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經濟概況,特色產業,人口衛生與文化教育,村務公開與基層組織,
自然資源
據相關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9畝(其中:田295畝,地34畝),人均耕地1.40畝;擁有水面面積10畝,其中養殖面積8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有5戶飲用井水,有49戶通電,不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9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100%)。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柏油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7輛,機車9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95畝,有效灌溉率為8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9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經濟概況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0.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00萬元,占總收入的19%;畜牧業收入13.00萬元,占總收入的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0頭);漁業收入4.00萬元,占總收入的5%;林業收入1.00萬元,占總收入的1%;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47.00萬元,占總收入的59%。農民人均純收入255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
特色產業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勞務輸出,產品主要在麗江古城區銷售。2006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0%。該村已開始發展畜牧特色產業,已計畫發展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與文化教育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49戶,共鄉村人口226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112人。其中農業人口226人,勞動力121人。該村以白族、納西族為主(是白族、納西族混居地),其中白族119人,納西族75人,其他民族32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6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5戶,占農戶總數的10%。
村務公開與基層組織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0人,黨員中男黨員9人,女黨員1人。該村共有共青團員5人。