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貞和守貞教育
守貞教育是指以倡導學生婚前守貞為主(也包括拒絕婚外情)的一種性教育模式。這裡的守貞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性禁錮和性壓抑,而是倡導青年學生潔身自好,將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現實結合,守貞是一種善意的提倡,不存在所謂的
道德綁架。
國內現狀
隨著西方性解放觀念的入侵,很多人都把守貞思想視為封建殘餘,不顧其積極正面的意義,一味抹殺。
現如今早戀、
一夜情、婚外情等已不是什麼新鮮的辭彙,可墮胎低齡化,離婚率居高不下,以及性濫交導致的性疾病橫行……對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身心傷害,對社會也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如不加以正面引導,後果不堪構想。
更尷尬的是,每一個學校開設守貞教育課程被報導後,媒體報導幾乎是一邊倒地批判,很多網友也反對守貞,支持性解放和性自由,殊不知,性解放和性自由帶來了多少危害。然而,即使有些高校推行了避孕教育還是有不少學生得性病,懷孕等等。
一些公眾和輿論有這樣的反應,原因就在於,一提到貞潔和禁慾,就很容易讓人們想起“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存天理,滅人慾”等對人性的壓制與摧殘。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守貞與傳統似乎總是與權力、虛偽、專制等裹挾在一起。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很容易將性自由與爭取自由、人權、啟蒙、寬容、文明等詞語簡單等同起來,認為性解放符合歷史的進步潮流,是先進文化的象徵,而倡導禁慾和貞潔則是腐朽與落後的。
國外現狀
西方已開發國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掀起了性解放浪潮,越來越多的人,包括一些基督徒,都在這種背景下隨波逐流,可是帶來了一系列惡果。儘管一再推行避孕教育,可是一方面很多人在欲望面前忘乎所以而並沒有採用科學有效的安全措施,另一方面推動著無數的青年接受了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想,而不去思考這樣做會帶來什麼後果。結果,不僅墮胎和性病問題沒能得到遏制,還出現了家庭不和諧,離婚率高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部分西方國家已經開始反思性解放帶來的後果,守貞教育在民間活躍起來,並且不像我國那樣受到性解放人士的批判。
婚前性行為的危害
不少人,包括青年學生和一部分教育工作者,都認為只要推行了避孕教育就能夠避免婚前性行為的危害。事實上,並沒有那么多青年因為受到避孕教育而能夠科學有效地使用避孕工具,另外避孕工具本身就不是百分之百能夠抵禦性病。加上發生婚前性行為的人性伴侶眾多,即使使用了避孕工具,還是有可能傳染性病。
婚前性行為, 即使像意外懷孕或性病(包括愛滋病) 等軀體的不良後果能加以避免, 也難免留下心理上的陰影。很少有人公開談論婚前性行為所造成的心理影響, 這種影響, 通常深藏在潛意識的層次上。了解婚前性關係的負面心理效應, 有助於性教育工作者、父母、教師更好地引導我們的下一代走向健康幸福的人生。許多青少年對自己第一次性行為表示後悔與失望, 因為那並不像自己期待的那樣美好。(這些危害並不因為時代的變遷而被湮沒)。
守貞教育好處
守貞教育旨在倡導青年拒絕婚前性行為,守貞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了婚前性行為的發生率,進而緩解婚前性行為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同時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守貞並非
一無是處。目前的守貞教育還需要不斷改進,相信改進後的守貞教育是不會被社會所普遍否定的。
發展建議
雖然守貞教育有很多的好處,但在今天遭到如此多的批判,這並不是守貞的失敗,而是守貞教育需要完善發展,這就要與社會現實結合。守貞教育應該倡導的守貞不是傳統意義上對婦女的單方面要求,而是提倡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男女共同守貞的現代守貞觀,不能偏向男權或女權。比如有些高校片面教育女生守貞,就遭到女權的批判。
守貞教育提倡守貞,但並不是強加思想,並不是所謂的洗腦,不存在所謂的道德綁架。就好像我們從小都被教育不要說髒話,不要隨地大小便,難道我們的不希望這個社會更文明,更
和諧嗎?
守貞教育不僅可以倡導守貞,還可以輔以中華優良
傳統文化,正確的愛情觀,為人處世的教育,同時也不忽視,不排斥在倡導守貞前提下的避孕教育,讓更多的學生接受它,也讓性教育達到最佳效益。但如果只有避孕教育,就會讓學生忽視性行為當中的理智。提倡守貞,但不強求。
即使我們提倡守貞,總還是會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偷嘗禁果。在守貞教育下,有的學生即使沒有做到守貞,也會在性行為面前更加理智,學會以結婚為目的戀愛,對已經與之發生關係的伴侶加倍珍惜,學會科學有效地套用安全措施,婚後忠貞於伴侶等,儘可能地把婚前性行為的危害降到最低,從這個角度來看,守貞教育有很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