏。滿族安佳氏隸屬正黃旗,亦有分屬鑲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佳
  • 外文名:Angiya Hala
  • 郡望:呼瑪縣
安佳,姓氏淵源,郡望,其它資料,

安佳

[安佳,讀音作ān jiā(ㄢ ㄐㄧㄚ),滿語為Angiya Hala]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旗者。

郡望

呼瑪縣:因呼瑪河得名。“呼瑪”,又稱“呼瑪爾”、“庫瑪爾”,系達斡爾語,“高山峽谷不見陽光的急流”之意。早在西周至春秋時期屬肅慎國;漢朝至三國時期為挹類;晉朝時期(公元386年),鮮卑族人在貝加爾湖地區和黑龍江大部分地方建立北魏王朝,居住在黑龍江上游的室韋人隸屬於北魏王。隋、唐時期,室韋部向唐朝納貢,公元630年唐朝營州都督薛萬淑派人招撫東北諸部,此後,唐王朝在室韋部設都督府,歸平盧節度使管轄。遼國時期時滅渤海,室韋部歸附契丹,遼國政府在室韋部設節度使,歸西路招討司管轄。金國時期,在黑龍江流流域設定蒲與路萬戶府進行管理。元朝時期,黑龍江上游,額爾古納河流域是成吉思汗弟弟哈薩爾家族的世襲封地,呼瑪歸屬於此。明朝時期設奴兒都司,下設諸衛,當時在呼瑪縣境內設了方山衛。清朝初期,把大部分地區編入滿洲八旗,以牛錄為基層單位,設牛錄章京(即位領),滿清政府對居住在呼瑪爾河及注入黑龍江的各河流域的鄂倫春部落的管理,統歸牛錄章京管轄;清入關前由盛京總管統轄,後改為昂邦章京,又沒寧古塔昂邦章京,後又改稱為寧古塔將一軍。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劃出歸黑龍江將軍統轄,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4年)在將軍之下設布特哈(其署地設在現在的扎蘭屯);清雍正五年後創設卡倫(哨所)五十處,呼瑪爾卡倫為其中之一,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因卡倫對俄人防守不嚴,經常有俄人越界,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重新整頓,並於清光緒六~十年(公元1880~1884年)為止增設了五處卡倫。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以後,呼瑪縣歸屬興安城總管;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後歸援澤副都統屬下的庫瑪爾路協領;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沙俄入侵後,此地所設的卡倫一度廢毀。直到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重新恢復;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設立了呼瑪直隸廳,隸屬黑河府署下。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改為呼瑪設治局,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呼瑪設治局改為呼瑪縣,縣知事公署在金山鎮,同年黑龍江水泛濫,使金山鎮日趨蕭條,便將縣治移至古站(今呼瑪鎮)劃屬黑龍江省黑河道;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接管轄,呼瑪縣直屬黑龍江省,為一等縣;偽滿大同元年(公元1932年)公布了公署官制,確立東北為五省,呼瑪縣仍屬黑龍江省管轄,為了類縣;偽滿康德元年(公元1934年)農曆12月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劃東北為十四省。呼瑪縣劃屬黑河管;在此後歷次地方行政機構改革中,均隸屬於黑河省;直至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6月5日,公布東北新省區方案,將偽省合併為九省,呼瑪縣劃屬黑龍江省,沿續至今。2000年,呼瑪縣轄四個鎮、七個鄉。

其它資料

《通譜》記載:安佳是錫伯族姓,其他部族沒有此姓,滿洲中凡是安佳姓都應該是錫伯族人,是錫伯族舊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